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伴随着机箱风扇的“一声叹息”,我眼前的两台电脑突然关机了。
3秒钟过后……
“停电了?哦耶!”同事阿祁的每一个毛孔,都兴奋得手舞足蹈。
“停电了?我去!”坐在他对面的我,站起来直了直腰,看着对面的办公楼,搜寻着或许只是跳闸的蛛丝马迹。
“站着干啥?出去呗!走,出去溜溜,反正没电,啥也干不了。吼吼!”已经站在门口,做好“预备跑”姿势的他,回头看了看我。
此刻的我,有点恍惚,因为上一刻,我还是这样的:
我面临的是:两个部门领导的发言材料,其中一份4000字的刚刚布置给我,还没有起笔;另一份3000字的快做完了,但没有保存。更关键的是,两份材料明天早上八点都要上会。
他面临的是:一个没写两句的公告通知。
他跃跃欲试,而我力不从心。因为,我俩比起来,无论从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任务成本来讲,我都处于绝对的劣势。
有时候,人无奈到极点就只剩无语。我摆了摆手,目送他优雅地转身离去。
“咚”,门被他关上的瞬间,我掐了掐手背上的肉,不是梦。
“下班之前两份材料都要交啊……”喃喃自语时,我看了看墙上的挂表。10:15,秒针跳动的叮叮声,震得我心惊肉跳。
一大口水下肚,我发现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把情况上报,最坏不过让两位领导脱稿,毕竟他们都身经百战,脱稿说上个把小时还是信手拈来的。二是逼自己一把,找个有电、有网的地方,全力赶工。
显然,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果断选择了后者。毕竟逼自己,总好过别人逼你。
没时间等着来电,装上钱包,我就飞奔向一个有电、有网的地方——网吧。
周三上午的网吧,还是很清静的。我迅速搜敛资料、列好提纲、搭建骨架、填充内容、字斟句酌……
我发现,自施压下的我,精力高度集中。在撰写材料的过程中,我不曾听到旁边游戏玩家的吵闹声,也不曾感到胃因饥饿而产生的阵阵收缩,唯一能意识到的就是时间在流逝。
13:52,第一篇材料顺利完成。
这个时间,网吧里已坐的满满当当,角落里的我显得格外另类。坐在我身旁的小伙看了看我,瞅了瞅我的电脑桌面,咽了口口水,默默地打开了DOTA2。
管不了那许多,借着完成第一篇的余威,我新建了一个文档,开始了第二篇材料的自虐之旅。
键盘的敲击声此起彼伏,游戏玩家的呐喊声仿若电影院里《魔兽》的配音。虽然我略感疲惫,但经过上午的淬炼,此时也能够从容应对。
16:34,离下班还有26分钟,第二篇材料宣告完成。看着左手手表的秒针愉快的跳着,我吹了吹手心里的汗,格外爽逸。
“大王叫我来巡山……”我的手机响了。
“喂,主任。”手机的那头是我和阿祁的顶头上司,这个时间打过来,也是意料之中。
“你那头,怎么那么吵?在哪呢?”冷冷的声音,在耳边胡乱的拍。
“网吧。”我长呼了一口气。
“网吧?!”主任感觉头顶闪过一个猝不及防的晴空大霹雳。
“额……两篇材料写了么?小祁什么也没做,你是不也……”主任问的毫无底气,似乎觉得自己问的有点多余。
“写完了,正在校对。”说话间,我用鼠标不停地点着文档左上角的保存键。
“写完了?!”又一个猝不及防的晴空大霹雳。主任从挤压的喉咙里喊出来的声音,震的我耳膜发痒。
“恩,单位停电以后,我就到网吧赶稿了,马上回去。”看着U盘里躺着的两篇材料,我拔下U盘,扬尘而去。
自不必说,阿祁受到了怎样的“批评”。大家纷纷下班回家后,他一个人坐在电脑前,脸色发白,机械地敲着键盘……
当你主动逼自己的时候,你面临的可能有焦躁、忧虑、纠结以及全力完成任务时的辛酸等困难。
但是注意,当你愿意迈出逼自己的那一步时,你的信心、专注力、行动力都会成倍的提升。
而这里面最核心的是,“逼自己”你总是充满能量的。从第一刻开始直到目标完成你就像一个战士或者野兽,不把敌人彻底歼灭,根本就停不下来,其间的快感,只有试过的人才会感受到。
而“被别人逼”,除了要经受焦躁、忧虑、纠结以及全力完成任务时的辛酸等困难之外,你还要经受十分压抑的“被动压力”、对于结果难测的心理负担以及完成任务后极小的成就感。
在这多种负面情绪的交织影响下,不仅会降低你的信心、专注力、行动力等积极因素,还会分散你的焦点,扰乱你的思维,从而增加你的犯错概率。然后,越错越乱,越乱越错,最后进入了负反馈不断的死循环……
我们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
溯其根源,在于我们往往只关注事情本身多么难搞,而没有看到或者意识到自己的潜在能量有多大。
我们都知道“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或者“自助者天助之”这样经典的人生总结,却总也不愿意去逼自己一下。
是因为自己太懒,亦或事情太难?
我觉得,要怪就怪这些话太鸡汤,太高大上,太不接地气了。
“优秀?别闹了,我一直很优秀的好吧,即便这件事我搞不定,我还是很优秀的。”
“天助我?别逗了,老天爷才没那闲工夫呢……”
这些都是多数人想法。而这种想法是不需要成本的,更不需要量化,因此鸡汤它注定只是汤。人们看到后,激动一下也就过去了。
人是需要反馈的,反馈的越多、越及时,则内心确定的比重就越大。
最简单例子就是打游戏,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玩电脑游戏,而且天天玩都乐此不疲,不吃饭、不睡觉、不泡妞都行。
最科学的解释是,因为游戏里的每一个操,作都会有最快的反馈,正是由于这些源源不断的反馈形成的刺激,让玩家主动“逼自己”去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大限度。
试想如果把这种反馈运用到生活中,或者主观设立一种反馈机制的话。日有所积,你所能达到的高度远远比“高效能人士的七个臭毛病”牛得多。
“你说了这么多,那要我们怎样才能从‘被别人逼’中跳脱出来,做自己的主人,‘逼自己’一把呢?”
这个招数你不妨试试:
凡事用“我选择做……是为了更好的……”替代“我不得不做……”
你看,前者是不是看起来舒服得多,做起来也更有动力了呢?
我选择高效专注地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休息娱乐。
我选择做家务,是为了让我们俩享受更舒适的生活。
多说一些这样的话,多给自己一些这样的心理暗示,你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会吓一跳。
欧洲杯正如火如荼,作为资深球迷,慢热大叔也是如痴如醉。
白天逼自己拼命的搞定工作,就是为了下班后安闲的享受一下“小世界杯”的酣畅啊。
对了,足球界有句老话叫: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你看,道理都是相通的。与其坐以待毙的防守,不如主动进攻,冲过去“杀”它个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