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到诗意淡泊的公号文,她在文中提及她儿子毕业后创业一事,我眼前一亮。这些年因为在新浪写博的缘故,我结识了不少优秀的妈妈,她们的子女更是成龙成凤,或毕业于清北,或读研读博,或留学欧美日澳,或考公,或按部就班升学就业……总之,每位都在固定的轨道上绽放各自的精彩,向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
只是曾经在九十年代初风靡一时的下海潮,十几年前的大学生在校创业梦,早就无人提及。我突然在关注的公众号里看到儿子的同龄人有自主创业的,必然惊讶之,钦佩之,赞赏之。
因为创业,意味着他置身于前路迷茫的大海中,如果没有超强的自信心,没有主见,恐怕连想都不敢想。同时也佩服诗意淡泊夫妇俩,胸襟开阔,有胆有识,是开明家长。
我对创业没切身体会,这就决定我教书时将重点放在教学生写求职信和面试技巧上,国内各类学校里估计像我这样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师肯定为数不少,视野有限。
倒是我那些弟子们在他们毕业后给我上了生动的无数课,说温州人“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他们自己只要积累了经验,只要能从亲友那凑到几十万启动资金,或者自己挣得第一桶金后,一般都会选择拿下某个城市的某品牌的代理商业务,或者直接经营一家千米面积的综合型超市。课堂上听他们在论辩时随口说起“融资”“背书”这些概念,我当时有点瞠目结舌。
楼下邻居的女儿早年毕业于211大学,去上海干过几年后,后来她直接和丈夫去珠三角创业。这几年她又回本市投资办厂。且不问她目前身家如何,至少她为本市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是用己所学来回馈家乡。
记得我一位由商业部门改行来我校任教的同事,他下过乡,又走南闯北经过商。对比体制内外人和事时,他深有感触:“有的一毕业就在体制内工作的人,长期依赖单位,四体不勤,无一技之长,一旦让他脱离单位生存,将会寸步难行。”
想想身边那些为了争取延迟退休多得的蝇头小利的人与事,我对同事此言深以为然。
有一位毕业于财经类院校的女同事当教师本色当行,游刃有余。她普通话标准,字正腔圆,一笔行草潇洒俊逸。上大学时她就是校演讲比赛的冠军。颜值又高。才能出众的人必然遭排挤,她不得已办了病退。
去年偶然看到她写的公众号,一看她的文风就是她平时说话的风格,心口如一,文采斐然,剖析《红楼梦》人性与心理视角独特而深刻。我加了她的微信号,她又搞自播,又帮前辈写传记,同时还搞心理咨询,兼职做养老保险。连公众号她都搞了两个,一个是写原创文章,一个是企业号,分享财经金融资讯。想想她曾在证券公司就职的经历,只比我小四岁的她呈现出的退休生活斑斓多姿,让我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