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得到上听了许岑有关《高效学习》的一个课程,课程内容质量还是很高的,有不少干货,所以分享一下。
高效学习的核心:设定目标+将目标碎片化+专注+及时反馈+跳出“舒适区”进行训练
具体步骤:
1.设定一个学习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工作或者生活中的难题。你一定要明确,他解决了你什么难题。
比如说,你想要学英语,但你不知道这个什么场景下会用到,只是觉得别人说英语的样子很帅,那你很可能会坚持不下去,因为它在生活中的优先级并不高,很快就会被别的事情给替代了。但如果是解决你生活中比较迫切的问题,比如你要出国,雅思必须刷过6.5,那你就可以开始了。
但是如果你就是很想学一个东西,并且它好像也没在什么场景下使用,怎么办?给自己制造目标,并且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人为制造放弃的沉没成本。比如说,你要学吉他,可以把能够为喜欢的人弹奏XXX曲子当作目标。如果你没有喜欢的人,也可以以能够在年会上表演为目标。毕竟会乐器的小哥哥/小姐姐真的超级迷人啊!!!此外,花钱买超出你现在预算的吉他,越贵越好,这样会给你一种仪式感,并且觉得放弃了肉疼。
2.定义要学到什么程度。
当你知道要学的这个东西要在什么场景下使用的时候,就可以定义清楚,自己要学到什么程度了。
比如说以考试为目的学某门课,那就应该弄清楚这门课的考试难度、题型分布、考点分布;为面试准备某个领域的知识,就弄清楚面试可能会询问的方式和考察深度;为了给女神表白而学某个乐器,就要练到熟练弹奏出表白时用的曲子的程度。
定义清楚之后,这个就是条线,无论用什么学习方法,我们的核心目的都是都要跨过这条线。
3.将目标拆碎,针对细节反复训练。
拆碎目标是避免无效学习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它能帮助你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强迫自己把短板提高。
以我自己为例。之前练琴,明明每次都练很长时间,但没什么提高,也没从中什么成就感,很快就放弃了。主要问题就在于每次练琴,都是从头开始,练到结束,中间有不熟练的地方就混过去,再练下一遍,始终沉溺在自己的舒适区里。
按照高效学习的方法论,练琴应该将曲子拆成每一个乐句。可以每次只练习一个乐句,对于自己不熟练的地方反复进行训练,最后再将乐句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子。
4.给自己制造反馈。
无效练习和有效练习的一大区别,就在于有效练习能够不断地进行反馈。先去做这件事情,然后知道自己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在哪里,从而知道怎么去进行提高。
制造反馈的方法有很多种,像考试这种方式就是最简单直白的。学乐器的,可以自己录下来弹的曲子;健身的,可以自己录视频,分析自己的动作;学某个领域的知识的,写文章进行总结;看书的,写摘要。此外还有刚刚说到的以教为学,在输出给别人的过程中,就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弄懂了。
此外,要尽可能找到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高手/经典书籍,要和这个领域内的最高水平进行对比,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5.直奔大师
许岑在这里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要到哪里去,就从哪里开始。”
如果从0开始的话,大概率上当你刚入门,你就会直接放弃了。但是当你直接从目标开始,你就会对这个东西更感兴趣,可以迅速驱动自己做这件事情,成功的概率也就更大。比如说,如果我要学钢琴,目标是能够弹奏出《卡农》,那我就直接去学卡农,在练习每个乐句的过程中掌握技巧,而不是重复枯燥无味的指法和识谱的练习。这样,当两三个月之后,我可以熟练弹奏《卡农》,我能够从练琴中获得成就感,放弃的概率就会低很多。而且在练习过程中也学到了基本知识,再去学别的曲子也会更顺利。
6.碎片化学习
一个知识能够达到可用的程度,一定是形成了一个知识树,有树干、树枝、树叶,自成体系。所以很多人都表示,碎片化学习没有什么用,因为这样的学习就像是捡了一片片的树叶,知识是零碎的,既没有应用场景,也没有达到应用水平。
这个误解其实是我们在碎片化时间本身的方式有问题。我们常常会在朋友圈,知乎随机获取各种信息,获取之前并没有对知识进行过任何规划,树干和树枝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但是当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学习目标,我们在碎片化时间要做的事情就是获取知识,并将零散的知识梳理起来,将这个知识树填充完整。
PS:很多人说许岑装逼,说得多做得少。但我觉得能做到不管做什么都总结出来一套方法,能够做到专家级别,已经是牛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