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粽香就扑鼻而来,老妈煮粽子了。
小时候,逢年过节都要去奶奶家的,奶奶厨艺了得,包粽子更是不在话下。
家里没有人不爱吃奶奶包的粽子。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我总会去帮忙舔些江米或塞颗红枣。
奶奶儿孙满堂,刚一出锅,香甜软糯的粽子就被一抢而空。
奶奶去世后,就再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粽子!
此后端午,包粽子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妈妈的肩上,还记得她第一次包粽子时的情景……
她一边唠叨着,奶奶在世时自己怎么没跟着奶奶学包粽子,一边手拿粽叶,和那些不听话的江米做战。
妈妈包出来的粽子是长方形的。
“天哪,太丑了!”
妈妈一脸的无奈和汗颜:“谁知道包粽子这么难啊。”
“我记得奶奶用了三片粽叶,舔满江米后还会再加片叶子。”我根据自己的记忆提点着她。
想着奶奶包粽子娴熟的手法,再看看妈妈这幅笨拙的样子,我忍不住自己动手尝试起来。
湿滑的粽叶,生硬的江米,在我手中却完全不能让它们和谐共处。粽叶稍有松动,江米就不停地从粽叶缝隙往外溜,待我将粽叶包裹完,里边儿的江米也所剩无几了。这个时候,我终于体会到,啥叫“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了。
天哪!妈妈好歹还能把粽子给绑起来,我却连裹都裹不住。
于是我放弃了,妈妈却坚持着,她把剩下的粽叶和江米都包完了。
不管怎样,那一年我们还是吃上了粽子,尽管他是长方体的,很小很丑的样子。
粽子出锅后,我还是迫不及待的品尝了。果不其然,这个形状的粽子确实也不怎么好吃。
“这个味道和奶奶包的粽子的味道不一样啊!”
“是啊,味道不一样,怎么回事。”
看着妈妈为难的样子,我安慰道:“已经很不错啦,我们还是吃上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有的吃不错了。”
随后,每年端午妈妈都会包粽子。红豆,蜜枣,黑米……粽子在种类花样越来越繁多。老妈包粽子的越来越像样,手艺也也越来越精湛了。
妈妈粽子的味道越来越香甜,和记忆中粽子的味道也越来越相近,却又无从比较,奶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每到端午,妈妈都会在我的手腕上栓根线绳,还要带足一个月,摘后扔在雨水中。起初,我并明白其中的寓意,只是觉得这个小装饰还蛮漂亮的。
妈妈搓的彩绳,最开始只有红黄两种颜色。年复一年,带双色彩绳便有些审美疲劳了,街市上卖起了五颜六色的漂亮彩绳。
自己买来,朋友间互送,端午就越来不缺好看的彩绳戴。但不管自己有没有准备,每到端午,妈妈都会给我和弟弟准备一条彩绳。
小时候不懂,见家家户户门前插艾,不很雅观,便问妈妈:“家门上为什么插根草啊,我们家要卖房子吗?”因为妈妈说过,旧社会时期,谁的头上插草,就代表这个人要被卖掉的。
“傻孩子,这是艾草,端午节驱虫辟邪的。”
后来,我一直把艾草当做端午的代表,平时不多见感觉很神圣,它肩负了家宅平安的重责。
随着对艾草这种植物的了解,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除了代表美好的寓意和传统的习俗,艾草还是一味中药材,具有驱蚊、平喘镇咳、祛湿散寒的功效。还是个好东西呢。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庆祝形式。端午的传统活动还有很多。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节日的文化内涵已不断被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