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学革命
马赫《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否定牛顿绝对时空。
量子理论的困境印证休谟的怀疑论。科学知识不是对真实世界的描述,为什么要相信?罗素说,即使那些发明理论的人在科学上也只是把理论看做一种暂时的权宜手段。
二,拒斥形而上学。
为什么逻辑经验主义者拒斥形儿上学?
孔德认为,形而上学与是神学瓦解和崩溃过程的产物,其本质与神学没有区别。唯一区别是不以超自然的权威为核心而代之以实体或人格化的抽象物。
赖欣巴哈认为,形而上学对绝对普遍性和确定性的追求会把人引向认识歧途(来自孔德),其中的原因在于它设定的认识对象无法通过人的经验去把握,它提出的问题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来自休谟)。
他认为,科学哲学中的认识论核心问题不再是知识的真理性问题,而变成了知识的合理性问题。
怎么样拒斥形儿上学?
一个是逻辑,一个是经验。经验就是经验主义。逻辑有两方面意思,一个是指一种具体的逻辑研究技术。不是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的形式逻辑,也不是培根新工具里简单的归纳逻辑,而是19世纪晚期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罗素是数理逻辑的奠基人之一。其次,这里的逻辑还意味着一种对哲学本性的全新理解,也是罗素提出的逻辑是哲学的本质的著名论断。
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正确表达知识的形式。哲学的责任也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真实的世界图景或准确无误的真理体系,而是帮助人们知道哪些问题有可能解决哪些问题超乎人类能力,必须抛弃。这带来两个后果。第一,传统的形而上学命题在哲学中没有任何地位,哲学只关注语言的逻辑结构,给出判断命题真假的逻辑标准。这也就是所谓的语言学转向。第二,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彻底分开,不再为科学提供第一原理,而是从逻辑上澄清思想。石里客说,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
当拒斥形而上学从一种合理的行为变成教条后,它把科学知识同那些形而上学元素强行剥离,科学就与一个意义世界完全脱离了,变成一具有各种零碎的经验构成的空壳儿。“有用”几乎成了他唯一能为自己辩护的理由。
三,客观事实
如何评价和检验一个理论?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存在一个超越个体的,客观的,中立的,其正确与否都与任何理论无关的经验事实。这是其对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性辩护的理论前提。
客观的经验是是必须有恰当的语言来描述其中不能出现任何主体性的因素。如我看见一只白天鹅,就不是客观事实记录。规范的客观事实记录应该是某时某地有一只白天鹅出现。
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够解释和预测经验现象。换个说法,一个全称的科学理论必须能够还原为单称的经验命题。有科学理论演绎而来的单程经验命题,被称为该理论的检验蕴涵。对科学理论的检验和评价,最重要的就是对起检验蕴含的真假判断。中立的经验事实在其中起到决定性判据的作用。
4,发现和辩护。
发现是指人们如何提出新理论,辩护是指人们如何检验和评价新理论。
科学合理性问题实际上就是辩护的过程是否具备合理性的问题。
5,证实,确证和证伪
一个理论被证实,在逻辑上是不严谨的,因为一个全称命题是无法通过有限的人类经验来证实。卡尔纳普使用确证来代替证实,每一次获得经验事实的支持都是对理论的确证。
赖欣巴哈认为,人们在科学实践中并不是以追求真理为导向,而是以追求有用与否为根本目的。归纳的合理性,只跟它是否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有关,与它能否给人们带来真理无关。(绕开休谟)
波普尔提出异议,关于归纳合理性问题,人们会继续追问为什么选择最有用的理论是合理的?在他看来,为科学知识辩护的思路陷入两难境地,他们放弃了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和真实性,却同时又要去论证人们接受一个理论的合理性,这是自相矛盾的。(有用不代表合理)
波普尔提出了证伪的概念。对一个科学理论检验的目的,不是为判断它是对的,而是为证明它迄今为止还不是错的。科学的辩护的过程不在于帮助人们发现真的东西,而在于排除掉那些错的东西。
同时期的艾耶尔质疑说,一个假设不能被确定的否定,犹如他不能被确定的证实。例如要进行多少次这样的实验才能确定的放弃这个理论。排除掉不对的,剩下的未必就对。
尽管人们对科学和理性的辩护说不上成功,但逻辑经验主义者默认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甚至他们不讳言科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接近真实。
6,整体论与观察渗透理论。
如果我们把形而上学的知识论称为知识上的绝对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的知识论就是方法上的绝对主义。
蒯因说,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是一个整体,其中各种概念和定律组成的陈述犬牙交错像一张大网,与经验有关的陈述只是这张网的边缘部分,当其中一个陈述与人的经验相冲突时,并不会给整个网络带来致命危机。人们会通过调整理论内部陈述关系来适应这种冲突。
汉森在《发现的模式》中提出观察渗透理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观察不是对观察对象机械被动的反应,而是人的大脑进行识别和主动构建的过程。观察者以往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一定会介入其中,并最终成为构建出的图像的一部分。第二,解释不是观察之后的行为,它内嵌于观察之中。第三,观察着本人并不会觉得自己有意的曲解图像的含义,或者说想误导别人。实际上他们的观察结果确实带来了这样的结果。这是不可避免,何必有可少的。汉森认为,逻辑经验主义者试图通过合适的语言和形式在经验事实中消除主体因素,从而构造出真理客观的经验事实的做法,只是自欺欺人。
除了表明客观中立的事实不存在,观察渗透理论还论证蒯因的第二个论点——单称经验陈述无法撼动一个理论的地位。一个经验事实本来就是从一个既有理论指导中得出的,那么想用它来反对这个理论显然是痴心妄想。能反对这个既有理论的经验事实只能来自于别的理论指导。
脱离开人的主体性,抽象的谈论科学是什么,科学的合理性是什么,是不会有结果的。科学家是活生生的人,科学知识仅仅是人类所有知识的一部分。都不是超然于历史和文化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