(1)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和《三块广告牌》,让我感觉都很棒,而一部电影让我们感觉好,可能是因为欢乐的剧情,或是震撼的场面,但我更喜欢能够带来些许的思考。
毫无疑问,上周上映的这两部电影都是如此,一部电影向我们演示了爱是如何跨越国界、跨越宗教的;而另一部电影里不断反转的剧情,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向我们演绎了植入人心底的那份爱。
很多时候,没有真正的对错,就像《唐人街探案》两部电影,到最后时,总是给人们带来一个思考的转折。
(2)
进入2018年后,这两个月我感觉自身越来越焦虑,对比之前的焦虑,我害怕自己对新生事物产生麻痹。
在我看来,人们对于新事物,有四种不同的状态:
1.从心底抵触,不愿意去接纳,改变自己生活的现状
2.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且愿意花一定时间去尝试
3.花费一定时间后,感觉自己仍然弄不清新事物,结果还层出不穷,于是也不再感兴趣
4.对新事物狂热的追逐,希望弄清每一个基本原理
我自认为,长期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都不会处于第一种状体中,但第三种状态到第四种状态的迁移,却是足够困难的。
最近几年,什么O2O、互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总有些我们不懂的名词出现在眼前,并且越来越生僻。
这些让我再次想起三年前,就跟团队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保持不断奔跑,才能停留到原地。
(3)
我连着两篇文章谈到《原则》这本书,原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我们去践行。
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很简单,听过道理后,并没有遵守。
上周,我写了篇文章,《租房并非长久之计,给予职场新人买房的三点建议》有人质疑说,你怎么不去买,其实我在武汉早已上车,有好几套房子,在北京没买房的原因,则是因为没有购房资格。
同样的,我最近一直提倡大学生有条件读研的,尽量选择考研,有人也会质疑,为何你自己不去读研,当然这是我的遗憾,于是2018年开始进入中国科学院读心理学在职的研究生。
很多时候,他人的努力,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必对比,只需要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不断向前。
(4)
我喜欢分享自己的看法,因为这样我可以通过他人的评论,去修正自己有失偏颇的想法。
我喜欢写出自己的计划,因为这样如果自己懈怠的时候,我会觉得被他人盯着,而不得松懈。
2018年,多看书,多旅行,降低体重,学好英语。
前两天我跟一位92年的职场达人聊天,刺激不小,她的新书已经十万册了,而我说写书这件事,已经两年多了。
2018年,出自己独立的第一本书,我在此立下一个flag。
不知道你今年的flag是什么?
作者孙凌,资深互联网从业者,关注创新与创业,每天分享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