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它,并不难!
——读《罗老师教作文》有感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我一直有个困惑:怎样才能让学生不畏惧写作,爱上写作,就像歌中所唱“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可收效甚微,正当我为此而苦恼之时,所喜得到了一本书——《罗老师教作文20讲》,趁着假期,静下心来,一口气读完,自觉受益匪浅。
书的作者罗江泉老师是宝鸡一中资深语文教师,他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实际,精心整理编辑了学生写好作文的20个窍门,既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指导,又辅之以学生的优秀习作、家长与学生的互动作文,让我眼前一亮,顿觉豁然开朗,感受到指导学生写作,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
说实话,作文教学真可以称得上我教学中的一个短板。平日里,辅导学生写作文,模式基本上是固定的,开课伊始的技巧点拨,参考书上的范文引路,随之就是学生练笔,教师批改与讲评。与罗老师引导学生写作比较起来,我还没有挖掘出学生的写作潜能,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部分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 更是忽略了写作教学中的一个有益补充——改作文。
罗老师认为:写作的起点是观察。也许有的人要说了,我也口口声声给学生强调写作的第一要务是观察,可学生就是写不出来呀。是呀,初看到此,我也有同样的疑惑,我在课堂上也是这样给学生说的,可没话可说的学生依旧写不出来文章呀。细读罗老师的文章,茅塞顿开,我们多数老师给学生所强调的观察,仅仅停留在观察的第一个阶段“扫视”,还没有走到更高的层次“凝视”。学生写不出作文,写不好作文,大多也是因为只完成了第一个动作“扫视”,并没有仔细打量、于细微之处凝视这个世界,当然,也就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与美妙绝伦。
书中收录了一篇学生习作《石头记》,读罢印象深刻。
石头记
哈哈,大家别误解,我这《石头记》可不是《红楼梦》,用这个题目是想给我的石头“吸粉”呢!
记得那是我在太白石头河游玩时捡到的一块石头,没想到它在我的眼中竟然成了一枚奇石,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它的奇妙之处。
或许是水波冲刷的缘故,你看,它好像是一层一层堆积起来的鳞片,很有层次感。
它的奇妙之处还不仅如此,它还有“三大像”。
第一,将它横着,宛如一头意气风发的公牛,仰头向天,也许在向苍天宣扬他的斗志。
第二,将石头竖着,你会看见一只鸟儿,一只小巧玲珑的鸟,它并没有在蓝天下飞翔,而是合起翅膀,在枝头高歌。瞧!石头上的一层层波纹,就像鸟儿翅膀上的羽毛,栩栩如生。
这第三像最压轴,它散发着中国独有的墨香。瞧!斜放着,多么像书法中的一个斜点,再加之它黝黑的身体,使这一点看起来更加清晰逼真。
这就是我这宝石的“三大像”。相对的,它还有“一小像”——仔细观察侧面,你会发现,它的层层波纹中,有许多细小的孔洞,而整个侧面就像一面峭壁,所以看着它,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麦积山的石窟,也许它就是大自然给予人们某个石窟的缩影吧!
一枚小小的石头,小作者却写得颇多情趣,这不能不说是凝视的功劳。
观察之后便是描写。提起描写,学生能如数家珍般地指出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可是在实际写作中,好多学生却常常出现以下问题:有肖像、缺语言、少动作、忘神态、没心理,口头说的是一套,笔下做的又是一套,作文难上新高度。与罗老师意见相同,我也认为描写是写作的基本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著名作家梁衡先生也说过:“要写好文章,第一个就是要练好描写。”罗老师的《抓住特点,人物便有了奕奕神采》、《文字写生,原来可以如此妙趣横生》、《写出人物的精神》、《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几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今后的写作教学,相信自己,定然会有更明确的目标,更科学的方法。
最后,罗老师认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以如何修改文章的语言为例,他说第一个层次就是要做到词能达意、文从字顺。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也说:“最准确的形容词,最准确的动词,最准确的名词,往往只有一个,也就是最准确的那一个,关键看你找到了没有。”怎样才能找到最准确的那一个词,一定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反复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比较和选择。第二个层次是让语言生动起来,带上鲜明的个人色彩。或引用古诗名句,让语言典雅隽永;或巧用多种修辞,让语言靓丽有味;或句式灵活多变,让语言顾盼生姿;或句子诙谐幽默,让语言生机盎然。
俄国图书学家、目录学家、作家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罗老师教学生写作文,方法独特,很接地气,学生爱学乐学。我虽不能照搬他的方法,却可以学习他的教学思想,使其为我所用。针对我的课堂、我会为学生量身打造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教学理念,更好地指导学生,将他们从一成不变的作文课中“解救”出来,使他们爱上写作,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