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口气把李清秋著的《张爱玲传》读完。这位生于民国的传奇女子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永远挥之不去。!
古典与现代,冷傲与苍凉,贵族与平民……这一系列看似矛盾的词语都可以在这个女子身上展现。她身披的那一身民国金辉,已然积淀成一种离责的气质,一种超然万物、睥睨世俗的豁生。当时光淡然,岁月老去,传奇的女子已然化作一个美丽放的梦,在历史上的车辙下散发出阵阵馥郁罄香。
放眼仰望张爱玲的一生,从轻狂少年到惘然伤别,从初露峥嵘到沦落天涯,从倾城之恋到西洋婚缘……一直到最后,传奇时代金色的梦幻在她幽居的岁月中渐渐淡去,最后随着一缕清风化作文字里恒远的记忆。
一九二0年秋,一个落叶纷飞,微雨初凉的季节。张家大院新添了一住小姐,在父亲的叹息声中,她的啼哭是那么响亮,预示着轰到世人的未来,是的,这个被叫做‘‘张瑛’’的女孩,便是日后名震四方的张爱玲了。
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是一个颇受争议的政冶家,承受的痛苦远比‘‘卖国贼’′的骂名更多。
因出席签订了《马关条约》他成了“汉奸”刽子手’′的代名词。遭到了举固唾骂。可是,又有几人可知,在他签订了人生中最后一个条约《辛丑条约》后,不到两个月,便内心激愤,忧郁而终。
生命弥留之际,他写下一首诗,由此可见,这位为大清鞠躬尽瘁、鞍前马后的老匠,在民族危难之际是多么地天可奈何。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匠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他的结发妻孑为她生下几儿儿女,其中爱女李菊耦便是张爱玲的祖母了。
年仅二十三岁的李菊耦被父亲李鸿章许给了四十余岁的贬官张佩纶做填房。
李菊耦和张佩纶共同生活了七年,张佩纶便与世长辞了。留下三十岁的娇妻和一儿一女,便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和姑姑张茂渊了。
张爱玲的母亲嫁给父亲时只有二十岁,母亲黄逸梵对自己丈夫是无爱的。在她眼里,这个不求上进的公子哥儿,除了吸鸦片、养小妄,能说几句诗文和英语,几乎一无所长。
于是1424年张爱玲母亲以小姑出国留学需要监护人为由,决定一同出行。
母亲黄逸梵走的那天,张爱玲并没有哇哇大哭,而是躲在其身后静静地看着。后来在《私语》中,她这样描述:“她不理我,只是哭。她睡在那里像船舱的玻璃上反映的海,绿色的才薄片,然而有海洋的的无穷无尽的颠簸的悲恸。那时张爱玲只有四岁。
母亲走后,张爱玲便只能和父亲相依为命。
母亲的出走留下了一个残破的家,尢其是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来说,无疑是一种更深的伤害。张爱玲的心是有恨的,她恨父亲不管不向,她恨自己没有能力为年幼的弟弟保驾护航。她想要报复,却没有丝毫办法进行,她还太小,没有办法独立,忍耐似乎成了姐弟俩唯一的选择。
有很长一段时问张爱玲都是被闲置在家的,或许每个母亲同孩孑之问却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就是如此自我的共逸梵,她也是牵挂着张爱玲的。
几度回家看她,不忍看张爱玲闲散在家,便为她注册了圣玛利亚女校的入学名额。这对于张爱玲来说正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这对心气极高的张爱玲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她开始对未充满侩心,也许,她毕业后可以去英国读大学,学她喜爱的卡通画,这样还可以将中国美术的魅力介绍到英国去。小小的人,大大做心,要比林语堂还厉害。
一想到梦想,她就恨不得离开家,离开自己昏庸的父亲。就是在这样彷徨与愤恨中,张爱玲开始了自己更为成熟的小说创造。
1939年,张爱玲赴港读书,在《西风》上发表第一篇作品《天才梦》。
时隔四年她又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名作,结识胡兰成。一年后与胡兰成结婚。
与其离婚后转转来到了纽约,后来与赖雅相识、相知、相爱终于壮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四日与其成婚。
一九六七年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永迟地离开了她挚爱的妻子。后来张爱玲一直保留着(爱玲.赖雅)这个名字,直到老去。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四张爱玲逝世于洛杉矶。因晚年几度搬家以至于最后留在身边的物品所剩无几,唯有一本相册簿被细细珍藏着,从年少青葱到花样年华,从妙龉少女到满鬓清霜残雪。
张爱玲爱美,不仅是她的文字,也走她的人。在她存世的众多旧相片中大多妆容精致,仪态大方。
作家余秋雨是这样评论她的:"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看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的生态,风韵永存。
我在想许多人喜欢张爱玲,都是从某个片刻开始,被她的魅力牵引着,走进她的作品,走进她的故事,走进她的情错,走进她的哀愁……就像作家叶兆言说的一样,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