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否认了,所有的网球家长都会问这个问题:
我的孩子有天份吗?他能走多远?
教练的回答往往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只要刻苦训练,总能取得成绩,甚至跨入职业网坛。
这是否意味着教练们只是在搪塞或根本不知道如何做伯乐呢?
肯定不是。
因为,推此即彼,换作你是教练,也不会说:“嘿,顺其自然就能成功。”或者“赶紧改其他项目吧,网球不适合TA……”之类的话吧。尽管,很多时候你知道:孩子并不是天赋秉异。
让我们来看看运动领域的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首先,天赋的定义是“在某个方面有足够的优点和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它是一种自然禀赋和能力。”(这谁都知道,是吧?好,上干货!)
一位波兰科学家Unierzyski带领他的团队在1994-2002年间,持续跟踪研究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他们分别来自40个国家,共1000名。
其中就有费德勒、克里斯特尔斯、海宁、科里亚等后来雄霸网坛的超级巨星。刚开始采集数据的时候,这些球员的平均年龄只有12-13岁左右。
他们把后来进入TOP100的样本球员摘出来,与样本作了比对,提炼出一些有趣的共性特征,分享给大家:
1
同龄组中,他们往往要小3-4个月
2
长得更苗条
3
力量不是很大
4
敏捷度和速度更好些;
5
平均学球年龄是6岁,9岁开始参加锦标赛,11岁开始偶尔出国参赛
6
每年参加45-50场单打比赛,15场双打比赛,比平均数少
7
每周训练10个小时,比平均数少,比同龄组少2-4小时
8
每周体能和素质训练比平均数多2小时
9
家长十分支持,参与其中但不过分干预
如果你是跟班长一样,第一次看到以上的研究结果,一定感到有点意思——有点出乎意料——然后开始对号入座。
恐怕是以上九点特征正好都具备,会成为下一个费德勒或者莎拉波娃的概率仍是微乎其微的。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些被经验证明正确的、普遍的网球天份特征呢?
对此,西方网球界其实也很困惑,因为这里面可能存在“倒果为因的陷阱”:即某些天才特征,可能只是因为经历了特殊的网球训练方式或者受到竞赛体系的影响。
尽管,科学界并没有找到网球之星的“命中注定”,但很多研究结论最终还是给我们指出一些寻觅网球天才的线索以及培养他们的注意事项:
▼测试如下身体素质指标
跑动、跳跃、抓握、投掷、协调性、敏捷度、力量、耐力和柔韧性。
▼十岁以后的球员培养,心理健康更为关键
包括自我认知、自信心、求胜心,还有就是始终对学球有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测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全场跑动的方法、击球时采取的落点策略,仔细观察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技战术头脑。
▼看是否有强烈的意愿
网球成材必须经历枯燥的、多年的训练。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喜欢比赛,不喜欢训练,那肯定走不远。
而那些喜欢动脑子琢磨如何改进技术动作,喜欢研究比赛技战术得失的孩子,成材几率更大。
▼看看在其他运动项目上的表现
网球班前面的推文《多大的孩子?每周几次课?练什么?》中曾提到:很多能力在青少年阶段都有窗口期。
因此,在其他运动项目中,注意找出那些运动能力普遍优于同龄人,尤其是在投掷、抓握、跑、踢、击、跳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也会事半功倍。
▼过分的结果导向一定是在消耗天赋
在这一点上,尼克网校的老尼克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把孩子与同龄人做孰高孰低的比较,对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打击很大。
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在学着用自己的方式处理自己的问题。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跟其他人没关系,成就是他们自己取得的。
因此,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小球员,应该像老尼克说的这样做:
赞扬并且提出建议,而不是过分指责或负面评价,即便表现异常糟糕,也不会怒斥“你表现太糟了!”,而应代之以“我猜你今天并没有打好,但是我希望看到你的努力。”
教练对技术负责,家长对心理负责。
这才是伯乐们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