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对《沧浪诗话》神往已久的老爷爷今天回来了!他的身体仍然算得上健朗,只是面容比上次见面时多了些许憔悴。我没忍心问爷爷为什么这么久都没再过来,因为害怕自己的唐突会勾起他心中的什么事儿。
如果说今天爷爷的到来算是了了我从上次分别直到今天都一直纠在心里的那一个疙瘩,那么吴奶奶的光临则算是今天的意外之喜了。
店堂在二楼,从一楼至二楼的这三十阶楼梯对两位老人来说显然不是那么轻松。吴奶奶上楼后,双手叉着腰,喘了几口粗气才缓过劲儿来。爷爷的额头则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将手伸进口袋,掏出一块蓝色棉布手帕,擦了擦,然后叠的整整齐齐。这应是他们那个年代知识份子所特有的习惯吧。
两位老人相识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如今已携手走过了近七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是幸福的。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老人活的好,不仅仅是为自己能享有舒适的晚年,其实也是为年轻人树立生活的榜样。看到他们的样子,老了,我也想过他们的生活。这是老人们给这个世界最大的安慰。
二老是大学同学,毕业于xx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吴奶奶跟着爷爷回到了我们这座小县城。奶奶是北方人,起初有诸多的不惯。这么多年下来,如今也已记不起家乡的样子。起先,两人都在县里的高中从事教育工作。后来爷爷由于工作调动去了县里的法院,直到退休。而奶奶则把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到今天,他们都已退休二十三年!
二老膝下儿孙满堂。儿子也已从教师岗位上退了下来。家中均是藏书过万。今天爷爷来到店里是想淘一些与诗词有关的书。他是个诗迷。每次来都会问我最近有没有新到的书。可是今天又让他失望了,店里没有新到的诗词方面的书籍。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该有的书爷爷也都有了。不过《沧浪诗话》我一直为他留着。他很开心,一个劲儿的对我说谢谢。圆了他的愿,也解了自己的结。何乐而不为呢?
奶奶应该是看出了我的局促,打趣道:“我们今天过来纯粹就是为了看看你这个忘年交的。”陪着这两位满腹经纶,阅遍世事而又和蔼可亲的白发老者,心中除了敬意当然也还有那么一丝的畏惧。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那种淡然,那种平和,那种豁达,那种让人欲拒还迎的气场,让你不得不在他们面前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学生。
听到奶奶这么说,绷紧的心稍微放开了些。这时她指着书架说:“帮我把那本书拿来。”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本《中国蒙学名著鉴赏辞典》。
“老古人留下的智慧,要从娃娃抓起,现在的孩子太缺少这个。小伙子你有没有读过这些呀?”
还好,我最近在恶补国学知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读了个遍。可是都记不住,读的也是一知半解。
“记不住不要紧,这种书小时候背一背还行,长大了就全靠琢磨了,没事你就琢磨琢磨,时间一长就记住了,要常读,要常想,读书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思维逻辑的锻炼比读书本身更重要。”
听到爷爷说的这话,我之前的苦恼瞬间烟消雾散,别人说这话,我可能还会怀疑,可面对一位年逾八十,学富五车的老者,你不得不信服。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除了《沧浪诗话》再没找到其他心怡的书,爷爷也并不失望。爱书之人的性情我也略知一二,好书如挚友,贵在将心比心。读书如交心,作者把心交给你,你把心交给作者。作者带着你的心去看人间百态,你带着作者的心去品世事无常。
奶奶叮嘱蹲在地上找书的爷爷起身时慢一点,我搀起爷爷,奶奶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边走他们还在埋怨这个楼梯,说下楼时又是一番折腾。
“后门出去是有电梯的,离得不远”
我笑着说道。边说边引着二老,转出后门。
“你叫什么来着,瞧我这记性,是真的老了,记不住人了。”
“哦,还有个教育家叫费孝通。”
“嗯,最近我正在读他的《乡土中国》。”
奶奶投来赞许的眼神。
按下电梯,直到门缓缓的关上。爷爷奶奶笑着对我挥了挥手。在这个过程中,二老的手一直紧紧的握着,这是出乎我意料的。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站在二楼一直等着他们从电梯出来。门开了,奶奶先出来,然后慢慢牵出了爷爷。二老就这样手牵着手,走走停停,这儿看看,那儿指指。路过他们的两位女士,回头望了望,相视一笑。应该是被这两位如同恋爱般的老人吸引到了吧。有惊诧,有羡慕,还有向往。
楼上的我看着这一幕幕,不知不觉就挪动了步子,走到走廊的尽头,目送他们离开。
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站在那儿发了会儿呆,摸了摸头,然后会心的笑了笑,为二老纯真而又质朴的感情,为自己找到了老年生活该有的样子,还有爱情该有的样子。直到今天我才真正遇见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间使身体变老,却使灵魂融于一体。爱读书的人,老了,终归还是美的。
谨以此记纪念这两位特殊的顾客。
祝二老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2018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