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的朋友在刚开始接触攀岩时,提起攀岩等级,脑袋里都是一团浆糊。5.13b是啥,9a又是啥,V4又是什么鬼。今天老司机我就带大家仔细研究一下攀岩等级。
通俗的说,攀岩等级就是【不同线路对攀岩者所造成的难易比较】,这样说大家可能还是有点不太懂。用主客体关系来说,线路是主体,岩者是客体,是裁判,岩者通过攀爬不同线路来判断线路的相对难易程度。所以,攀岩难度等级是岩者的主观判断。当然,既然是主观判断,就没有绝对的准确性,有经验的岩者们根据自己的攀登经验来确定一条线路的大概难度,然后爬的人多了,线路的难度也就固定了。
攀岩还分【难度线路】和【抱石线路】。【难度线路】好理解,【抱石线路】的定义是:指攀登者在无绳索的状态下攀登不超过5米高的石头(或者室内抱石墙),不依赖任何外在的辅助力量,只靠攀登者的自身力量完成攀登过程。【难度线路】和【抱石线路】的难度等级存在无法对比的窘境,所以便衍生出各自难度的表达方法。
【难度线路】等级划分:
在攀岩开展比较早的欧美地区,形成了好几套划分系统:国际标准、法国标准、英国标准和美国标准,最常用的是法国标准和美国标准。日本和东南亚地区普遍采用法国标准,中国和韩国采用美国标准。
美国标准:约塞米提难度系统,20世纪30年代,美国SIERRA CLUB制定了一个难度系统——约塞米提难度系统(Yosemite Decimal System,以下简称Y.D.S),这个系统分为6级:
级数1:徒步行走即可;
级数2:只要简单的技巧,偶尔会用到双手;
级数3:需要混合技巧,可能需要携带登山绳索;
级数4:简单的攀爬,常用到绳索;
级数5:攀爬时必须使用绳索,各种保护装置和攀登保护技术;
级数6:必须借助器械才能进行的攀登。
这里的级数5,就是指现在的攀岩,也就是5级攀登。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于攀登技术的进步,级数5的划分已经不能满足攀岩线路的要求,又衍生5.0—5.10的难度划分。前面的数字5依旧代表5级攀登,后面的数字0—10代表了攀岩从易到难。
后来随着攀岩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出现了被认为比5.10更难的线路。Y.D.S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5.10后面增加了a,b,c,d来表示难度等级。这个就是现在相对成熟的美国标准,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5.13b。
那对于攀岩爱好者来说,怎么知道自己是距离大神有多远呢,请看下面:
5.0-5.7级:小白,入门级别。对于有经验的攀登者来说很容易。
5.8-5.9级:需要掌握一定的攀岩技术和技巧。对有经验的攀岩者来说不是很困难,并能自如地应付。
5.10级:一般业余攀岩爱好者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需要攀登者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攀登技术和技巧。
5.11-5.15c级:专家领域,要甚高的天赋和大量的艰苦训练才能达到。
5.10—5.11是业余爱好者很难突破的一个瓶颈,有些人可能一直处于5.10这四个难度内无法突破。
法国标准:数字后面跟字母再跟加减号来表达,如:9a-,9a,9a+。对于法国标准的产生的历史本文不再赘述(谁让我们只用美国标准的,略略略...)
目前世界最难的线路有三条,难度都在9b+/5.15c,均由“哈利波特”Adam Ondra完成首攀:
1、La Dura Dura,位于西班牙Oliana
2、Change,位于挪威Flatange
3、Vasil Vasil,位于捷克
岩者中也不乏女性矫健的身姿,西班牙女性攀岩者者Josune Bereziartu 于2005年完成了难度为9a/+ (5.14d/15a) 的Bibaluna。
2015年,美籍日裔Ashima Shiraishi也完成了难度为9a/+ (5.14d/15a) 的Open Your Mind Direct。
2017年2月26日,来自美国博尔德的18岁的Margo Hayes终于真正问鼎5.15a,女性岩者的难度线路等级真正步入5.15,线路名称:La Rambla
【抱石线路】等级划分:
抱石难度早些时候沿用B级难度,由JOHN GILL为抱石运动制定。但是自V难度在上世纪80年代产生,并且后来被JOHN SHERMAN整理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难度系统之后,V难度彻底取代了B难度。为了更清晰明确的表示难度等级,JOHN SHERMAN又引入了“+,-”,表达方式为:V0-,V0,V0+。
V难度开始于V1,目前认定最难的是V17,位于赫尔辛基,线路名称:Burden of Dreams,由芬兰的Nalle Hukkataival死磕四年完成。
国内最难的抱石线路在V11,位于北京白河,线裤名称:董小姐,由王清华完成首攀。
攀岩难度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