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耗时三年的暖心之作《piper》。一经播出便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它讲的是一只小海鸟克服恐水症,到海边觅食的故事。这个只有短短六分多钟的动画短片,却饱含深刻的寓意,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思考。
故事一开始就直奔主题。一种名叫“鹬”的鸟类在海边群居,潮起潮落的时候在海边捕食扇贝,海螺,海藻等搁浅在沙滩上的海洋生命。他们的巢就筑在离海岸边不远处的草丛里面。成年的鹬经验丰富,身经百战。能够在潮涨潮落的海岸边很轻松地捕食来填饱肚子。但是这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年幼的鹬来说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面对外面不确定性的风险,这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于是乎,年幼的鹬只想待在巢里,等着妈妈出去给他们找食物回来喂养它。
但是,它们的妈妈当然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她不可能一辈子都替它们的孩子承担风险。于是乎有一天,一只鹬妈妈试着不给它的孩子找食吃,而是试着要它的孩子跟她一起出去觅食,让她的孩子能学会面对外面不确定性的风险,自己养活自己。经过多次的鼓励,小家伙终于走出温暖的巢,来到湿润的海滩,和成群的鹬一起觅食。这显然很困难,它要和这么多成年的鹬站在同一起跑线去觅食。它当然不愿意这么做,他试着撒娇,耍赖,但是他的妈妈始终不为所动。一直把他推到这个他需要适应生存的环境里去。
于是小家伙没办法,只能靠自己去觅食,要不然就得饿肚子了。就在他找食物的时候,他发现身边的大的小的鹬都飞快的撤退了,退回到巢穴里面。原来一个海浪打了过来,但是这个小家伙毫不知情,他的妈妈也没有在这个情况下带着他逃离。而是自己走了,把它独自留在那里。面对突如其来的海浪,小家伙自然是被海浪冲的找不着北了,全身都湿透了。回到巢的他再也不想出去了,只想躲在家里。这时他的妈妈又催促他出去觅食,并说明不再给他提供食物了,在海滩上不断的鼓励小家伙出去觅食。一边是肚子饿的咕咕叫,一边是充满了不确定风险但是也有丰厚回报的觅食。最终生理上的无奈迫使它再次走出巢穴来到沙滩觅食。这次他格外的小心谨慎,碰到任何的风吹草动都立马飞快的往回躲。就在他躲在草丛的时候,一只小螃蟹把他带了出来。原来小螃蟹也是外出觅食,这让小家伙感觉很有趣,于是就跟着小螃蟹一起到沙滩去觅食。过了一会儿之后,一个浪打了过来,小家伙看到小螃蟹里面躲到了沙子里面,就学着小螃蟹的样子也赶紧把自己陷入到沙子里面。果然,浪打来的时候,小家伙并没有被冲走。它在小螃蟹的提示下,在水下睁开了眼睛,看到了大浪打来时水下的真实世界。这一刻它惊呆了。
他看到了许多扇贝都在大浪来的时候纷纷冒出沙子呼吸,一大片大大小小的扇贝出现在他的眼前,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场景。他一生都不会忘记。原来这就是水下真实世界的样子,真有趣。
很快,大浪就退去了。这一次小家伙没有再害怕,尽管全身被弄得湿漉漉的。但是这次他没有再害怕。他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完全冲破了自我的障碍,不再害怕潮水打来。因为他已经看清了涨潮的真实面目。而且他知道了;正是这涨潮的时候,大家都避之不及的时候,才是捕捉食物最好的时候。他可以看清楚所有扇贝的位置和方向,可以精准出击。他太高兴了,以至于他开始在水上到处跑,跳,找到了很多食物,并且把食物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家伙终于不再害怕潮水了,他完全克服了内心的障碍。他的妈妈为他感到骄傲,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她知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他一定要学会靠自己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因为他终有一天会离开这个家自己去闯荡。而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我第一次看这个短片的时候就被深深的震撼了。虽然完全没有字幕,就是纯粹的动画配上应景音乐,但是这种直击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一下子就涌了上来。如果是你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投入看这个短片,那种效果更是如此的强烈。那么对于这个动画短片,我们有什么思考呢?
有人说,这是一种爱;叫做放手。这个想必大家都能领悟到。我想说的是;我觉得动画短片中的小鹬鸟的妈妈给予它的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对自己孩子充分的尊重,信任和自由,以及一种崇高的责任感。我们看到它的妈妈自始至终没有参与它和自然生存环境的对抗,只是在不断的鼓励和引导,有时候甚至是把它往外推,推着它去尝试。它的妈妈很清楚,让他学会面对外面的不确定性的风险是她的责任,而这个责任又不是她作为母亲能够包办的,必须它的孩子自己去领会。这个场景在某种程度下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人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人作为复杂的高等生物,有着极其复杂的生长系统。我们从出生到成年要经历十几年的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不像是自然界的低级动物,可能一出生过几个小时就能活蹦乱跳,然后就要独自去面对生存的压力和挑战。人类一出生即肩负着出走的使命,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终将离开温暖的港湾独自去闯荡社会。从出生到出走,这期间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觉得这个时期是一段非常漫长的缓冲时期。是用来历练的,而不是用来享受的。
从人的进化的角度来看,人一生都在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和思考。而早期的学习尤其深刻。所以早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三岁定八十,这说的有点夸张,但是也不无道理。早期的教育就大多体现在家庭教育当中。家庭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伴随着每一个人一生。长大以后这种教育的影响尤其明显。童年时期的经历会直接影响长大之后的人生轨迹。所以;每一个人的童年都藏着许多的秘密。家庭教育必然会谈到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是非常和谐而稳定的,没有大喊大叫的抓狂,也没有威逼利诱的贿赂。有的只是一种平等,自由的和谐氛围。你可能说这都是别人家的家庭吧。其实不然,简 尼尔森说过;如果你在家庭教育教养子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痛苦,那么一定是你的错,是你的方法错了。
回到标题来看;我如果不选择放手,你将永远不会长大;我觉得“放手”这个词有很多方面可以解读:
1,尊重
放手的意味着给予自由,虽然有时候这种自由并不是你情愿的,就像动画短片中的小鹬鸟。而自由的感觉会带来自尊的满足和提升。环境对你的反馈的会塑造你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一个人变得更加的自律。从而帮助他更好的成长。
2,责任
放手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也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不是说时时刻刻都保护着孩子,看着孩子不能出任何的意外这就是很负责任。很多时候这个恰恰是一种阻碍(涉及生命安全的除外)。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向上生长的自然生长倾向,哪个年龄段该发展什么能力,这种生长的秩序就会体现在他的身上,这个时候就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探索,学习。过了那个学习的时间段这个秩序就会消失再也不会出现,如果没有把握好这将是巨大的损失。这个特定的时间段叫做“敏感期”,也叫关键期。关键期需要关键帮助,这里的帮助指的就是放手,只提供他们需要的资源就好。
3,遵循自然规律
在自然界,过度的保护只会带来杀身之祸。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就无法生存下来。羚羊刚出生不久就得学会躲避大草原的狮子和猎豹的追杀,一出生就是实战。跑不赢就只能被淘汰然后退出基因库。小鳄鱼刚刚破壳而出就会被鳄鱼妈妈含在嘴里带着到沼泽里去历练,鳄鱼妈妈只是充当导游的角色而已。这些都是自然的规律,大自然都是这样运作的,因此,对孩子的适当放手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4,信任
如果你不相信你的孩子在你放手之后能够成长的很好,那么你将一辈子为他操心操劳,最后他什么也没学会,这是最令人悲哀的教育。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相信小孩子有这巨大的生长潜力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们根本不懂孩子。言传身教的经验祖祖辈辈传下来,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终究没有从科学的生命的层面去理解他们。现代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的发展已经大大的揭开了儿童神秘的面纱。但是依旧很难普及开来。人们没有那个意识。达克效应表明;越无知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无知。无知的人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学习才能意识自己的无知。想想就知道这有多难。所以放手就意味着给予他足够的信任,相信他能够在即使你不在的环境下也可以成长的很好,相信他即使不和其他人一样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也能够活得很精彩,相信他就算成绩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他的人生也照样能够出彩。
结语
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每一个人的童年都隐藏着他成长的秘密,虽然很少人知道。每一个生命的背后都承载着巨大的使命,虽然大家都不以为然。每一条成长的道路都应该自己去闯,虽然这并不现实。如果还有什么好说的,我只能说;请放手吧,请相信他们,请给他们一个机会和自由去追逐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