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喜欢这样的意境的。
就像青色的晨曦,衍生氤氲雾气。远山亘古不变的矗立着,眼前的河水依旧波澜不惊的仰望着天空,那是它的影子吧。不知名的鸟儿惊叫着树林的苍翠,参差的芦苇依偎在这片清浅的河中……他仰头抬眼,目光飘然掠过水面。
恰逢,对岸的她,那一低头的温柔。
那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啊,披着一袭轻柔的布衣,白的清丽。荆钗轻挽下的缕缕青丝伴随着风的起伏而飘动,掺杂着泥土的味道,发香浮动。低垂眼眉,静默站立。
2.
诗经的款款韵致,我无法言说这是一种怎样的亲切感,它看不到,摸不着,可是却能够真切的感受到,那是一种厚重的质地,一种无法抗拒的触感,你一碰到它,泪就落了下来。
总是在想,时间与空间这在古今之间筑了一道厚厚的墙,坚不可摧。你能听到的来自那个古老的年代里遥远的呼唤,隐隐约约,可是只是隐隐约约,使劲地追寻,却只剩回音缭绕。几千年来,摇摇晃晃,跌跌撞撞,脉承至今。只不过,在这个年代感超强的年代,它的存在感也是渐次消退,愈发难寻。这里面有一种血肉分离的疼痛感,距离感,陌生感,你渴望拥抱它,贴近它,走近它,走近那一片的苍苍白葭,感受那灼灼的温度。
就像诗经里流淌的文字,总是让人心绪沉淀,而这篇蒹葭,最令我钟情。你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他可能是欢喜的或是惆怅的,但一定委婉含蓄,
她青眉黛眼,不饰粉脂,内心是欢畅的,矜持淡然。
3.
没有张扬不羁,追求的永远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那份默契。就如似一副水墨画,滴滴笔墨在宣纸上慢慢渐染,晨夕风露,风日晴和便是它的腔调了。它离不开笔墨纸砚的陪衬,离不开钟磬石鸣的音律,离不开轻烟黛岳的色彩,这一切的一切,那么的稳合妥当,顺其自然。
可是,它怎么就消退了呢,明明是主人的身份却造成了客居他乡的错觉。
现在,是一种落水的无力感,青苔爬满老树的湿重。把就好像在爬上老房子的梯子,一直爬一直爬,最多只能回头看看,屋角下的那只蚂蚁是不是还在,窗子里看到的那朵花是否依然,却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