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正月初九,晴间多云。
早课抄了伟人诗歌《七律·送瘟神二首》。小时候,还没有上小学时就会背伟人诗词,大约能背下来二十几首吧。而这两首《送瘟神》,又是背得熟记得深的。当年有一部电影《枯木逢春》,应该是郑君里先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拍摄的,我看这部电影时已经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了。具体的情节已经漫灭不清了,但影片中“纸船明烛照天烧”却与小时候背诵的《送瘟神》相印证。
无事时回忆回忆陈年旧事,重新温习一下过往读过背过的诗文篇章,当然可以让焦灼的心平静下来,让无聊的日子充实丰富起来。
2月2日,正月初九,按照寒假前的寒假工作安排,高三今天应该开始上课了,然而计划没有变化书,形势的发展迫使高三不能如期上课,而且正常开学的时间还无法确定。从昨天开始在微信群里开始布置检查作业,要把作业传上去,还要认真去检查学生们传回的完成的作业,再把参考答案传到群里,看手机时间比平日多了几倍,一天下来,头晕眼花。绝大多数学生们作业完成得认真、及时,很欣慰。
今天“钉钉”闹哄了一天,从上午八九点开始,一直到现在还闹哄。过几天就要在线上上课了,每天都要上一节,分内的事儿,义不容辞。高三下学期了,距今年的高考不到一百三十天了,如果这个时候因为特殊情况而影响到学生们的复习进度,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有些事情是分内的事,应该做的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说:“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过去上课时,总跟学生们说,世界上有好多事,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去做,能做而且应该做的事应该要努力去做,尽心尽力做到好。
偶然与必然,关系密切,上学读书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这应该是那些教育家和名师们关注研究的事儿。我想的说的是,上学读书或许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关联吧,至少我赞成上学读书是为了做一个文明人这样的说法。上了多少年学,读了多少本书,取得了多少学位,应该跟做一个文明人没有多大的关系。文明应该与教养和修养有关,不仅要有好的教育,要上学读书,更重要的还要守规矩,懂敬畏,知感恩,博爱宽容。
“我在那时初次认识到年景的无常,人有时甚至不能安稳地过一个年,而我也认识到,只要在坏的情况下,还维持人情与信用,并且不失去伟大的愿望,那么再坏的年景也不可怕。”——林清玄
想写点什么想说点什么,至少在这里是不很自由的,很难判知哪些词汇是敏感的,稍不留意就会被锁定。已经写了三年多了,养成了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坚持着写吧,至少我还能坚持着把一件事做了这么久。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会交还给你。对你特别好的人,一定是积攒了太久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