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烟盒上的警告反而容易提高烟民抽烟的欲望?为什么看到新闻中各种关于车祸、绑架、自杀的新闻容易让人暴饮暴食?
《自控力》第六章将给出答案,本章核心观点:
- 压力容易引起欲望,使人屈服于诱惑;罪恶感让人产生“那又如何”效应;人们喜欢立flag,但缺乏行动
- 针对上面三点,提升自控力的三种方法:懂得有效减压;学会善待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
1 两种人性的弱点
1.1 压力会勾起欲望
在前一章曾经提到,要懂得利用多巴胺刺激自己,实际上这种方式风险极高。当人面对压力(包括愤怒、悲伤、自我怀疑、焦虑等消极情绪)时,大脑会指引着我们去找寻快乐,这时会去激活大脑中的“奖励承诺”系统,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兴奋程度,释放多巴胺。一旦多巴胺大量释放,根据前一章的理论,我们就会变得冲动、冒险和失控。这就是压力和多巴胺“强强联手”的力量。前一章重点说明了外部世界的欲望,本章将探讨内部压力引发的欲望。我们真的是处在内忧外患当中。
根据上面的理论,当暴饮暴食的人为体重增加或缺乏自控力感到羞愧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呢?他们会吃更多的东西来抚慰自己的情绪。拖延症患者对事情一拖再拖,吸烟者看到烟盒上的警告后压力更大,“只好”再抽根烟压压惊,这背后的原因皆是因为压力让人更容易屈服于诱惑。
1.1.1 “那又如何”效应:为什么罪恶感不起作用?
有一种压力需要重点介绍,那就是罪恶感。自控力的最大威胁之一就是:“那又如何”效应,它是指从放纵、后悔到更严重放纵的恶性循环,也就是我们常会挂在嘴边的——“已经放弃治疗了”。举个例子,很多节食者为了自己的失误,比如多吃了一口蛋糕,而感到情绪低落,充满了罪恶感,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整个节食计划视乎都落空了。但是,他们不会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而不吃第二口,相反,他们会说:“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经破坏了节食计划,不如把它吃光吧。”生活中有太多这种案例。
"那又如何"效应的关键是,导致更多堕落行为的并不是第一次的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这些巨大的压力很容易让人放弃自己,轻易地屈服于诱惑,让人负罪感更重,从而开始了恶性循环。
当第一次面对诱惑妥协时,我们想得是,应该要有羞耻感、罪恶感,要对自己狠一点,这样可以改正错误,但实际情况并不是我们想得那样。
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自我同情则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力,比如,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支持自己、对自己好一些。
1.2 “虚假希望综合症”
面对失控,面对拖延,我们肯定希望改变,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喜欢立flag。下决心是改变过程中最容易的环节,可现实是,说——容易,做——太难。下决心是最典型的及时满足感——在什么都没做之前,你就感觉良好了,这个理论前一章有介绍过。在下决心之后,我们没有做到,又很容易导致罪恶感。
2 提升自控力的三种方法
针对上面三点,提供以下三种提升自控力的方法。
2.1 学会有效减压
最有效的减压方式包括:锻炼、祈祷、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等。最没效果的减压方式包括:赌博、购物、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花两小时以上看电视或电影。
有效和无效的区别在于:真正能缓解压力的不是释放多巴胺,那会让人兴奋,让人冲动和冒险,而是应该增加大脑中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如血清素、γ-氨基丁酸和让人感觉良好的催产素。这些物质还会让大脑不再对压力产生反应,减少身体里的压力荷尔蒙,产生有治愈效果的放松反应。
2.2 学会善待自己
增强责任感的不是罪恶感,而是自我谅解和自我同情。在个人挫折面前,自我同情者更愿意接受别人的反馈和建议,更可能从这种经历中学到东西。如何自我谅解和自我同情呢?可以思考下面三点:
- 你感觉如何?从自知的角度审视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要自我责备;
- 你只是个凡人。每个人都有失去自控的时候,这是人性的组成部分。
- 你会跟朋友说什么?可以尝试从良师益友的角度看问题,方法是把此刻的你当成你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
这条在冥想中也非常重要,当冥想过程中出现分神时,不要责备自己,不要失去信心,重新把自己拉回到当下就好了。
2.3 设定合适的目标
对于“虚假希望综合症” ,首先是要设定合理的目标,不要一步登天;接下去就是综合运用提升自控力的所有方法,朝着目标砥砺前行。
其它章节内容:
《自控力》-01-生活真的需要如此艰难吗?
《自控力》-02-在呼吸、睡眠和锻炼中提升自控力
《自控力》-03-我们不是没有意志力,只因太累了
《自控力》-04-为什么我们喜欢向明天赊账?
《自控力》-05-我们该如何抵抗这欲望世界?
《自控力》-07-自控力实验中人类为何会惨败给黑猩猩?
《自控力》-08-如何做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自控力》-09-请摘下你为自己戴上的“紧箍咒”
《自控力》-10-自控力:“我要打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