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赋
清明暮春,乍暖还寒。关中细雨,娓娓追思。时光荏苒,节气轮转,逢清明思祭之日,幸甚有贤达可追而梦回。然身于关中,未可回乡而祭扫,以作此赋,聊表余思之悠然。
幼时清明白日,往来熙攘,至夜万籁复归于寂。闻行人泣下,焚纸兮扬灰,祭物于碑前。盖年幼耳,其意不知。而今思之心之怆然,追乎故人,故人可知?一朝尘埃皆落定,万古得见于须臾。陵冢以千亿而记,但得谁之熠熠而生光?
夫碑石者,耸耸于立,既无山石之朗峻,亦无滩石之滑圆,兹碑不见乎山光水色,唯茕茕以待后人。更有甚者,若姓氏无继,岂落寞千古,皆如长夜。
古人记事于木,生之事迹,后裔易之碑石,意在隽永。然逝者如斯,百年兮匆匆,时不我于与。纵文景康乾,文治武功,四海升平,至于今日,忽焉而已。
而扼矣,白驹过隙,纵始皇亦不能立万事而称雄;困矣,虽为青年,亦不敢光阴虚度以庸碌;明矣,天生于斯,应须将使能可功于今世而力行。
明明兮今月夜,思时过而境迁。清明兮寒食,人皆趁闲而踏青。其与寒食,孰为情操?应各有己见,然清者自清矣。
作于丙申清明
再清明赋
时逾一岁,复又清明。虽时再则意生,然情迁而不复。时令倥偬,草木有生,去往细雨,今见骄阳。是春日也。
是春日也,万象苏新,绿草生发。桃樱舒展,天光润朗,全不似旧时清明之冷凄,以是乎时过境迁之感甚矣。
人道雨本清明,余自以为知其中之所以。蛰由雷惊,冬以雪成,盖春发为消混沌,雨落以醒时节。日丽风和,亦有可爱。水畔垂柳,丝绦如柱;湖中鹅鸭,欢彩相逐;池底锦鲤,亦仪态绰约也。方暖风拂面,则心旷神怡,此是疏风冷雨之光景所不及也。
然诚此美时,亦有所不知不觉者,踏青者众,然如见一景,凡言止之于美字,凡举止尽于留痕,窃以为不屑。虽留影满目,犹不及眼底之万一。眼见亦不当心内万象,故凡美者,只在心也。以景衬己,是以物喜,焉能体真。
今值清明,当追故人。然思故者,其意在今。一如春色动人,而春意奋人也。时维发奋笃行之伊始,逢良辰美日,更知虽行远,而去意弥坚。诚如父曰:追古可鉴,思今之谋。故余亦得悬发刺股,以达鸿鹄,虽游子远游当茕孑有怆然,然唯此方不负父老殷切之期盼。
作于丁酉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