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视时间
作者崔翔宇,笔名采铜,取自顾炎武的“采铜于山”,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从事阅读、学习、思维等领域的研究和写作。这本书乍看像励志书,其实书中的大量的参考书籍和文献,让它更像一本工具书。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时间?“珍惜”是老掉牙也是恰如其分的答案,然而知易行难,真正到了生活中,我们常常是在对浪费时间的悔恨中认识到“人生苦短”的真意的,所以民国时期梁漱溟先生曾回答:郑重。
斯坦福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Bombard)他根据不同的时间视角,可以把人们划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 过去视角,即积极的关注过去的美好或者消极的沉浸在过去的负面经历。
(2) 现在视角,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或者相信宿命听天由命。
(3) 未来视角,包括未来目标导向视角,即放弃当前,高效的达到预期目标;还有宗教精神层次上的未来超验主义视角。
这意味不同场景下我们可以自由的切换时间视角,工作中,我们可以以未来目标导向为主的视角高效的完成工作目标;假期休息时间,我们也可以选择活在当下的模式。
那么如何合理的利用时间呢,简单来说就是有所取舍,做值得做的事情,做长久来说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门特长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及认真思考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当我们把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时,往往不愿被打扰,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这期间会伴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这就是时间的“深”也就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二、行动准则
由于人远比想象中更依赖成见,我们很可能在思考时为自己设下了许多隐含假设,自己先吓倒了自己,作者把这些假设归纳为四种:
1.赛道假设:认为人生是一场竞赛,非胜即败。久而久之,就容易陷入对失败的恐惧,不敢大步前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典型的赛道假设。
2.低关联假设:轻视人生经历之间的关联,不做看不到即时收益的事情。与此相对,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认为人生是一个把点连成线的过程,有些事情一时看起来没有意义,不代表永远都没有用。
3.僵固型心智: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眼光僵化,认为天赋和能力已经固定,再怎么努力也没用,遇到挫折轻易放弃。
4.零和博弈:认为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必然有损失,很少设想双赢的局面,总是想方设法地从别人那里夺取利益。
同时作者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新思路供大家参考:
1、当压力过大时,暂且把目标放一放,休息一下恢复精力和注意力
2、能力嫁接,隔行并不隔山,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要勤于请教
3、工作和爱好并不是对立的,如果认为工作太枯燥,不妨像平时对待自己爱好一样,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优化工作流程,做好工作的总结以方便日后更好的借鉴经验。
对于生活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人生就是个走弯路再改正、积累经验少走弯路的过程,就像那句话说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在遇到负面的经历和反馈时,勇于接受现实及时改过吸取经验才是对时间的最好利用。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智慧,多做反思而为以后的“行”少走弯路打下基础。
三、知识学习
你掌握的知识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知识,而是能调用多少知识。
理想的学习模式是,除了简单地吸收知识,学习者还要通过提问来调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好奇地追寻答案,积极地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建立新的知识体系,把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打开。
作者建议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时,都可以思考如何让它不只是躺在书本里的东西,而是动态的,可以完成什么事情的技能。在记忆之后,去熟悉和操练已知的知识,在操练知识的过程中,让不同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四、思维锻造
信息化发达的今天也带来了越来越多充斥生活的广告营销等无意义无价值的碎片,让我们很多时候身处巨大的信息垃圾场无所适从。
“断舍离”是通过整理消费品了解自己,让生活更简单舒适的一种理念。套用到信息的接受和思考上,我们有必要对信息也进行“断舍离”,过滤掉其中不必要的部分。精选信息,追求高质量和专业性的;不人云亦云;重事实,轻评论,全面深入了解信息和资料,合理怀疑主动求证;定期反思。
五、如何思考问题
作者提出的建议是,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建立现实与理论的链接。
最后,人与人之间的禀赋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差异的程度并不如一般人想象得那么大。与其纠结于天赋,不如积极寻找自己的优势,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请你保持怪异,请你与众不同”(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只有独一无二,你才是不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