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河
重庆,古称渝州,俗称山城,位于长江嘉陵江交界的地方。是一座特别立体的城市,一座特别火爆的城市,更是吃货们的天堂。
重庆美食很多,数不胜数。只要你经得住麻辣,重庆的各种美食绝对让你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在众多美食中,我独爱豆花饭。一碗豆花,一碟作料,一碗米饭,这简直是绝配,再沽上二两高度白酒,美其名曰"豆花就酒,越喝越有",让人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什么山珍海味也比不上。
在物资不算丰盛,但民风淳朴的广袤农村,豆花饭无疑是款待客人的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
有客人到来,泡上几斤自家种的黄豆,然后用厚重的石磨碾碎,用一方白布做成的滤布过滤,就成了雪白雪白的原汁原味的豆浆。在过去的时候,推磨是一项需要协同配合的任务,一个人顺着磨眼添加连汤带水的豆子,两个人握着推把腿磨,磨碎的豆子沿着磨槽缓缓流下,边推磨边聊天,其乐融融。制作豆花也常常被称为"推豆花",虽然推磨磨出来的不是豆花,但过去推磨的过程着实漫长。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石磨已经成为老古董,被丢弃到了犄角旮旯。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粉碎机,短短数分钟,就把浸泡过的黄豆磨碎了。
在碾磨豆子的时候,厨房早就烧开了一锅开水。把磨碎的黄豆倒入悬挂在房梁上的虑布里,加上开水,均匀摇晃,洁白的豆浆就顺着布缝汩汩流入到滤布下的大盆里。
然后,把豆浆倒入大锅中,加大火力烧开。随着温度升高,整个屋子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豆香味,让人垂涎三尺。这个时候,总会忍不住取来一个大碗,加入两勺白糖,舀上满满一碗豆浆,细细品味。
等豆浆烧开,撤掉柴火,就到了制作豆花的关键环节------点豆花。民间有俗语说"卤水点豆花,一物降一物"。卤水是制作豆花的非常重要的"催化剂"。
取来适量的卤水,再兑上适当的清水,用一个大勺一次舀取少许,然后在豆浆表面缓缓移动勺子,让卤水和豆浆慢慢均匀混合。慢慢的,原本洁白的豆浆会变得有点泛黄。接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会发生:在大锅中会出现白色的絮状物,像一朵一朵的小花,越来越多,最后豆浆全部结晶成絮状物,漂浮在整个锅里,液体也变得有点泛黄的透明的水。待到水全部变得透明成为锆(音)水,点豆花的过程大功告成。我想,可能是因为豆浆结晶之初,呈现的是一朵朵漂亮的小花,所以这种神奇的美食也被成为"豆花"吧。
制作豆花,关键在于"点"。卤水的多少,混合的快慢,都可能关乎豆花的多少和质量。一般而言,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师傅,每次制作豆花都负责"点豆花"。
"点"好豆花,工序还不算完,还有一个"压"的环节:取一个干净的烧箕放入锅中,轻轻压压,舀出一些锆水。然后挪动一个地方,再重复,直到整锅豆花都结合在一起,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
豆花好吃,还离不开优质作料来配,这个作料我们称之为"调和",决定豆花的味道。重庆人的"调和",当然离不开辣椒。取最辣的那种辣椒晒干,加上一些生蒜和花椒,用石头做的"擂鉢"捣碎,辣椒经过细细捣,变得瓷实滋润,辣椒的辣味和香味渗出。接着,再给捣好的辣椒加上一些盐,加入些醋,香油,搅拌均匀,辣椒作料就做好了。吃豆花的时候,用勺子舀取少许放入碟子中,再撒入点葱花,香菜末末,搅拌搅拌就可夹上豆花大快朵颐了。
吃饭的时候,再摆上一碗自家制作的腊肉,一盘香肠,两碗还带炖骨头汤,加上几大碗豆花,就是一桌子美味。喝着广柑泡酒,推杯换盏,怎一个爽字了得。
一大锅豆花,吃不完没关系。散席后,再往炉灶里加火,把豆花烧开,然后舀入洗干净的滤布里,轻轻包上,待到冷却,就是美味的豆腐。第二顿,可以做红烧豆腐、豆腐豌豆尖汤,煎豆腐炒肉,又衍生出若干美食来。如果还是吃不完,切成大块,放在火炉上烘烤,制成美味的烟熏豆腐干,慢慢享用。
总而言之,在我眼中,重庆豆花饭就像解放碑的钟------不摆了!
巴适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