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看了一篇文章《优秀的人凭什么要和你在一起》我就想起了气场这个词。其实,简言之,这个气场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正所谓:棋逢对手,才能肝胆相照说的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一句很好的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
前段时间,有同学翻我朋友圈,说了一句:你的朋友圈整天都发的什么呀?看着没什么意思。当时我也说了一句:可能关于有意思我们的理解不一样吧。我的朋友圈分享的大多是一些读书笔记或者是自己日常生活里的一些感受或者是自己喜欢听的广播和歌曲,其实,我自己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有时没事也会经常去翻看一下,看看以前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情,喜欢的东西,那里只是用来记录所经历的生活的。后来想了想觉得可能我们每个人所热爱和喜欢的东西不一样,所以,你喜欢的别人并不一定喜欢,别人喜欢的你也不一定喜欢。这是人之常情。
以前总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身边的同学,有时候像发现新大陆般似的发现了一篇入心的文章或者一篇入心的广播总想分享给身边的人,可后来才发现这种分享并不讨喜,甚至会在别人那里引起反感,于是后来的后来我不再随意把自己的喜好分享于他人,因为我喜欢的东西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困扰。后来,随意写的东西都是写给自己看的,刚开公众号的时候不喜欢去拉关注,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懂你的人才能读的懂你所写下的文字、听过的歌、经历的生活。
那天,和同学走在湖边看飘落在湖里的柳树叶子冻在冰里煞是好看,当时兴奋地叫同学去看,叫了一声发现对方并没有什么感觉。于是,也不再做声了。我想:以后好看就自己看吧,别人不一定喜欢的。上现当代的时候老师挺落寞的说:不知为什么,我的课大家都不认真对待,作业也只是糊弄过关。其实,在这之前我们都抱怨老师的讲课方式,觉得她讲的过于散乱,让人摸不着头脑。可后来,我才发现:其实不是老师讲的不好,而是之前两年我们没有认真去听课,以至于在这个课上我们没有与老师站在同一平台上对话,所以我们不理解老师。
有时候想想其实我们也挺孤独的,偌大的世界,可以真正与自己交心的人并不多,而这样的人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于是,后来的我们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安静、学会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思索。
但有时候,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惨兮兮,在书上看到一句话突然发现自己与这段文字是有共鸣的,作者表达的正是自己的心声、听到一句歌词猛然觉得歌词里唱的完全就是自己嘛,亦或是看到别人的一个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了。这个时刻我们不会再觉得孤独,毕竟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感受着自己的感受。这个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原来不也是我自己,原来我有这么多知己啊,只不过他们散落在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过,没关系啊,我们不孤独。
我有两个朋友,一个特别喜欢刘同,一个特别喜欢李健。大一时,其中一个朋友曾一个人坐火车去南京看李健的演唱会,在火车上她写下:我该如何见你?以眼泪,以沉默?她在生活里算是个坚强的女生,内心比较强大,坐在演唱会里她哭了,热泪盈眶。前一段另一个朋友去了刘同的新书签售会,还向刘同提问了问题,激动的不能行。其实,有时候,我们不理解那些花高价去看内场的的人,但我们所不懂的是:他们在那里找到了与自己相似的人,当然这个相似是内心的相似。也许,歌里唱出的是一个人的整个青春,也许唱出的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内心,听着深刻入心的旋律或歇斯底里的嘶吼,那一刻你不是孤独的、那一刻你会突然发现世上有这么多和你一样的灵魂,你可以任由眼泪留下,任由回忆泛滥……
原来在公众号上看到一个人说:大学时,一个舍友参加校晚会,慕名而去支持,在灯火辉煌的演出厅里,第一次见他穿西装,憋着笑意,在观众席的最后一排,听他朗读完一整首吕方的《朋友,别哭》,然后是热情的、洋溢着青春的掌声。直到现在还会回忆起来那个场景,尽管已经过去十二年了,现在想来还会莞尔,那时候朗读出来的东西,现在想来,还能渗出点哲理:“向前走,就不可能回头望”。很多时候,我想我们也是有同感的。其实,我觉得大学是一个人最好的成长期,因为这个时期的我们有自己的自主选择权。这个时期也是一个人思想培育的最好时期。也许,多年以后我们可能忘记了学的专业知识,忘了我们背诵的诗句,但那些深深能影响我们性格的东西却会伴随我们一生。
那首《化身孤岛的鲸》讲述了一个关于52HZ的孤独蓝鲸的故事,因找不到与自己同频率的同伴,它是孤独的。其实与有时候的我们类似,倘若找不到那个频率相似的人我们也不愿意将就。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这句话其实一点都不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自带磁场,而我们所吸引的人也一定是与我们相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