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与加班文化
『我是谁』,年岁渐长,面对这个问题,我内心的躁动越发强烈。周末熬夜看完了《自控力》,感觉神清气爽,有如饮下一口甘泉。现在回想,这本书带来的是对『我是谁』这个难题新的解法。
这本书翻译的有些奇怪,英文书名是『意志力』,今天想就着意志力这个主题,讨论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加班』。
意志力来源
我和团队就是非常长期的处于加班节奏中,作为一名IT从业者,义务加班是一个非常司空见惯,而又无可奈何的行业规则,已经形成了文化。
我突然有点好奇,驱动我们十多年如一日的意志力到底是什么呢?
在大脑中,意志力分成了三个区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三种力量。
先谈谈『我要做』。通常来说,加班是枯燥、困难的。放弃娱乐、放弃社交,仍然继续工作,这需要大量的“我要做”来支撑。
我觉得这是一种能力,需要长期锻炼才能得到。企业招聘大多对学历会有硬性的要求,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歧视,有一个解释,这是对意志力的筛选,而高考是意志力的有力证明。
『我想要』这种力量来自于自身,『我不要』更多来自于外部,是管理者的武器。
首先是绩效评价,加班=努力,那么不加班=不努力,我不要。
其次是集体氛围,当团队处于加班状态时,不参与是不合群,我不要。
这两种方法我都使用过,也都被使用过,客观来说,带来的负面情绪比较多,归根到底都放弃了对个体的尊重,仅仅是短期会有效。
『我想要』是三种力量里最为重要的,相比于『我不要』作用更为长期。
早年参加过一个培训,结束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了,有一位互联网的同学赶着回去加班,我们都很不理解,问他为什么,那位同学用很鄙视的眼光看着我们说"有好几千万用户等着用我的功能呢"。在这一刹那,加班和梦想挂钩了。
这种力量是良性的,是基于对个体尊重而产生的,能呼唤出巨大的力量。
通过对意志力的分解,使加班更有价值的方法论也呼之欲出:摈弃『我不要』,找到『我想要』,进而培养『我要做』。
意志力陷阱
只要方法得当,加班就是多多益善么?这明显不符合常识,让我在意的是『意志力极限』和『道德许可效应』两个陷阱。
意志力极限:意志和肌肉一样是有极限,意志力低落会使人屈服于诱惑
设想一个场景:在精疲力尽时,突然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应对是什么呢?我的应对是简单应付,这就是『意志力极限』。
意志力的运用符合钟摆模式,到达极限后会迅速的衰竭。
软件开发不同与工业时代的螺丝钉模式,个人产生的破坏力有可能会被无限放大。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凡是有可能出岔子的话,就一定会出岔子』,在软件行业『一行代码引发的血案』比比皆是。
软件过程改进的前沿领域是把适当的工作强度列为了基本原则之一,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结合意志力主题让我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为了避免意志力极限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产生的解决方法。
道德许可效应:在觉得自己品德高尚时,一般不会质疑自己的冲动。简单来说,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是允许我们做一些坏事。
设想一个场景:熬夜加班工作,但目标没有达成,领导不满意,反应是什么呢?我的反应是『还要怎样』,这就是『道德许可效应』。
目标没达成从而领导不满意,逻辑上并没有问题,那为什么会这么抵触呢,是因为已经获得了加班这个成就。
问题是在于,目标的达成同时需要努力和能力,足够努力并不能掩盖能力的不足,能够意识到能力的不足并加以提升,才是更为快捷的道路。
雷军有一句名言『不要用战术上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道德许可背后可能是忽略掉一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两个陷阱都可以用心理学方法来解决:不要在意志力极限时做决定,在产生道德许可时问下内心真正的原因。
尾声
原本是想吐槽的,没想到越写来越像鸡汤了,我的出发点是抛开主观看法,尽量从心理效应上客观分析加班这件事。
这周参加了逻辑力训练营,收获很大,但产生了一个副作用,写文章的流畅感下降了,会卡在一些逻辑循环里。这是成长的代价,请大家包涵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