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什么,诗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最原色的诗歌。中国文化的起源,源于诗。最早的《诗经》就已经传达了它的思想,人们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大地上的万物,都带着诗意。只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去发现,去拥抱。一朵花开的浪漫,一阵风吹过的温柔,一树绿荫下的清凉,一本书上的内容,一个人的独自行走,一段岁月里的磨砺与收获,一轮日月的无语和永恒,无不是诗意而值得去品鉴的。
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其实他是在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与诗有关,倘若不能诗意地与它们相处,那么生活就没有乐趣而言。我随着《诗经》这条文字的长河,追寻着古老的人们,怎么诗意地去对待大自然的植物和动物,命运中的起起落落,爱情的向往,微小与宏大,怎么去对待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点滴。
万千生活都是诗。富贵有着富贵处的琉璃奢华,贫穷有着贫穷处的淳朴乐趣,古人多从大自然的草木动物中,去发现并把它们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用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一根芦苇,就成了诗句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枝桃花,就让人看见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只大雁飞过,就写下了“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一只小鹿路过,就听见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一只关雎就有了最经典“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种对大自然中的万物都诗意对待的美学态度,自始至终贯穿着整部《诗经》。有多久我们没有对着日子里的草木鸟虫,生出一颗诗意的心了。不是日月磨钝了我们的心灵,而是我们的心灵没有放在日月中最根本的美上。
春天来时,一阵微风都带着花香,一朵白云都有着故事,一丛青草写着诗意,一树花开更是喜上枝头,鸟鸣,溪水,山川河流奔腾的声音,小虫子小动物忙来忙去的身影,只要给自己一点诗意的心情,就可以从春天里看到许多的美丽与诗情。
油菜花开在大地上,挥笔一幅美景。小草们泼墨相拥,争先恐后地画着草坪。一个鸟窝在枝丫间新建,农舍的炊烟冉冉升起,天边的彩霞流淌出的一抹羞涩,月色下的种子在破土而出。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赠与人们的画意。
倘若在夏天,午后,拿一把凉椅放在树荫下,身边的收音机里放着小曲。小轩窗映出一帧读书的剪影,有几声蝉鸣蛙声。再去看那荷叶上的蜻蜓,花丛间的蝴蝶,勤劳的小蜜蜂辛勤地采蜜。到了夜晚,摇着手中的小扇,扑捉流萤。月亮和星星,对着人们眨着眼睛。
一架蔷薇下,站着一个满含诗情的人。长裙翩跹处,流露出如小藕节一样的肌肤。再遇上一个可心的人,坐在江边看灯火。一整个夏日,便是在了诗情画意中度过。最后,再说一句“浮生偷得半日闲”,岂不是生活的惬意。
只要是心怀诗意,就会看见诗意。秋天里的湖光秋月,两相静好。金色稻浪泛起的稻香,树木的叶片落下时的声响,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在十五的夜幕上。收获着的人们哼着歌谣,孩子们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老人们露出笑脸看着门前挂着的玉米,恋爱的人牵着手说话。
每一段秋情都是景,每一种景中都有诗,每一段生活都是值得回味的。即便是最艰苦的环境下,也有些不能忽视的诗意在发生。就算是竭尽全力也未能有所获得,但这一路的行程已经被记忆挽留。人生,是一趟诗意而浪漫的旅途。
冬季的寒冷中,约来三五知己,就着一壶小酒,围着红泥小炉。偶尔看看窗外的几枝梅花,正在探头。随手剪下几枝插在瓶中,守着岁月,品一品陈年的往事。
被白雪覆盖着的苍茫大地上,几棵枯树苍劲的枝条,向着天空呐喊。远处的被雪皑皑下,覆盖着明年的种子。江南的婉约,在冬季的评弹中千转百回。北方的窑洞里,炕上围坐着大人和孩子。烤红薯的香味,飘在城市和乡下。做着棉鞋的母亲,继续纳着鞋底。
日子,就是一首无需润色的诗。每一个缝隙里渗透出的爱与情感,美与生命,都是一首有生命里的诗。只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写下这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带着诗意地去面对日常生活,有太多的美好藏在其中。一颗诗意的心灵,就会明白“投我以木瓜,报之于琼琚”;就清楚了“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明白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四季的诗意中,我们去爱纯粹的善良,爱醒着的滚烫。有诗意相伴的四季,春夏秋冬,岁月长河,从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