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某天,章同学递给我一盒卡带,说“这个新歌手真不错,你听听”。封面红色卫衣帽子遮住眼睛,第一感觉,五官并不好看。第一遍听完,吐字这么不清晰,一直像在吴侬自语,再没有太多印象。只记得那盘专辑叫《范特西》,我听的第一首歌是《爱在西元前》,旋律不错,如此而已。
那时候,周杰伦爆红。红到如果你不知道周杰伦,都不好意思跟人说流行音乐;红到没有什么原因,这三个字便成为了符号;红到KTV里,谁不会唱周杰伦?……
后来,翻了一下周杰伦的出道经历,感觉还蛮励志,足以成为一段佳话被人津津乐道。
1997年,18岁的周杰伦在选秀节目中被吴宗宪发掘,进入唱片公司担任音乐助理。在公司坐了一年冷板凳,音乐才华得不到施展,与方文山合作的很多作品无人采用,于是他想要自己出专辑,唱自己的歌。当时的吴宗宪没有那么大信心,略带刁难地承诺“你十天写出50首歌,我就给你出专辑”。
那个千禧年,在阿尔法唱片公司的小屋内,一个鸭舌帽遮面的新人,闭门十天,吃光整箱泡面,真的写出了50首曲子。2000年,他的第一张唱片横空出世,就叫《Jay》。方文山说“他那次完全拼了,写歌写到流鼻血……”。
那年,周杰伦21岁,一炮而红。
16年过去了,周杰伦从没有淡出公众视野,他的歌伴着我们这帮80后走过了学生时代。我并不是什么死忠粉,不知道他出了多少张唱片、演过多少部电影、拿过多少奖、然后又做过些什么而被人们称呼为“周董”,但这16年里,每一年都会有他的那么几首歌流行,出演过的角色、导演的作品好像也能被记住,不停转型,不停改变,不停尝试新的领域。特别在21世纪之初,周杰伦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尤其对于那个阶段的中学生,“周杰伦”三个字就是青葱岁月的代表。
2013年5月,二姐请我看“摩天伦”演唱会,那是我看的第一场周杰伦演唱会。首都体育馆,座无虚席,当时北京站连演三天,据说都是这阵势,满载8090的青春回忆。那晚,最激动的就是《双节棍》响起,全场都卯足了劲儿“哼哼哈兮”!舞台灯光四射,每一个人都血脉喷张。当年这首写给阿妹、却因怪异而被拒绝的歌,如今成了周杰伦最经典的符号,十几年都不曾改变,谁又能想到呢?
2016年10月,周杰伦“地表最强”演唱会合肥站,我又是从北京奔往合肥。那夜,合肥飘雨,可我却觉得看到了全安徽省周杰伦粉丝的热情,场内场外真的是水!泄!不!通!
年近不惑的Jay,已经有了前世小情人,粉丝们都笑称他为“小公举”,所以这场演唱会除了雨中怀旧青葱岁月,最大的感触还是在他身上那种不能言语的细微变化。
当了爸比的Jay,虽然胖了一点点,虽然可以依旧酷炫,但是越来越有爱,整场演唱会都是粉粉的感觉。原来,岁月真的可以温柔以待,连那些苦涩的情歌都听起来甜蜜,爱小公举的那颗心才是地表最强!
有人评价周杰伦的早期经历:“一个男生,可以不帅,可以不念书,可以没钱,可以不善言谈,但是一定要对自己所钟爱的事业认真”,就像他自己的歌词“认真的男人最美丽”。那时候的Jay,从不花费时间去做跟音乐无关的杂事,他是独自生活在“威廉古堡”里的音乐王子。 确实,天赋和才华遮挡不住,然后去热爱、去专注,才成就了今天的周董,才使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符号,才让人觉得“帅”不单单可以用来形容颜值。
去年秋,跟清一开车一路北上回京,全程主打周杰伦的《一路向北》,满是回忆。她说周杰伦的歌陪伴了她整个学生时代的感情,那时的男友送她Jay的卡带,他们一起听《星晴》。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感情就是纯纯的。
后来我想,为什么80后对Jay特别有感情?
我们的爱情故事里,一直有你的音乐做布景,是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