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理解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文集》,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主旨:本文作者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3.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4.诸葛亮文中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5.《出师表》中的成语: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顾茅庐不知所云亲贤远侫
感激涕零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裨补阙漏计日而待斟酌损益察纳雅言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7.本文涉及的名句: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⑤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崩殂 (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实在)(时候)
3.盖追先帝殊遇 (特殊的礼遇)
4.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皇上)(听闻)
5.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6.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7.引喻失义 (称引、譬喻)
8.宫中府中 (皇宫中) (丞相府中)
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提拔,晋升)(处罚)(赞扬)(批评) (不同)
10.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1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明,显示)(治理)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选拔)(给予)
13.悉以咨之悉(都)咨(询问)
14.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失、疏漏)
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16.先帝不以臣卑鄙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17.猥自枉屈(辱。谦辞。)
18.由是感激 (感奋激发)
19.遂许先帝以驱驰 遂(于是)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
2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2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夙(早晚,日日夜夜) 不效(没有效果)
2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庶(期望)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23.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24.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25.以彰其咎 彰,(表明,显扬)咎,(过失)
26.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咨诹,(询问)雅言(正确合理的言论)
27.临表涕零 涕(眼泪)零(落下)
28.性行淑均(善)(公正,公平)
29.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30.斟酌损益 损(损害)益(益处)
三、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当“缺失、疏漏”讲)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三、一词多义
道 中道崩殂(路) 咨诹善道 (方法)
遗 以遗陛下(给予)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功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效果)
为 俱为一体(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
四、虚词
①“于”的用法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欲报之于陛下也(给)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对)
②“以”的用法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遂许先帝以驱驰(而)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故临崩寄臣以人事也(把)
五、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扩展)
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
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
六、古今异义字
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低劣、下流。
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激动感谢。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憎恨。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臣子。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感奋激发,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急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和效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不能实现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祭告先帝的英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八、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政治愿望)的句子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9)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
(10)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3)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14)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字短语回答: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7)出师的物质准备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
(18)“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19)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七擒孟获
北拒: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
(20)相关诗句: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③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④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⑤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21)写出刘备写给后主的遗诏,并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以德服人。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就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地积累善行可以铸造成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
(22)根据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刘禅是怎样的一个人?
刘禅亲小人,远贤臣。宠信宦官黄皓,昏庸无能,不辨忠奸。
(23)请结合本文中的相关情节评价一下刘备的为人。(联系《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危难之际委诸葛亮以重任等,可以看出刘备有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