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第一章 | 开启大门

每个人都能提升学习能力

很多女生爱说自己数学不好,说自己天生就不是这块料,其实根本没那回事,事实上,你的大脑生来就配备了非凡的心算能力,要知道你每天做出的每个动作,都是大脑复杂计算的结果。有没有觉得自己好了不起!

想学好数学,你只需掌握数理学科独有的语言就好了。

第二章 | 放松点

有时候太勤奋也是一种病

01

你这么努力,为什么还不成功?

原因是:你太努力了!!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你太努力了!

不只是你,成功人士也有这个困惑啊。

吴军讲,他耗费心血最多的书,往往不如自己随意整理的书稿市场反应更好。

在电影拍摄方面,导演和制片花了大价钱最后不卖座甚至血本无归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这里就不举例子了,详情请看各类娱乐新闻)。

艺术创作更是如此,凡是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做出的作品往往味同嚼蜡,而灵感一现随意发挥的作品宛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

请不要问我,为什么你随意写,却写不出好作品?

那是因为……灵感也,难为无米之炊。

02

我们的思考,通常基于两种模式——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追求深度,像一个600mm的超长焦镜头,会将视线聚焦在已观察到的事物上一样,它习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然后分解问题并执行,只是有时易钻进死胡同。

发散模式追求广度,像一个8mm的超广角镜头,喜欢到处搜寻新事物,将周围一切景致囊括眼底,所以它常用于理解新事物,但前提是,得先由专注模式生成初步思路,有了方向,发散模式的灵感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那我们学习和思考时该用哪种模式呢?

答案是,一起用。

我们的大脑解决问题时,需要的是信息之间的往来传递,就像打乒乓球一样,在两种模式之间相互切换,往来自如。

03

好了,明白了原理,现在可以学方法了。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

读书时,先宏观浏览一遍整个章节,图表、小节标题、总结、甚至末尾的思考题,这似乎有点反直觉,好像没什么用啊,其实这是在用你的发散模式预热思考,创造一个个小挂钩,将思维挂上去,为你后面精读的思维提供动力。

慢慢地,你会惊讶地发现,先用一两分钟预览翻阅,再开始深入阅读,会对思维组织产生多大的帮助。

生活中也一样,将明天的待办事项记录下来吧,能帮助你明天更顺利地完成这些任务呢。

PS:上面那个关于镜头的类比,就是我在第二天一觉醒来后,我的发散模式告诉我的,于是后来才补上的。

第三章 | 学习即创造

来自托马斯·爱迪生不粘锅的启示

虽然把整章读完,也没明白爱迪生和不粘锅有什么关系……就勉强认为是不要粘上、容易跳出来的意思吧。

本章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01

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怎么办?

答案是,不解决。

别误会,不是让你不要解决问题,而是先暂时跳出来,放一放,不去想它。

有过专注体验的朋友都知道,专注是一种达到心流的状态,令人身心愉悦,以致你并不想从中出来。问题是,只是专注,并不能帮助你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时最好的方法应该是,跳出来,转换到无意识的发散模式休息一下。

研究表明,发散模式能极大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化学家亚历山大·威廉姆斯发现,独自散散步对他工作进展的帮助,抵得上在实验室苦战一星期。要解出难题或是学会新概念,至少要有一个你在无意识思考的时间段,有助于你避开思维定式,换个镜头(长焦变广角),用新角度看问题,等你再回来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哪些属于发散模式呢?

健身、散步、洗澡、听音乐、绘画、冥想、睡觉、开车兜风、演奏熟悉的歌曲,总之,不用专注思考的事情都算。什么上网、聊天、看电影、打游戏可不算,它们只会把你拖进更专注的状态里。

当然,这个时间段不能太长,几个小时已足够,否则…灵感还没来得及传递给专注模式就已经消逝掉了。

所以解决难题的方法是,首先让专注模式打头阵,当挫败感不断增加时,就轮到发散模式上场了。

02

为什么我总是记不住东西?

因为方法错了。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记忆的原理吧。

两种主要的记忆系统是: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是信息的瞬时加工处理,通常只能容纳四个组块;而长期记忆可以看作仓库,最好时常看看,方便查找。

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这些记忆保持活跃。如何保持活跃呢?答案是,间隔重复。

研究表明,要把某件事牢牢钉进记忆里,一晚上重复20次倒不如每天重复几次,多坚持几天甚至几周效果来得更好。间隔重复有助于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所以,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 “每天进步一点点” 。

03

不睡觉,有毒。

也许你不知道,但人醒着的时候大脑会产生有毒物质。而睡眠中,脑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加大,脑脊液会从中流过冲洗掉毒素。睡眠还有一个好处,你的大脑回顾知识点,一遍一遍加深加固这些神经模型。前提是,专注模式下,知识的种子扎了根,发散模式才能开花结果。

04

有人说,只有艺术才需要创造力,数理科学不需要,数理只有一个答案,所以也不需要发散思维,它要的就是沉进去,废寝忘食的状态。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数理科学的背后正是创造力在运筹帷幄。著名的勾股定理,就有超过三百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证明。爱迪生作为最多产的发明家,一生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尝试,他曾宣称 “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10000种行不通的方法” 。

创意生物学研究表明,个人成功依赖于以下几个要素:

1  放手去做!

2  创造力是数量上的竞争。(有点类似于10000小时定律)

3  战胜恐惧。(放弃一部分安全感)

4  批评使我们更优秀。

5  接受分歧。创新性和“认同度”通常成负相关,那些最不受认同的观点很可能会是最有创意的一个。

第四章 | 组块构建

01

前两天到图书馆看书,听到对面两个女孩子在讨论问题,大概是一个在教另一个学习财务知识,因为用力过猛,声音有点大,想不听都难。其中教的人很吃力,听的人一脸懵,这种硬往脑子里塞知识的教法,把我都给听晕了……看着她们两副认真的模样,却始终不得要领,令人着急又好笑。我很想帮帮她们,却发现……不知该从何帮起。

今天读了这一章关于组块的知识,有点后悔没有早点读这本书,那样当时就知道该如何帮助她们了。

要解决问题,得先找出问题,能找出问题,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她们的问题,也是我们很多人在学习中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心急。当时只听她们一直在讲概念,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很多概念,第一个概念还没理解,第二个概念又来了,不懵才怪。

读书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慢慢读。

佛家道,少即是多,慢即是快。如果给你一条阅读曲线,你是希望自己的阅读速度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呢?

如果前面没理解,后面又挤进来,大脑这个小房间没过多久就会被挤爆,后面越来越塞不进去,当然会越读越慢。

我们都学过乘法口诀,想想看,如果你还没学会3×3,就开始学33×3,必然会觉得很吃力,但一旦学会了乘法口诀,再来做

这道题,是不是脱口而出,小菜一碟?

乘法口诀就是这章讲到的“组块”,当你把知识打包成一个个组块,学起来就会轻松得多。

打包组块有三个步骤:

①专注力;

②理解概念;

③练习,获取宏观背景。

TIPS:如果找不到背景,找到最早使用这个方法、这个概念的人,看看他是如何得到的概念,又是如何使用的。

从下至上学,打包组块;从上至下学,纵览全局。背景即是这两个过程交汇之处。

所以,最好的学习之道,是将第一个概念吃透,深入学习后才能建立组块,形成一种无意识状态,之后再去学第二个概念,就会轻松一些,消化透,建立组块,再学第三个……以此类推,会发现后面的概念一个比一个好学,达到一种越来越有兴趣的状态。

可汗学院的数学课程,每讲完一章节课都要做一个小测验,如果达不到100分,就不能进行下一章节课的学习,运用的也是组块的原理。

02

记得《怪诞行为学》里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组学生反复阅读一些知识点,另一组学生每阅读一遍,就测试一遍,一段时间后,一起测试,看哪组记得牢?

结果发现,反复阅读那组的成绩明显低于阅读+测试组。

只是阅读并不能把知识存进大脑,更好的方式是,读一遍,合上书,回想一遍。回想和提取练习能更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

任何值得去努力的事情,没有重复练习都是不行的。必须进行练习和重复,否则就无法构建组块来支撑专业技能。

围棋高手也是通过搭建一个个组块,使之与最优解法联系在一起,形成解题直觉。

03

学习时,不仅要换模式,换地点也很重要。就像你如果总在家吃饭,某天换个餐厅吃饭定会增加新鲜感,能让你更有创意哦!

在新地点学习旧知识,不仅能避免熟悉场景的某些景致对你的提示让你误以为自己记住了,同时还能助你换个角度看问题,对概念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04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学完一章节做题时都会做呀,可是,怎么一到考试就找不到方向呢?

因为你被定式思维困住了。

当你理解了一个概念后,不要再重复做太多题目了,那不仅浪费时间,同时会让你形成一种错觉,用这个概念什么题都能解决嘛,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考试通常是综合题,需要练习思维转换。

当你已经掌握了一个概念,这时就该采用“穿插式学习法”了。

比如,你现在已经掌握了第三节,做了几道第三节的练习后,开始来做一些第二节的练习吧,然后再回头来练习第三节,接下来再换练习第一节……这样做题,开始会感觉很吃力,因为你的大脑要不停地转换概念用来解决不同的问题,但时间一长,你会越来越纯熟,思维转换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05

搭建组块的步骤:

① 全程解决一道重难点题目(千万不要看答案);

② 重做一遍,关注关键步骤;

③ 休息一下;

④ 睡觉;

⑤ 第二天再做一遍(对难点进行“刻意练习”);

⑥ 做一道同样解法的新题;

⑦ 主动重复(回想关键步骤,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生成效应”)。

06

刻意练习,是指专注于最难的部分。就像演奏大师练一首新曲子,不会一遍遍从头到尾弹奏,而是将最难弹的部分刻意练习。

将最难的概念理解透彻,后面学习其他步骤就会简单多了。

07

自我测试,不是为了检验自己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因为,这是一种强效学习经历,称为“测试效应”。

08

手写比输入能让人更轻松地记住概念。试试手写笔记吧。手写问题和答案,梳理知识结构。

第五章 | 习惯的力量

01

你会不会经常觉得精力不够用?

就像广告词说的那样,“你的能量超出你想象”——确实弱的超乎我想象。。

你哭着对我说,广告里都是骗人的。虎皮尖椒里没有虎皮,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老婆饼里也没有老婆……

你觉得大脑昏昏涨涨,因为里面塞满了各种东西(当然,不只是知识,还有草包和水),李笑来就曾经笑说,“你摇一摇头,看看能不能听到大海的声音?”

那怎样才能把大脑空出来一部分空间呢?

习惯的力量。

习惯不仅能为我们节省精力,还能为大脑腾出空间进行别的活动。也就是说,把一些行为活动,建成组块、形成习惯,成为你的潜意识,你就无需再动用大脑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就像你吃饭穿衣服,需要动脑筋吗?这可绝不是因为这些事情有多简单,要知道穿衣服是由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活动组成的,看看小孩子学穿衣服有多难就知道了,你觉得不难,只是因为你习惯了而已。

怎样培养好的习惯呢?四步走。

①信号(一起床 先看书10分钟);

②反应程序(学习前,手机关机);

③奖励机制(给自己点小奖励);

④信念(心理对照:想象你期望达到的状态)。

02

为什么我们要做那么多练习?

为了提前经历失败。

人人都可能经历失败,很少有人能够一次成功,这也就是做练习的意义——在这儿把可能的失败全部经历一遍。

我们不喜欢考试,不喜欢做练习,本质上是因为我们不喜欢经历失败。其实,只需要把思维转个小弯,告诉自己,“我只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就好了,会让你更放松地沉浸到工作进程当中。

你的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你能做到的远比这个分数好得多。分数反映的是时间管理和成功的概率。

所以,如果想在考试中出彩,快去做练习吧,把失败经历完,你就只剩下成功了。

03

习惯制订任务清单。

周计划,帮你宏观审视最近的安排,冷静地后退一步,总揽全局,明确现状进度;日计划,帮你将任务分解到每天,让你一天更有条理,并催促你早起。

前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任务清单,写计划会让你的潜意识处理任务清单。

一大早,最困难的事情要最先做,你的效率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

做计划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制订完成时间点。

在辛苦工作的同时,坚持为自己留出有益身心的闲暇时光,会比顽强不息夜以继日的大忙人做出更优秀的业绩。

03

专注模式时,采用计时器(番茄工作法),能增加一点小压力,同时让你更清楚自己完成各项任务要用到多长时间。

04

如果自己经常有拖延症,研究自己拖延状态下的习惯性反应,连续记录几周,对你做出改变会有指导作用。

去掉负面想法,只想正面激励,想想未来自己期望的样子,告诉自己:“别浪费时间了,现在就开始做吧!”

第六章 | 战胜拖延

01

拖延,就一定是不好的吗?

No,no,no。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就像注意力集中不总是好的(容易形成思维定式),适当的拖延也不总是坏的。

丹尼尔·尼卡曼写过一本很经典的书《思考,快与慢》,就讲到有意识地慢思考,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数学家和大学新生解题的思路,往往是不同的。拿到一道题目,数学家会先用45秒左右的时间,分析问题背后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归类,而新生会很着急,30秒内就决定了如何解答这道题。

FBI人质谈判专家加里·内斯纳指出,人们都会情绪激动,尝试迅速解决事件的努力常常会导致灾难。所以,慢一点,让自己的思维拖延一下,能够克制本能过激反应,冷静的头脑可以拯救生命。

什么是科学?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不是科学,科学是有条件的。

比如,面对拖延,在某些前提条件下是有利的,那么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在什么前提条件下是不利的。有些学生很喜欢临时抱佛脚,觉得考试的压力会让自己全力以赴,这么做,前几天也许是会令你精力旺盛,但没过多久,你的效率就会越来越低,等到考试那天,或许已经武功尽废、精力耗尽。习惯突击的人,比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效率低出很多。

吴军讲,从容比在压力下做事,会好很多。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身边那些越是没多少钱的人,就越喜欢冒险,甚至赌上全部身家;而真正的富豪,尤其是那些整个家族世代都能守住财富的人,大多都是保守型投资人。

还有,人们总喜欢在房子涨价的时候一窝蜂地去买房子,牛市的时候一窝蜂去买股票。清醒时的我们应该都知道,正确的决策是低进高出。可是为什么人们会作出相反的决定呢?因为压力太大,会让你的思考能力消失。

02

“跟随你的内心”是对的吗?

跟着感觉走,就像是和自己喜爱的电影明星结婚一样,看起来很美好,现实却会给你当头一棒。

研究表明,与理性分析后择业的人相比,盲目跟随激情择业的人,工作后往往更不开心。

激情是一时的,是会消退的。而理性分析后择业的人,会更理智,原本不擅长的工作,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更精通更擅长。当你小有成就的时候,激情也会随之而来。因为我们通常会对擅长的事情产生兴趣、产生激情。

03

习惯拖延怎么破?

改变习惯。

注意,是改变习惯,而不是依靠“意志力”。意志力和肌肉不同,肌肉可以通过健身来加强力量,但意志力不行,它是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依靠意志力会消耗你太多精力,很快就会没劲儿了。

而习惯会帮你节省精力,投入更需要精力的学习和工作中。

巨大的改变通常不会持久(看看胖子们快速减肥后,两年内的增重情况就知道了)。

习惯也需要三个月的适应期才能养成并感觉到舒服。

如果真想有所改变,每次只能用一件困难的事来锻炼自己的自律能力。

如果一项工作很难,就把它拆成一个一个微型任务,就像吃饭需要一口一口地吃,工作也不可能一次做完。每完成一项小任务,就给自己一点小奖励,用反馈来激励自己的进步。

克服拖延还可以利用小工具,做日程计划,计时器,都是很有用的小技巧。

第十章 | 增强记忆

大脑虽小 空间无限

01

你会经常忘事吗?

你有没有觉得,记住一串电话号码和概念好难,而参观一所新房字或走进一家新餐厅,却可以轻易记住房间的布局、配色、家具摆放的位置。

这是因为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还不需要记忆号码和姓名,却需要打猎和采集野果,他们需要记住哪里有果树,以及打猎三天后回来的路,所以“记住物体的位置和样貌”就固化在了我们的记忆系统中。

先来试试视觉图像记忆吧。

比如,想记住第二牛顿定律F=ma,可以想象一头会飞的马,F(代表飞)=m(代表马)a(马有个红鼻子)。用图像记忆会帮你加深印象,部分原因在于图像与右脑的视觉中枢直接连接,视觉区域有强化记忆的能力。

如果可以,最好再配上些其他感官,如感受到它的风力,听到簌簌风声等。触发越多的感官,记忆效果越好。

喜欢看《最强大脑》的朋友,应该在节目中常听他们提到“记忆宫殿”这个词,记忆高手都用过这种方法,这让他们充分开发了与生俱来的特大视觉空间记忆能力。记忆宫殿法对记忆互无关联的物品很管用。

把你熟悉的空间,比如你的家或喜欢的餐厅(甚至校园),当成一个视觉形象笔记本。这个空间就像是你的记忆宫殿,用它就像用笔记本一样。

比如,解剖学顶级教授特雷西·马格兰就将记忆宫殿法用于记忆由五层组织构成的表层皮肤。皮肤由内到外分别是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想象从地下室(基底层)到屋顶(最表层)往上走。

你沿着楼梯从地下室上去,当心!楼梯上满是仙人掌(棘细胞层);顺着楼梯走到厨房,发现砂糖撒了一地(颗粒层);继续上楼,上楼顶前得先擦点防晒霜(透明层);然后去楼顶想用一根玉米(角质层)吧。

用记忆宫殿法还可以记住演讲词(可以看约书亚·福尔关于此的TED演讲),或是用唱歌、顺口溜,因为唱歌也会优先使用到右脑。这些记忆辅助法,在你开小差时能帮你集中注意力。

训练一下自己的空间思考力吧,如拆装东西、体育活动。越擅长空间思考,你就越有创造性和创新性。

02

想要构建组块,也需要先记住重点概念并不断推敲。

因为记住了重点概念,充满创造力的组块过程才能开花结果。创造力加强了你的记忆,而记忆挂钩又会带给你更多创造力。

快来试试吧!

03

如何记住重点概念呢?

(1)类比和比喻,不仅帮助记忆,也是很棒的写作修辞手段呢,刚开始用可能很不习惯,想不出什么好的类比,可能需要很久才能想出一个很蹩脚的,没有关系,第二个就会简单一些,你的创造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强。

(2)编故事,把每一章节或是一堂课,想象成一个生动的故事,也会让你记忆深刻。把看完的概念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口述也是加强记忆的好方法。

(3)创建意群,比如把四个毫不相干的单词,首字母连起来,看看可以连成什么单词,让你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看到这个东西(单词)就会想到它们。

04

利用肌肉记忆。我们的肌肉也是有记忆的。

想要记住概念或公式,不要打字,手写会加深对它的理解,促使你更快记住。但千万不要做抄一百遍这种无用功,前几遍很有效,帮助肌肉记忆,而后面就只是单纯的机械运动了。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会促进记忆力相关脑区中新神经元的形成,增强我们的记忆力。不同的锻炼效果略有差异,但都会对我们的记忆力有很大帮助的。

第十二章 | 学会自我欣赏

形成直观认识

01

过于关注细节,往往会忽略要点。

建立组块知识库,就要培养从宏观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

一个有趣的实验。

镜头拍下6个做心肺复苏的人(CPR),其中只有一位是专业医务人员。要求一些理论家和专业医务人员看视频,判断哪位才是真正的医务人员。

结果90%的医务人员都答对了,而吹毛求疵的理论家评判不一,要么说人家在过程中没有恰当停顿,要么说那人的手放错了位置。心肺复苏教练只用了别人30%的时间就选对了正确答案,因为对教练来说,恪守规则比实际操作有更重大的意义。

明白原理,才能得心应手。

理解了原理,信息构建组块,就能随意把玩,让它走上创造之路,到达你从未想象过的风景。

02

重塑你的大脑。

通过改变自身思考方式,能让大脑内部产生显著变化。

改变思维,改变人生。

03

为什么有些人什么都会?

因为知识是相通的。

高质量的组块,能将概念抽象化,而抽象化能将概念从一个领域转到另一个领域。

这也是为什么诗歌、艺术、文学如此震撼人心,因为它们能使我们产生共鸣,能在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会有更深入的思考,从而看清并发展出其他模型,并传授给他人,于是有了创造。

组块——抽象化——创造。

一旦理解了一个科目的组块,理解或创造其他科目中类似的组块,也就容易多了。

04

所谓组块,就是提炼关键思想。

想要快速学好数学和科学,就要意识到每个所学概念都可以与已有知识做类比,一来帮助理解,二来建立知识的连接。

比如,可以将血管比作高速公路,核反应堆比作倒塌的多米诺骨牌。我们的知识组块就会像脚手架一样搭建起来,然后成为我们后面所学知识的“已有知识”,成为我们后面概念类比的来源。

用比喻或类比的方式构建组块,能使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的概念对另一个领域产生影响。这同时也是传播思想、提升影响力的好方式,作家最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165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03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295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89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39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42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49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97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00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40评论 2 31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2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64评论 3 31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55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2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97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21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18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 开启大门 本书就是要让你的思维过程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让你明白大脑如何学习,又是如何帮你自欺欺人——自以为...
    Judex阅读 1,174评论 0 6
  • 作者从惧怕自然学科的俄语专业学生,26岁开始学三角学,最后成为工程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副主席、工程学博士;在这个过程...
    回米阅读 1,254评论 1 1
  • 第一章,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愿意去学。很多事情,只要努力学,基本上都能学会。但被自己的恐惧...
    流年_ae06阅读 424评论 0 1
  • 作者:Barbara Oakley 很高兴能在2017年的开头就遇到这本好书!我知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够好,但是不知...
    RoFF阅读 2,899评论 4 13
  • 专注思维与发散思维 在讨论具体的学习方法之前,关键是要理解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
    筒中窥猫阅读 73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