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从机场回来的大巴上翻看微博,看见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再见.罗辑思维你好》,我疲倦的双眼皮抬了下:“哦,罗药师又换药罐子了。”就像中国足球每次射不进后,作为球迷早已学会了宽容自己,因为不再生别人的气,就是对自己成为中国球迷最大的褒奖了。不断求变的罗老师,和不断换教练的中国足球一样,都想在变化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伤心的只有球迷和粉丝。
当初说好的每天六十秒,要为“罗友”坚持的一辈子呢?
煎熬的理想在漫长的人生面前,远不如一副能解决当下疼痛和瘙痒的狗皮膏药管用,诗才是眼前,而远方只能用来眺望,这就是“得到”出现的作用。
拿坚持当品质,就像拿无知当有趣一样,很荒诞。
意淫是粉丝自带的天然属性,吃个牛鞭就以为JJ能增强增大,殊不知很多浓缩的才是精华。就像我,从来不觉得“坚持”有什么可贵的,因为自己坚持跑步十年,也没有瘦下来;每天看着称上面的数字没有半点变化时,我他妈的就知道这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安慰剂。每天中午12点会去吃饭是一种习惯,但这不需要冠以“坚持”的牌坊,哪天我不吃饭改吃面条了,你不能说我放弃了坚持,那只是我改变了习惯。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就连我不识字的奶奶都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而罗老师巧妙地给了个高逼格的词叫“终身学习”。还有啥好说的呢,不愧是天字第一号熬药师。诡辩是中国很多读书人的必备修养,就像卖艺不卖身的小姐吹得一手好箫一样;在客人面前不需要陪笑脸,也不需要跪舔,甚至还可以一脸正经,因为只要关键处能get到你的观众就行了。
看朋友圈里不少人转发了骂罗老师的文章,点开一看基本都是搞自媒体的圈内人,一副副醋溜溜的样子,一种种直接了断的恨。
文人相轻呀!~自古文化人就是这点小肚鸡肠子的样子不好,所谓文无第一,更像是句自欺欺人的安慰语。“罗老师挣钱啦,”“罗老师没品啦,”“罗老师臭不要脸啦”.....没一个能骂到点子上的。人家罗老师早就洗干净了身上的文化衫,西装革履地成了真商人了,永远赶不上趟只配跟在屁股后面骂的这些个穷秀才们,你们酸不酸呀?
任何用来卖的都称之为商品,小姐快餐500,包夜1000,小姐就已不再是“小姐”了。小姐都可以出来卖了,为什么文字不可以卖知识不可以卖呢?难到它就高雅到比脱光了的女人身体还值钱了?呸!~
罗老师啥都好,就是善变,一个善变的男人还总说自己是个靠谱的人,这个逻辑是我一直转不过弯来的。这或许就是在中国能称之为逻辑的,都属于“中国逻辑”吧。在强大的中国特色和文化自信面前,给了许多巧言令色之人一种变通——这里不生产知识,我们都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得到”也好,“分答”也罢,里面的专家都是很好的粉刷匠,锦上添花和移花接木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在这个丑陋不堪的时代,如果缺少这些伟大的粉刷匠们,可能就盛不下一点美好了。
当批评不自由时,赞美则无意义。当赞美很浮夸时,批评已经也毫无意义了.....
说啥呢?此时,想起一位长者说过的话:“闷声发大财。”
但凡是个男人,谁不能坚持60秒呢?最后憋住不射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