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四照园小学 江小琴
我是12月初加入“星星点灯”微信群的,那时我们班的《日有所诵》已快读完,所以很少在群里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但是,这学期我坚持了一件事,那就是每天写教学札记,用自己的笔记下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故事。到今天为止,已有9万字。今天得空将其中关于《日有所诵》、《小古文100课》的诵读以及绘本阅读的内容整理了一下,权且当作完成“星星点灯”的一项作业吧。
2017年9月14日 周四 晴
今天的早读课开始晨诵。《日有所诵》第一首是《数字歌》。这首简短的儿歌生动活泼,充满童趣,而且朗朗上口。“爬上山”、“翻筋斗”、“拍皮球”这些充满动感的词语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对这首儿歌,我设计了两种游戏活动。第一种是打节奏读。单行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等按三拍的节奏拍手读,双行的也按三拍的节奏拍桌子读。教着读几遍之后,孩子们很快就能打着拍子完整地诵读下来。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第二种游戏是做动作诵读。这是借鉴“教育戏剧”元素,让孩子们用肢体语言来学习文字语言。“爬上山”、“拍皮球”、“翻筋斗”这些动作,孩子们都非常熟悉。在我说清要求,带着孩子们讨论确定好各个动作之后,孩子们也很快就会完整地做着动作读了。第一次这样读时,坐在最后面的朱振东同学居然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真的翻了一个大大的筋斗。幸好其他同学没看见,不然教室里又要乱成了一锅粥。后来朱振东没再做这个动作我也就没说什么了。越强调越反对,孩子们反而会更想去做。其实,按照教育戏剧的原则,朱振东这样做没有错。如果人少,教室空间足够大的话,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是完全符合孩子的天性的。然而大班教学没办法这样做。
2017年9月15日 周五 晴
从本周开始,周五下午的两节社团课正式开始。一年级除了抽一部分女生参加黄梅戏社团外,其余同学就在本班教室上课。第一节是我的语文社团课,我安排的是绘本阅读欣赏课。今天的绘本阅读欣赏课讲了两本绘本——《我爱小鱼》和《小猪变形记》。孩子们很爱看,被故事的情节紧紧吸引着,课堂纪律非常好。比我去年在六年级上的绘本欣赏课效果要好得多。或许是因为高年级孩子以为绘本太幼稚了。看来低年级是绘本阅读的黄金期,千万不能错过。
家委会购买的绘本正一批批一本本地寄来。今天拆开几本看看,真是太精美了!孩子们拿到这样的书一定特别开心。但是我也在隐隐担心。家长们看到这样的书是不是会想:“这是什么书呀?稀稀拉拉的几个字,全是画,有的甚至是大篇幅的空白。读这样的书,孩子们能学到什么呢?”我还担心,家长们会不会把这些图画书(绘本)当成识字书、教科书去教孩子们识字呢?
绘本虽然是写给孩子的书,看似非常简单,其实其中的学问多了去了。暑假为了研究绘本教学,我购阅了彭懿的《图画书应该这样读》、《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日本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这些关于图画书阅读的理论书籍,对我们指导孩子阅读图画书很有帮助。家长们时间紧,精力有限,不可能读很多书。但建议大家还是要读一读《图画书应该这样读》这本书。它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浅显,篇幅也不多,很好读。读了这本书,你对怎样阅读绘本就会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的图画书论》对指导孩子阅读很有帮助,但理论性比较强,篇幅也比较长。以后我会渗透讲一些。
2017年9月18日 周一 晴
第三周开始了。
早读课,先是复习识字,读课文和《日有所诵》上的《数字歌》、《过山车》。因为有家长的跟,孩子们背得很熟练。今天诵读的是《飞飞,跳跳》。好多孩子还没等我说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有的还嚷嚷着:“我已经会读了!”看来有些家长提前让孩子预习啦,这样诵读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首儿歌与小动物们有关,孩子们特别喜欢。我先让孩子们说说哪些小动物会飞,哪些小动物会跳。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好多。也难怪这些会飞会跳的动物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接着带着他们读,要求一定要用手指着读,这样声音和文字才对得上号,和这些字宝宝见面多了,孩子们的识字量自然也会慢慢增加。这首儿歌很简单,孩子们一会儿就读熟了。于是提高要求,请孩子们仿照这首小诗,写一首属于自己的《飞飞,跳跳》。(当然是口头说。)孩子们都茫然着,似乎听不懂什么意思。只有邓嘉晨高高地举起了手,说:“我会!我会!”。于是请他说。他说的小诗是:
小蝴蝶,
会飞;
小跳蚤
会跳。
飞一飞,
跳一跳;
小妹妹 ,
长高啦!
说得非常棒!这孩子大概以前做过这样的训练吧。听他说完之后,其他孩子似乎明白了什么意思,有几个孩子也举起了手。最后我告诉他们仿说的方法,也就是把诗歌里面的“小蜻蜓”换成其他会飞的动物,把“小蚱蜢”换成其他会跳的小动物,“小弟弟”可以换成——”孩子们马上抢着说“小妹妹”“小姐姐”“小哥哥”。孩子们真有灵性,怪不得有人说“孩子是天然的诗人。”
2017年9月19日 周二 雨
今天的晨诵,小动物们再次成为孩子们关注的主角。
《小猫拉车》是一首特别贴近孩子的童谣,把孩子们喜欢而又两两相对的小动物变成童话般的诗性语言,生动地展现在孩子的眼前。当复习完前面两首小童谣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读起它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他们安静下来,乖乖地指着文字跟我读起来。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家长在家提前练读。
读熟之后问他们:“你们发现这首童谣里的小秘密了吗?”问完之后自己又在心里疑惑着:“这样问,孩子们能听懂吗?”没想到,孩子们马上就七嘴八舌地嚷起来。隐约听到龙俊朵的声音,好像是说每两种动物是互相克制的,很具有概括性的语言。心想,待会儿找她总结。于是先抽其他同学回答。其他孩子都是拿具体的两种小动物来说,如黄鼠狼吃小鸡,所以小鸡不做黄鼠狼拉的车。最后找龙俊朵说,没想到她瘦其他孩子思维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也说到具体的小动物上去了。哦,这就是孩子!只好自己做总结了。
不过孩子们的回答很具象,但我感觉得到他们已经感知到这首小童谣的写作方法了。就请他们也来仿照着说一句吧。先请的几个孩子都还遵循原文的规律,说着两种小动物之间的事。比如:“青蛙拉车,蚊子不坐。”“小老鹰拉车,小鸡不坐。”到杨俊浩说时,他竟然冒出了“老鼠拉车,奶酪不坐。”其他同学哈哈大笑起来,“奶酪是食物怎么能坐车呢?”
我感觉到杨俊昊的小脑袋瓜里一定想的是图话书、动画片、童话里的奶酪。孩子的童心、想象力过早的泯灭是件可悲的事,可别让童话世界的光芒过早地离开孩子的心田。
“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给奶酪画上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他不就可以坐上去了吗?”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再次大笑起来。于是思路一下子全打开了,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快要下课了,我说:“你们还有很多想说的吧,那今天晚上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帮忙记录在书上,明早我再给说的好的同学贴小红旗。孩子们一下子又炸开了锅,一个个翻开书,互相炫耀今早刚得的小红旗。哈哈,孩子真好哄!
2017年9月22日 周五 晴
请跟我来
今天早读课读《小古文100课》的第二课《乡村》。本篇选自民国老课本。“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恬静优美充满生机的乡村美景。刚接触这样的小古文,孩子们有些不适应。反复带读之后,一句句地讲解。不知孩子们能理解多少。在做后面的练习题一时,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地找出文中的景物。说明孩子们朦胧中还是能理解文章大意的。不管怎样,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小古文怎么学?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
也许有的家长会问:“为什么要让孩子现在就背小古文呢?才一年级就背这么多小古文,能行吗?”
为什么要背小古文呢?我想用两位大家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读小古文,我们所积累的,难道仅是文言词汇和语言吗?当然不是,因为读、因为诵、因为熟、因为化,随同小古文一起生长为我们精神血肉的,是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美感、中国气派、中国意识,那便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中国灵魂。”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吴忠豪说:“学小古文能让我们明白许多深刻的哲理和基本的为人处世的礼仪,还能懂得许多历史人物、史实、风俗、典故等文化知识。这样,就能做到‘知书达理’,言谈举止就会显得温文儒雅。”
才一年级就背这么多小古文,能行吗?这个问题我不敢做肯定的回答。因为虽然我已经有21年的教学经验,但让一年级的孩子就背这么多的小古文,还真是第一次尝试。一学期50篇,任务确实不轻。另外我们还有《日有所诵》的上卷部分也要在这学期完成,再加上我们的语文课本。孩子们的学习任务是不是太重了呢?我的考虑是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们记忆力的黄金期,让他们背诵积累更多更经典的语言。“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先让这些经典的语言贮存在孩子的大脑里,在以后的岁月中,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这些经典一定会被慢慢消化吸收,最后成为孩子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食粮。
再说人类的记忆力是无限的,越训练,记忆力会越好。所以请大家给我一次尝试的机会。也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精心设计,优化教学环节,努力做到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果大家发现了一些问题的话,也请及时和我沟通交流,以利于改进。
除了诵读经典之外,我们班还开展了绘本阅读活动。之所以在一年级阅读绘本是因为绘本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公认的最适合幼童阅读的读物。对孩子来说,绘本也是最快乐的读物。
原本打算整个一年级阅读的量是500本。可是由于经费不足,又不想再次收费,只好勉强凑足了430本。不过这个量已经是很可观的了。一年之后,当孩子们全部读完这430本的话,他们的识字量、知识面、视野、语言积累、审美能力、道德情操、精神气质等等方面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当然,前提是每周的十本书,家长必须引导孩子认真反复读)
我很赞同家委会几位家长的想法。他们宁愿在当当网上买贵一点的绘本,也不愿在淘宝上买那些便宜的。淘宝上的大多是盗版书,纸张印刷差,甚至还有错别字。这样的书,呈现在孩子面前质感美感都会大打折扣。不知昨天家长们打开小书袋拿到这些甚至还未拆封的绘本后感觉如何?反正我打开几本后,触摸着那精美的画页,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要给就给孩子最完美的书籍。
今天的社团课上带孩子读了六本“鼠小弟”系列的电子绘本。(小书袋里有这些书的孩子感到特别自豪。)孩子们全都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听着我读。但是电子绘本无法像纸质绘本那样呈现完美的版面设计效果。纸质阅读调动的不仅是孩子的视觉,还有触觉(用手翻页),嗅觉(闻着淡淡的油墨香),听觉(爸爸妈妈读书的声音)。纸质阅读的美感和享受永远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
也许有人会说,学习语文不就是学学校里发的语文课本吗?干嘛要弄这么多名堂呢?是呀,干嘛要弄这么多名堂呢?不累吗?简简单单的教语文课本,孩子老师都轻松。但是,真正的语文学习不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学期只学一本语文课本的话,母语的积累就会太苍白无力了。除非你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书籍。我敢说我们班很少有家庭为孩子准备的书籍能超过10本的。甚至有些家庭里除了孩子的课本以外,几乎没有一本课外书。而“家庭智力生活背景——书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于学龄前,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智力生活的状况。”
现在我们每人只花了200块钱,就让孩子看到430本绘本,诵读1本《日有所诵》,一套《小古文100课》(上下册)。我的想法是,让大家花最少的钱,让孩子读到更多的书,得到更好的成长。
如果您爱您的孩子的话,请相信我,请跟我来!我们一起领着孩子向更高更远更美的地方去!
2017年9月25日 周一 晴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最为宝贵。早上提前20分钟进教室,提醒孩子们拿出课本、《日有所诵》、《小古文100课》和作业本,组织复习认读生字和背诵上周诵读的内容。结束之后刚好打早读预备铃,这样我们就有整整半个小时的早读时间了。有几个孩子来得比较迟,没有赶上复习。希望以后早晨要早十分钟进教室。
今早背诵了两首儿歌《什么大》和《门》。《什么大》简单的几句话写出了一个孩子的童心童趣。带读几遍之后,让孩子们边读边做捂眼睛的游戏,这其实也是在检查背诵了。《门》用一个“门”字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别组成三个词串成一首儿歌。孩子们概括能力蛮好的。我分别就中间几行问他们从哪些方面写门的。他们能很快的回答出“大小”、“颜色”、“材料”。(朱振东说是“材质”,词汇量很丰富的孩子。)背诵《日有所诵》比背《小古文100课》快多了。以后周一和周二背《日有所诵》,一次两首。
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晴
晨诵课总是这样有趣。
《有条“蚯蚓”真可笑》好有趣!它把孩子们流鼻涕的可爱样子,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表现出来。“哧溜一声——出来了!哧溜一声——进去了!”这不就是孩子们平时经常干的事情吗?怪不得孩子们特别喜欢读。“不是蚯蚓是鼻涕,掏出手绢快擤掉。不要挂在鼻子上,让人看见多不好”,这又渗透了讲卫生的习惯培养。这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在,将教育化为无形,让孩子在快乐的诵读中受到各方面的熏陶。《大小多少》每一句都押韵,朗朗上口。用“”老虎”和“猫”进行对比,用“一群大雁”和“一只小鸟”做比较,将“大小多少”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大小多少”的概念。
25分钟的时间,两首儿歌,很轻松地就读熟了。当然,我指的是认真按我的要求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的孩子。有些孩子就是不能按我的要求去做,总是要我去提醒,我一转背,他/她就东张西望。这样的孩子接受新知识总要比别人慢,迟和不全。
2017年9月27日 周三 晴
晨诵就是与黎明共舞,让朗诵诗歌开启一天的学习。 ——朱永新
今天不是语文早读。赶在早读课铃响之前到教室组织孩子们把《日有所诵》上学过的儿歌复习了一遍。还有几分钟的时间,鼓动孩子们:“我们在朱老师来之前再学习一首儿歌,好不好?”孩子们好乖,都说“好”,手也都“哗哗”地翻到了《牵牛花》这一页。有的嘴里都读起来了。先用几句话带着孩子们回忆并介绍牵牛花的样子,接着就带读起来。也许有些孩子还不认识牵牛花,有什么关系呢?把这首儿歌背下来,以后当他们在生活中或阅读中见到牵牛花时,一定会倍感亲切的。当朱老师走进教室时,这首儿歌已经读了六七遍,应该熟了吧?(不熟也没关系,回家后背,以后每天复习,不愁孩子们背不熟。)趁着朱老师做准备的时候,又趁机让组长把《课堂练习》收起来,要利用早读课改出来。哈哈,真像在和时间赛跑。
2017年9月28日 周四 晴
“造就孩子不同人生的并不是房间里的玩具,而是他们头脑中的词汇量。除了拥抱以外,我们给孩子的最不昂贵的东西——词汇,将变成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朗读手册》
不同的词汇量构成了不同的大脑。我们日常交谈中能给孩子的词汇量少之又少。所以我们要借助阅读和诵读。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水滨”、“芦荻”、“花飞如雪”,这些语汇应该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园。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荷花、荷叶、藕虽然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然而这些文言的结句方式,以及“或”、“曰”之类的文言词汇是孩子们生活中根本不会听到的。
因而《小古文100课》诵读起来比《日有所诵》困难得多。《芦花》和《荷》两篇花了整整一节早读课,还加上下午一节课节省出的十几分钟。万事开头难,不急的,慢慢来。等一两个月后,孩子们熟悉了文言文就会容易些了。
2017年10月9日 周一 晴
国庆八天小长假结束了。早晨有点迫不及待地赶到教室呢。看到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心里无比踏实。走到讲台,打开电脑。突然感觉一双暖乎乎的小手抱着我,一看,原来是韩劲松。他腼腆地一笑,喊了一声“江老师”,然后又跑回座位。呵呵,可爱的小家伙!
晨读课之前,伴着校园广播组织孩子们复习《日有所诵》和《小古文100课》。《日有所诵》每个孩子都能熟练地诵读。而《小古文100课》就不一样了。大部分孩子能熟练地朗读,少数孩子甚至能背诵。也有少数孩子甚至还没读熟。可见家长的跟与不跟,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家庭作业也是。那些家长跟着的孩子,作业干净工整又漂亮!而家长不怎么关注的孩子,作业就马虎随意多了。甚至有的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作业是什么,写没写。学习态度端正还是马虎就在平时一点一滴当中形成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也是这样一点一滴形成的。孩子之间的差距有时候真的是大人之间差距的映照。
复习《小古文100课》中的《雪》时又带读了几遍之后,再让孩子们齐读。很响亮,整齐,就是有些拖音。我说:“你们读得非常熟练,就是没有感情,听听老师怎么读?”我抑扬顿挫地读了一遍。从孩子们的眼神里看得出他们听得认真极了,也好奇极了。让他们像我这样美美地读一遍。没想到孩子们还真读得有模有样!孩子的模仿力真强,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
今天周一,照例读《日有所诵》。今天读了两篇《落叶》和《黄豆荚》。《落叶》,调动他们的生活认知,说说什么是落叶,落叶飘下来时像什么?《黄豆荚》,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黄豆荚,于是先介绍黄豆。告诉他们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喝的豆浆都是用黄豆制成的。再用电脑调出黄豆荚的图片,最后的画面定格在一张裂开的黄豆荚上。此时带他们读《黄豆荚》:“黄豆荚,真可爱,里面住满豆乖乖;秋天到,房门开,一个一个跳出来;排好队,一二一,走进农民大口袋。”
第一节课阅读分享和换书。第一次进行阅读分享,效果一点也不好。让他们拿出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准备介绍。谁知他们各自看各自的,说各自的,一点都不听台上同学的介绍。在抽了五六个孩子上台后,实在进行不下去了,只好改变策略。我拿起最后一个上台的董妙彤手里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举起来,一边翻页,一边读给大家听。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了。当读到“星期五,他吃了五个橘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后,回过头来,边翻页边让孩子复述这几页的语言:
“星期一,他吃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二,他吃了两个梨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三,他吃了三个李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四,他吃了四个草莓。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五,他吃了五个橘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因为这几句话句式相同,内容(毛毛虫吃的东西)又有图片显示,大多数孩子能复述出来。然后再来一次,这次全班孩子都能跟着一起大声复述。(好的绘本语言就是这样,通过这种简单的重复,又有变化的方式,让孩子能轻松愉悦地习得语言。)然后接着读故事。通过故事和简单的对话,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哦,美丽的蝴蝶原来是毛毛虫变来的呀!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绘本。不仅让孩子认识了星期、各种水果和食物,了解到毛毛虫变蝴蝶的自然常识,习得语言,还让孩子在色彩明丽的画面中受到美的熏陶。相信这周拿到这本书的孩子一定会看得更仔细更认真。这种集体阅读的方式对课外自主阅读也许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吧。以后每周一都这样读一本。
另外,交流的方式改为每周指定三位孩子做发言交流,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能让孩子说得更好。今天定了下周一交流的三位同学:吴梓嫣、黄薇、范舒馨。呵呵,都是小女生,因为他们最积极,手举得最高。不过以后每人都会轮到,尤其是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更要让他们说。
2017年10月10日 周二 晴
今天的《日有所诵》读了三首儿歌。《墙头草》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叫墙头草,再打开网页调出各种墙头草的图片,告诉他们一些植物的种子被风或被小鸟带到墙头,它们就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于是就有了墙头草。之后再去诵读:“墙头草,风儿一来两边倒,扶得东来西又倒,扶得西来东又倒。狗不吃,猫不咬,枯了不能当柴烧。”孩子们读得可有劲了!至于墙头草的另一层寓意,现在他们还不懂,没必要说。等他们以后自己在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中慢慢去体会吧。
《半半歌》先直接带着读。读一句,孩子们笑一下,读一句,笑一下。也是,这个叫半半的孩子因起床迟急着赶去上学的行为确实可笑。读了几遍之后问孩子们:“为什么这个孩子叫半半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因为他早上七点半才起床,所以叫半半。有的说,因为他鞋子穿一半,脸儿洗一半,早饭吃一半,课本带一半,所以叫“半半”。“那他为什么做事只做一半呢?”有孩子很快回答:“因为他早上起床迟了!”嗯,说到点子上了!“那你们想不想做像半半这样的孩子呢?“不能!”孩子们齐声说。“我又不是半半。”孟子轩不急不慢地冒出一句。行啦,不仅读了儿歌,还渗透了要早起的教育。目标达到了。
2017年10月22日 周四 雨
今天早读课新学的诵读内容是《小古文100课》上的第八课《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带读几遍之后一句一句地讲解。发现识字量和阅读量大的孩子理解能力就是强些。在我讲了前面一句之后,他们能马上理解后面一句的意思。正如《朗读手册》里所说的:“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日时》,因为时间不够只带读了几遍,认识了“曰”字,还没有细细讲解。明天早上继续。
2017年10月13日 周五 阴
小古文《日时》介绍了古时计算时间的方法、名称,以及夏天日长夜短冬天日短夜长的自然规律,比较难。尤其是十二个时辰的名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有很多生僻字。我自己以前就一直弄不清这十二个时辰。不过通过这次的教学终于弄清了怎么回事。教学相长。在讲解、带读好多遍之后准备给孩子们讲和这十二时辰相关的十二生肖的故事,刚开了个头子就下课了。因为要急着赶到电大参加论文答辩,只好匆匆结束了。
下午的社团课还是读绘本故事。共读了三本,《安迪和狮子》、《月亮的味道》和《海底一百层房子》。因为读的是纸质绘本,孩子们看不清画面,只好尽量增加自己语言的感染力,先让他们对这些书充满好奇和期待,等他们轮到的小书袋里有这些书时,再去细细品味图画讲述的故事吧。孩子们的欣赏能力其实挺好的。比如我问他们《海底一百层房子》为什么把前环衬和后环衬页都设计成蓝色呢?好多孩子都说因为大海是蓝色的。难道不是吗?
2017年10月16日 周一 雨
今天最好笑的事发生在早读课。学习儿歌《螃蟹》。我问:“你们见过螃蟹吗?”孩子们都说见过,于是问他们螃蟹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说螃蟹有四只脚。我知道他说的是一边有四只脚,于是帮他纠正。另一个孩子说螃蟹有两把大剪刀。“你说的是螃蟹的两只大螯吧。”孩子点头。有的说螃蟹的眼睛长在头顶上,还可以动……说着说着,有个孩子说螃蟹是黑色的。我想不太准确,就问螃蟹是什么颜色呢。韩劲松张口就说:“红色!”我一愣,脑子里马上想起了餐桌上那煮熟的红红的螃蟹。我哈哈大笑起来:“螃蟹是红色的吗?”其他孩子马上说煮熟的时候才是红色的。
中午回家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儿子听。边说笑笑,说完还哈哈大笑起来。儿子一脸漠然,淡淡地说:“这有什么好笑的。”哦,是我笑点太低 ?
下早读课后调换座位,先横排轮换,再竖排轮换,一组组一个个教着换。等一切弄好之后,以快打上课铃了。
第二节课安排换书和阅读分享。今天的三个孩子基本上能把一本绘本完整地读完。很不简单哦!不知道他们是真的认识上面的字呢,还是看图画记住了内容。讲完之后让其他孩子评一评谁讲得好?都说黄薇长得好,因为黄薇的声音最响亮。嗯,很不错了,会评价说明他们从中也多少悟到了一点上台发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以后每个孩子轮到时都能大声地来讲述。这节课还剩些时间,我给孩子们讲了《100万只猫的故事》。邓嘉晨听了这个题目之后,马上说:“我看过!我看过!《活了100万次的猫》!”我马上让他注意题目的不同,不是《活了100万次的猫》,而是《100万只猫》。他马上焕然大悟,并且安静的听起来。因为读过某本和老师手中一样的书而自豪,从而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这大概就是我在班上读小书袋里的书给他们听的意义吧。
2017年10月17日 周二 阴
今天真的为孩子们感到高兴。
昨天的会议上朱校长特别强调现在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一定要加强值班管理,每一位值班教师一定要到岗到位。说得我心里挺惭愧的。每周二早上,到校后我都直奔教室组织孩子们读书,忽视了值班。今天早上怎么也不能再无视值班了。
早上到班上后见还有不少同学没来,由于急着去值班,匆忙地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起了个头子让他们复习背诵起《日有所诵》,然后我就去门厅值班了。见有不少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到了教室。过了一会儿,程颢然妈妈走到我跟前说:“孩子们真好,没有老师也都在读书。”我一阵惊喜,准备走去看看。另一位家长碰到我也说:“孩子们都在读书。江老师,你训练得真好。”我走到后门一看,果然,孩子们都已经到齐了,都正在背诵呢!《日有所诵》已经背诵完了,正在背《小古文一百课》。虽然声音没有我在时响亮,虽然仍有少数孩子在开小差,可是上学还不到两个月的43个孩子能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那些开小差的孩子,听听也是好的。日子久了,听也会听会的。)
早读课上,我狠狠地表扬了他们一翻。孩子们高兴极了,早读课诵读更带劲了。因为儿歌简单,因为我和孩子们都心情愉悦,早上一口气读了四首。呵呵,收获巨大!《日有所诵》能快点就快点,把后面的时间节省出来给《小古文100课》。
2017年10月20日 周五 晴
早读课学习《小古文100课》中的《猫斗》。这篇小古文记录的事情很有趣,就是一只黄猫和一只白猫打架的故事。孩子们非常喜欢。当我一句句讲解的时候,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但读的时候就提不起劲了。因为小古文的语言实在生涩、熬口了,远不及《日有所诵》朗朗上口。这段艰难的过程是必须经历的。不急,慢慢来。等孩子们积累得越来越多,对古文的语感越来越强了,肯定会好起来的。
下午社团课,带孩子们读了两本绘本——《野兽国》和《市场街最后一站》。《野兽国》讲述了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儿充满幻想的一段旅程。当我让孩子们扮演野兽时,除了几个孩子安静地坐在那儿以外,其他孩子都毫不犹豫地下位扮演起各种野兽来。有怪叫的,有张牙舞爪的,有蹦蹦跳跳的。平时那些好动的孩子更是演得活灵活现,活脱脱的一只“小野兽”。是不是每个孩子的内心都藏着一只“小野兽”呢?都需要有发泄的渠道呢?这值得我们大人深思。而那几个坐在座位上不愿表演的孩子,是因为羞涩呢,还是觉得这个游戏太幼稚了呢?这也值得我们深思。《市场街最后一站》讲述了小男孩儿小杰和奶奶搭乘巴士去往市场街的一路上发生的事。这个故事通过小杰的奶奶教孩子们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要拥有一颗没有歧视没有偏见的爱心。
2017年10月23日 周一 晴
今早读的《穿裤歌》很有意思。它从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穿裤子这件事情。儿童的脑海里充满幻想和想象,即使穿裤子这件事都可以和过山车这个好玩儿的游戏联系起来。我让孩子们把这首儿歌背熟了,每天早上自己穿裤子时,可以一边背这首儿歌,一边穿裤子。这样是不是可以让他们更乐于自己穿衣服呢。(虽然当我问他们是不是自己穿衣裳时,不少孩子都说是的。可我知道肯定还有不少孩子还是要大人帮忙穿衣的。家长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首儿歌来锻炼孩子自己动手穿衣的能力呢?)
《一个蛤蟆一张嘴》是我们小时候就已经在唱的儿歌,不过比这个要长多了。稍稍跟孩子们讲了后面还可以怎么唱下去。少数孩子懂了,知道是数学问题,能跟我一起说下去。有余力的孩子,家长可以带着继续背下去。“三只蛤蟆”“四只蛤蟆”……
今天换书比前几次要快很多。呵呵,孩子们已经熟悉了我们的“游戏规则”。今天三个讲故事的孩子上台很大方,书选得也比较好。只是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又是第一次上台讲故事,肯定没有老师讲的精彩。底下听的孩子就坐不住了,纪律比较差。但对这三个讲故事的孩子来说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体验,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这三个孩子讲完,我问下周一谁愿意来讲故事时,却只有几个孩子积极举手。问其他孩子为什么不举手。王翼阳竟然大声说:“我没时间!”我一时语塞。孩子,你在忙什么呢?
每次换书时都意外地从孩子们的小书袋里发现好多自己只在关于绘本阅读的理论书籍上看到的好绘本。为孩子们高兴的同时也有些遗憾。为什么在儿子小的时候自己没能发现这么多好的绘本呢?记得儿子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我都会把他抱在怀里靠在床上读书给他听。那是儿子晚上睡觉前必须的“节目”。那些年,那一个个和儿子共度的夜晚,大概是我们母子渡过的最温馨的岁月。可惜读的书只有《婴儿画报》、《幼儿画报》、《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这些远远不及绘本的童书。那时住在乡下,交通不便,自己也见识浅薄。虽说自己给孩子订那些杂志在我们镇上已是独一无二的,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很贫瘠。如果那时自己见识广点,多阅读一些儿童阅读理论的书籍,可能带给孩子精神上的财富会更多些吧。所以我多么希望现在班上每个孩子背后的大人们能珍惜每一本轮到孩子手中的精美绘本,用你们最甜美最充满爱的声音把孩子领向书的海洋,让他们爱上书籍,爱上阅读!这份爱比任何分数都重要的多。
刚刚看到班级微信群里学的家长反传上来的亲子阅读照片,眼睛有些湿润。真的好感动!想起曾经和儿子共同度过的那段美好的阅读时光。希望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遇见阅读,遇见美好!
2017年10月24日 周二 晴
今天早上一口气读了四首新的儿歌。《吃瓜歌》教孩子们认识各种瓜,很有趣。只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南瓜,不是弯弯绕的,而是圆盘型的吧。还有孩子们更喜欢的是最后一句:“吃了瓜,不识瓜,就是一个小傻瓜!”
第六单元的《大山爷爷》、《小猴子邮自己》、《海水》都是关于大自然的。有大山,有海水,有关于环境保护的,而且都充满了奇特的想象。这不仅是对孩子语言的积累,更开阔了孩子的思维视野,引导他们怎样用敏锐的双眼和丰富的想象去观察大自然,观察世界。
2017年10月26日 周四 晴
早读课上学习小古文《龟兔竞走》。古文就是精炼!“龟兔赛跑”的故事那么长,而这篇小古文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就把故事讲清楚了。第一句“龟兔竞走”,开门见山,点题,交代事情的起因。“兔行速,中道而眠”,第二句讲兔子怎样。“龟行迟,努力不息”,第三句讲乌龟怎样。“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最后交代事情的结果。简单明了,条理清晰。
告诉孩子们他们听过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就是从这篇小古文改编而来的。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劲。带读好几遍之后,把重点词语写在黑板上,请孩子们猜是什么意思。大部分字的意思孩子们都能猜出来,极少数的字不知道,如“及”、“息”。“走”字的意思在《猫斗》一课中讲过(古文里“走”是“跑”的意思),好多孩子居然还记得。小孩子的记忆力就是好。
再带读好几遍之后,我发现自己都会背了。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只要用心读,背起来会很快的。老师带你们读这么多遍,现在就已经会背啦。”我正想炫技呢,谁知韩劲松居然一边举手一边大声说:“老师,我也会背!”我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是吗?那你背背看。”谁知他竟然大声地非常熟练地背出来了!“哇,你太了不起了!”我夸张地也是发自内心地紧紧抱了一下他。“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背出来的?”见他不知怎么回答,我改变问话方式:“你是今天早上跟着老师读会的吗?还是在家里背的?”“我在家里读了一遍。”“你真棒!”我又对其他同学说:“你们看,只要上课认真,你们都能像韩劲松一样这么快就能背出来的。”“老师,我也会!”朱振东大声说。于是请他背,居然也背出来了。“还有谁会背吗?”这时,最前排的王晨竹怯怯地举起手来。请他背,也背出来了!下课后给他们三人每人一本盖了“奖”章的拼音本。
这真是莫大的惊喜,也是对我的莫大的鼓励。昨晚把《小古文100课》带回家,反复琢磨着,要拿《小古文100课》怎么办,还怀疑自己这套教材安排在一年级对不对。看来前景是值得乐观的。孩子们,我们一起加油!
2017年10月27日 周五 晴
今天学习小古文《五官争功》。比昨天的《龟兔竞走》难很多。有孩子说读过这个故事。是的,有很多现代版的《五官争功》的故事。当我用现代文一句句讲解时,孩子们很开心,很喜欢。跟我读时也很流利、响亮。而下课铃响后我让他们自己齐读一遍时发现只有极少数孩子能顺畅地读下来。看来周末孩子们要多读多练了。
下午社团课读了两本绘本。《梦想家威利》和《隧道》。《梦想家威利》,孩子们太感兴趣了。每幅画面我们都讨论了好长时间。画面中的每个细节都被孩子们发现了,而且也读懂了作者(兼画者)的意图。书中香蕉是出现最多的细节。每一幅画面中都藏有香蕉,每幅画面中的香蕉都幻化成各种不同的东西。所以今天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想象一下威利还会幻想自己成为什么? 仿照着画一幅画面,里面要有香蕉。”这项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不知道孩子们能不能完成。
因为读《梦想家威利》花了很长时间,开始读《隧道》这个故事时都已经打下课铃了,但孩子们仍然安静地坐着听我读。等我匆匆读完后,仍有孩子意犹未尽地坐在座位上不动。程颢然一脸沉思地走到我身边,问我:“老师,哥哥是怎么变成石头人的呢?”呵呵,他还沉浸在故事中。
2017年10月30日 周一 晴
早上读《露珠睡觉》。问孩子们:“露珠的睡床是什么呢?”一些孩子说是树叶,我表扬并补充说还有草叶啊地上的落叶啊等等。黄薇小声地说着什么谁家养过猪。我一听,马上知道这孩子一定是把“露珠”的“珠”当成“小猪”的“猪”了。词汇和识字量的丰富与否,对孩子的理解力和认真能力真的有很大影响。赶紧把“小猪”的“猪”写到黑板上,再把“露珠”这个词也写在旁边,让他们区分,尤其告诉黄微要注意看。这时不知道是谁说朱老师的“朱”也是“露珠”的“珠”。我把“珠”的斜王旁盖住,告诉他们这个“朱”才是朱老师的“朱”。
2017年11月1日 周三 晴
第一节课练习拼读42页的音节。枯燥乏味,有些孩子一定打不起精神。于是拿了一本绘本做“诱饵”。“如果你们表现好,认真上课,不用老师讲纪律的话,我们就可以节省出很多时间来讲故事哦。”孩子们脸上都露出期待的笑容,坐得端端正正的。(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不一会儿还是有不少孩子忍不住做小动作。)指名拼读,带读,齐读。最后宣布:“嗯,同学们表现都不错!下面就开始讲故事了!”孩子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地说起来。没劲说许多废话,直接读吧。故事一开始,教室里马上就安静下来。
这个故事是41号书袋里的绘本《小乔逃跑了》。看过的孩子兴奋地嚷着:“我看过!我看过!”故事讲的是,一只小袋鼠因不满妈妈让他收拾房间离家出走,在寻找住处的过程中发现还是妈妈的口袋最适合自己。故事生动有趣又不乏哲理:许多人都不满也不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总想着去追寻更多更好的,最后才发现曾经拥有的才是最好最适合自己的。(大人如此,孩子也一样。)
故事刚一读完,孟子萱就在说着什么,声音小听不清。走近细听才听明白她说的是:“人类的妈妈肚子里也有个口袋。”她可真会联想,也会概括,由袋鼠妈妈想到了人类的妈妈。我说:“你说的对,人类的妈妈身上也有个口袋。不同的是我们人类宝宝从妈妈的口袋里出来后就不能再回去了,而袋鼠宝宝却可以。对吧?”她点点头。
然后我接着问:“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妈妈的爱。”一个声音从第一组那边传过来。一问才知道是胡昊山说的。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故事里袋鼠妈妈的爱怎能逃过孩子的眼睛。
黄薇大声说:“我们不能逃跑。”
周舜枫接着说:“如果逃跑了,妈妈就找不到我们了。”
“是啊,故事里,袋鼠妈妈到处找袋鼠宝宝都找不到,多着急呀。”我接着问:“我们不能逃跑,那碰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问题很笼统,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们是不是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是的。”孩子们点头。“那小乔在刚开始妈妈让她收拾房间的时候,他可以怎么做?”“把房间收拾好。”有孩子回答。
现在坐在台灯下回忆和反思最后一个交流环节,不禁反问自己:我这是不是从一个母亲的角度看问题了呢?每个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弯路,走危险的路,总希望孩子乖乖地听自己的话,按自己计划好的所谓的安全可靠的路线去成长。可是生命成长的奥秘大概就是不断地试错的过程,不断地通过冒险、走弯路磕磕碰碰地长大吧。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不也是很多次碰得头破血流,很多次走过弯路,才渐渐懂得一些生命和生活的真谛。如果故事里的小乔刚开始就乖乖地按妈妈的要求去收拾房间的话,他永远也体会不到妈妈的爱和家的美好,更不会像故事最后所讲的那样心甘情愿、快快乐乐地去整理房间了。
经历过失去,才会珍惜眼前的美好。
下课后朱振东跑来问我:“老师,小乔的包里装的是什么呀?”哦,他问的是小乔逃跑时肩上那根棍子上挂着的包裹。“嗯,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猜猜看。”
“是玩具!”旁边一个孩子回答。
“我猜是粮食。”朱振东说。呵呵,他想的是生存问题。
叶雨馨也走过来跟我说:“逃跑的话,老虎会把我们吃掉,坏人会把我们抓走。”
“是呀,逃跑是很危险的。”
“我妈妈告诉我的。”她补充道。呵呵,一个母亲的心。
第三节课学习43页的内容。上半部分是一幅情景图配了几个词语,主要让孩子练习拼读带本课复韵母的音节以及识字学词。有细心的孩子发现这里的“小桥”与我们第一节课读的绘本里的小袋鼠“小乔”读音是一样的。我很惊讶,不知是孩子们心思细腻敏锐,还是我太迟钝,竟没发现这个相似之处。今天选这本绘本纯属巧合,想不到无意中竟创设了这样一个巧妙的识字情境。于是让孩子们对比“小桥”和“小乔”的不同。哈哈,一下子孩子们在这些语境中轻易地认识了三个字。
2017年11月2日 周四 晴
今天周四,照例早读课诵读《小古文100课》第14课《松》也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与第一单元的《荷》和《菊》相比要简单很多。“性耐冷”一句与《菊》里的“性耐寒”一句句式相同,意思也相近。讲解时特别板书并强调了“如”的意思(好像、像),一课一得。整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孩子们应该能理解。讲解、带读好多遍后,我故意激他们:“你们注意到没有,刚才这一遍老师带读时是背出来的。你们谁也会背了?”居然有几个孩子举手了。尽管不是太熟练,但已经很好了。
上午挤时间读了绘本《七只乌鸦》。这是根据德国的《格林童话》里的一篇故事改编的。有孩子问我是根据哪篇童话改变的。这一问题一时还真不能做肯定的回答。只好说:“应该也叫《七只乌鸦》吧。”回来查了一下,家里仅有的一本注音版《格林童话》,选文很少,没有这个故事。在网上查了一下,确实是的。(课前备课真的需要全面充分,不然还真的会被这些孩子给问住了。)因为读完故事已经下课了,没有时间组织交流。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看他们听故事时那么专注,那么安静,他们小小的心灵一定被故事中妹妹的美好心灵感染吧。这就足够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2017年4月3日 周五 晴
今早学的小古文是《桂》。板书“桂”字和它的拼音,正好“ui”学过,孩子们一下子就拼出来了。认识木字旁,并调动记忆认识桂花。一课一得,这一课就重点理解认识“咸”吧。板书“咸”,有孩子一下子就想起《日有所诵》上的《海水》一课里的一句话:“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告诉孩子们,这句话里的“咸”和家里吃的盐的“咸”味儿意思是一样的,而小古文《桂》里的“人咸爱之”的“咸”是“都”的意思,“人咸爱之”就是人们都爱桂花扑鼻的香气。然后一句句解释全文,再带读。课后的几道练习题设计得很好。只是早上时间短,孩子们的识字量小,理解力不够,这些练习没法做。也许等后面学完之后可以再回读回练。
上午第二节课一口气学完了44页和45页的内容。在学习45页上面的情境图和两个词语“夜色”和“雪花”时,孩子们的表现太让我惊讶了。他们马上联想到小古文里的好多内容。比如“夜色”,他们想到了“雪”里的“夜半,北风起”,《菊》里的“其色或黄或白”。“雪花”一词让他们马上想起小古文《雪》,而且都一起背诵了起来。当时《小古文100课》都在书包里,没有一个孩子想到去拿书看,都是背出来的。背完后,还有孩子说《芦花》里“花飞如雪”有“花”和“雪”字。孩子们的记忆力真好!背诵,不仅让他们积累了许多语言,更让他们认识了大量的汉字。
第三节课先读绘本,再写音节。读的绘本是《雪花人》。早上出门在41号书袋里翻找了一遍,只剩这本没读了。等准备读时,我不禁笑起来,说:“你们看,这太巧了!我们刚学过“雪花”这个词,没想到读的绘本也叫——”孩子们大声念起来:“雪花人!”这又是一个美妙的巧合!不仅复习巩固了“雪花”这个词语,又让孩子们对雪花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认识。
《雪花人》是美国杰奎琳·布里格斯·马丁写的一本绘本。这是一个真实的传记故事,威利•班特利很喜爱雪花,他的父母送他一台显微照相机,他就想出各种方法把看到的雪花拍下来,严寒无法冻却他的热情,残暴的风雪也无法阻挡他的脚步。他一直坚持到人生的终点,最终,他从一个单纯的农夫变成一个雪花专家,人们因此称他“雪花人”。
读完后,我问孩子们这本绘本与我们前面读过的绘本有什么不同。我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们认识这本书的传记性质,显然有些拔高。有个孩子说:“这本书写的是雪花,其他书没有写。”呵呵,符合他们年龄的回答。我正想说出我想说的,邓嘉晨举手了。他说:“这本书写的是真实的人,其他书写的都不是真实的人。”哇,好厉害!一年级孩子能发现到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肯定了他的回答后,再次出示封面,“原来这个雪花人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名字叫——”“威利!”(威利这个名字让孩子们感觉好亲切,上周读过《梦想家威利》)
“这本绘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龙俊朵、吴璟哲都说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孟子萱说我们要勇敢,邓嘉诚和胡梦涵、叶雨欣说:“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这些孩子理解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朱振东说:“每一片雪花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他记住了威利说的一句话。
程颢然说:“每一片雪花都不一样。”他记住了威利观察研究的结果。
黄薇说:“每片雪花都是圣诞节的礼物。”她由雪花联想到了圣诞节。
2017年11月6日 周一 晴
今早的《日有所诵》一口气读了四首,都是简短有趣的篇目,孩子们特别喜欢。碰到好玩的地方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下午居然有几个孩子将这四首儿歌都在我面前背出来了。大概是知道背诵这四首儿歌是今晚的作业,所以中午提前完成了吧。这种习惯真好!
阅读分享课上朱振东的表现令人惊讶。他选的故事文字特别多。而他能一口气照着文字念。(而且声音特别响亮。)可见他的识字量是很大的,准备也很充分。
交流分享、交换书袋之后,剩余时间刚好读了一本绘本《在森林里》。这是美国著名的绘本作家玛丽·荷·艾斯的代表作,是一则幻想故事。故事看似很简单,就是一群动物跟在一个小男孩儿后面在森林里进行大游行。然而联系作者创作此书的境遇来理解的话,此书并不简单。当然,这些孩子是无法理解的。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没提这是个幻想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被故事里好玩的动物们深深吸引住了,没有一个孩子提出质疑:这是真的吗?其实故事的最后已经给了暗示。
“我来啦!”我大叫一声。睁开眼睛,所有动物都不见了,站在我面前的是爸爸。他正在找我呢。
“你在和谁玩啊?”爸爸问我。
“和我的动物朋友们。你瞧,他们都藏起来了。”
这里其实就在暗示我们:爸爸的到来,把我领回了现实世界。爸爸最后说:“我想他们会等你下次再来的。”真是一个了解孩子,懂孩子的爸爸。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发现这些秘密的。不过没关系,以后有机会我们会重读的。“好书不厌百回读”嘛。
2017年10月7日 周二 晴
今天早读课诵读了《日有所诵》里的《小蚱蜢》、《钓鱼》、《海龟》、《灯塔妈妈》四篇儿歌。
《小蚱蜢》很好玩,讲一只可爱的小蚱蜢学跳高,自鸣得意之时,一不小心头上摔个大青包。我问孩子们可曾看过,不少孩子都说看过,也许是吧。为了让孩子们对这首儿歌有更深刻的印象,也是为了让积累语言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我从百度里搜出蚱蜢以及儿歌中提到的狗尾草的图片。看过图片之后再回读儿歌,孩子们读得更带劲了。“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呵呵,此时孩子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吧。
《 海龟》和《灯塔妈妈》也同样用图片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同时也加深了对海归和灯塔的认识。当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海龟在大海里游泳、在沙滩上产卵,以及小海龟爬向大海的照片时。孩子们一阵阵惊呼,接下来诵读《海龟》,儿歌里的意思,一点都不需要解释了。
阅读面广的孩子知道灯塔以及灯塔的作用。不知道的孩子也没关系。今天看了图片和我的讲解,再读读背背《灯塔妈妈》不也就扩大阅读面了吗?
下午最后一节课先读了一本绘本,再练习写音节。绘本是英国海伦·库柏的《南瓜汤》。这本绘本的封面和蝴蝶页的主色调都是南瓜汤一样的暖暖的黄色。这是一个关于友情与爱的故事。三位朋友(猫、松鼠和小鸭子)住在一起,生活和谐美满极了:玩的时候,猫吹风笛,松鼠弹琴,鸭子唱歌;做饭的时候,猫切南瓜,松鼠搅拌汤,鸭子负责放盐;睡觉的时候,三个人一起钻进猫缝的被子,上面有松鼠绣的花边,里面是柔软的鸭毛。但是有一天,他们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因为有爱,他们化解了这次冲突。可是没过多久,因为鸭子要抢着吹猫的风笛,三位朋友又闹起来了……
读完后,我问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我们要团结友爱。”“我们不能争吵。”“我们要让着别人。”……孩子们之间经常发生一些小矛盾。他们在听这本绘本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点点内省了的呢?当然,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在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当中,他们慢慢学会长大。
2017年11月8日 周三 晴
好有趣
绘本真是一个有趣的世界。大部分绘本以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的故事吸引读者,而有的绘本却以它别具一格的创意与结构方式取胜。比如今天带孩子们看的绘本《逛了一圈》。
刚从43号书袋拿出《 逛了一圈》时,老实说它并没有特别吸引我,黑白两色的封面并不太吸引眼球。直到坐在办公桌前细细读封面时,才隐隐感觉到:这也许是一本很好玩的书哦。
一路读下来,果然,非常好玩!你发现了吗?这个封面正着看、倒着看,都是一幅别致的画。是不是很像我们看过的一些测验观察力的画 ?这本绘本了不起的地方是,它每一幅开页都可以正着看、倒着看,而且还连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看,这是前环衬页后的第一页。正着看,是一幅乡村黎明图。故事从这里开始:“天刚亮我们就开车出发。”倒过来看,一幅乡村夜景图。故事在这里结束:“终于到家了。”起点和终点合于一页。
现在你一定看出来了吧。书名《逛了一圈》不仅指故事中的“我们”在黎明时开车到城里逛了一大圈后于夜晚时分回家的故事,也有带着读者在这本书中逛了一大圈的意思。它先带着你正着读,到后环衬的前一页,“我们”准备回家时,再引着你把书倒过来读,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
这本绘本文字所讲的故事不是很精彩,但丝毫也不影响孩子们对它的喜爱,因了它巧妙的设计。
当我把这本书在班上举起来时,好几个孩子兴奋地嚷着:“我看过!我看过!”43号书袋应该轮到过他们了。
“读过的同学请说说对这本书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这本书可以正着看,也可以反着看。”胡梦涵一下子就抓住了这本书最主要的特点。
“这本书只有黑色。”邓嘉晨的感觉是对的,表达不恰当。我帮他完善:“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本书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不像其他绘本那样有丰富的色彩。”他点点头。
谁说孩子小,不会阅读,不会欣赏呢。看他们不是把这本书最主要的特色都抓住了吗?不过,最优秀的绘本大概就是能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吧。
阅读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引看图上。当读到回程路上书倒过来时,我先引导看当前的画面,再把书倒过来看前面读到过的画面。孩子们惊讶得不得了。有孩子不禁说道:“好有趣!”往后读时,每看一页就有更多的孩子喊着:“好有趣!”孩子们,你们好有趣!
最后,“我们终于到家了。”我们也读到终点(也是起点)。孩子们意犹未尽。“以后43号书袋轮到你们时,你们再细细去看吧。”只好这样安慰他们。
下午放学,程颢然妈妈来拿43号书袋。(周一换书时,他们有事请假没来。)程颢然一拿到书袋,马上把上午读到的《逛了一圈》拿出来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他妈妈笑着说:“中午回家就一直跟我们说这本书怎么好玩。”看来这本书真是深得孩子们的心呐。
2017年10月9日 周四 晴
黑黑、黑黑的并不可怕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看到这个书名你是不是有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呢?大部分人,尤其是孩子最怕黑了。两个“黑黑”连在一起更让人觉得阴森可怕。
出示这本书,让孩子们读一读书名。同样,又有几个孩子说读过了。
“读了这个书名,看着这封面,你有什么感觉?”
“ 我觉得好可怕。”
“ 我感觉好黑暗。”
“我想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一个很黑暗的城堡里。”这个孩子大概注意到封面上猫背后的那座城堡。
“这只猫好可怕!”
“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呢?”我追问。
“他全身黑黑的,眼睛是黄色的。”
“对,像蛇的眼睛!”另一个孩子补充说。
“我想这个故事也许并不可怕,也许很好玩。”汪正曦的感觉与众不同。我马上追问:“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呢?”他摇头,说不出来。是啊,阅读大多时候是靠心去感受的,语言有时说不清。
“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所有的猜测一起走进这个黑黑、黑黑的故事吧。”
“从前,有一片黑黑、黑黑的荒野。”这样的开头有没有让我们这些70后想起小时候读的故事:“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对,你的感觉是对的。这个故事正如这个故事一样,采用顶针和回环反复的手法写的。而我正想利用这个故事来引导孩子感知这种语言结构方式。
读完第一个开页, 提醒孩子们:“注意听哦!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第二开页:“荒野上,有一片黑黑、黑黑的树林。”读完后问:“猜猜,后面故事会怎么说?”有几个孩子马上会意了(大部分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图上了):“树林里,有一座黑黑、黑黑的城堡。”只有“城堡”文中的“房子”不符,但意思是一样的。孩子们大概认为这座房子应该就是一座城堡。)有些孩子的语言感受能力真的很强呢!
后面每页的语句都让孩子们猜。越来越多的孩子跟上来了。中间有孩子惊喜地说:“每页上都有“黑黑、黑黑的”。”嗯,他们发现了语言中的反复。
王俊皓问:“为什么每页上都有这只猫呢?”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孩子的观察能力就是强。每页上都有猫,(有的显露出来,有的隐藏起来,需要细心发现。)可是文字里面只字未提。他感受到了这本绘本中图画讲述的另一个故事。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我们待会儿讨论好吗?”
“盒子里有……一只老鼠!”故事到此结束。“一只老鼠”四个字变大凸显出来,加上后面的感叹号和图画,共同描绘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
“小老鼠的耳朵好大!”
“这只小老鼠好可爱!”
“小老鼠吓坏了!”
我笑着问道:“故事结束啦,现在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吧。”
“这个故事一点儿都不可怕!”
“好好笑!”
“黑黑、黑黑的房子一点儿都不可怕。”
……
“刚才杨俊昊问为什么每幅画面里都有这只黑猫。大家说说看。”
“是这只猫在带着我们看这座房子。”杨俊昊自己说。这孩子真棒!自己发现了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你说的很有道理!这本书就好像是这只猫一边讲故事一边带着我们慢慢走近这座房子,慢慢地一步一步地一点一点地靠近这只小老鼠。是不是?”
“好,现在我们再看封面和封底。”我将封面和封底分别展示了一下。“有什么不一样吗?”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封面上一只黑猫的大头照正对着我们,背后是一座黑黑的城堡。封底是这只黑猫背对着我们,翘着尾巴,穿过草丛向远方走去。
“再看封面,想象一下,这只黑猫好像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他会说,来吧,快跟我去这座城堡里探险去吧。”
他好像在说,走,我带你们玩儿去!”
……
“再看封底,这只猫又会说什么呢?”
“城堡好玩吗?下次想玩儿的话记得找我哦。”
“他好像在说,我走了,再见!”
……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2017年11月13日 周一 雨
读《日有所诵》的《梳子》。第二节:
风是树的梳子
梳着树的头发
船是海的梳子
梳着海的头发
让孩子们仿说。唐捷诚没有举手却轻轻地说:“蚯蚓是土地的梳子,梳着土地的头发。”孩子的想法真奇特!给予了肯定。
胡宇皓高高兴兴地举起了手,难得他这么认真积极,请他回答。他说:“白云是蓝天的梳子。”话没说完。我鼓励他:“真好!请把两句话连起来说完整。“白云是蓝天的梳子,梳着蓝天的头发。”好有诗意!我继续鼓励他:“胡宇皓今天表现真棒!怪不得老师昨晚都梦到你了呢!”他马上端端正正地坐好,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王翼阳举手说:“雨是天空的梳子,梳着天空的头发。”
王念初说:“扫把是地板的梳子,梳着力板的头发。”
徐俊杰说:“白云是大海的梳子,梳着大海的头发。”
……
孩子真是天然的诗人!是他们无穷的想象力给予了他们诗意吧。
今早读了四首儿歌,朱振东、韩劲松等几个孩子骄傲地说:“我已经在家里预习了!”表扬了他们:“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现在我们拼音已经学完了,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来认识。”早读课上,后面三首儿歌都是让他们自己先试着读一读的。有些孩子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有些孩子还不行,有待加强。
今天读的绘本是《树真好》。不知道这本绘本在孩子的心田会留下怎样的印象。反正我自己读了几遍,一遍比一遍,更让我怀念起童年的时光,怀念那段无忧无虑沉浸在大自然里的快乐时光。
书名页里,一棵高大粗壮而又沧桑的大树上,一个小男孩儿站在枝干上,一手扶着树干,一手向地上的一个小女孩儿招手,仿佛在邀请小女孩儿也爬上来。这时,王念初说:“我爸爸说他小时候一次爬树不小心摔下来昏过去了。”呵呵,我们这代人都拥有相似的童年。“哦,是吗?老师小时候也经常爬树。有一次掉下来摔断了两颗门牙。”孩子们大笑起来。“不过,我还是照样爬树。”孩子们的眼神,那是一个羡慕呀。 不知是谁说:“我爬过橘子树。”又有个孩子说:“有一次爸爸把我举到树上,把我吓坏了。”
现在孩子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相比,虽说物质生活要好上百倍千倍,可哪有我们那样无忧无虑,能够沉浸在大自然中呀!
故事读完后,孟子萱急急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发现这本绘本一面是黑白的,一面是有彩色的,然后又是黑白,又是彩色的。”
她居然发现了这本绘本在呈现方式上的独特安排。这本绘本就是采用彩图与黑白画面交替呈现的方式,将现实的美丽(彩图)与记忆中的生动(黑白)融为一体。这个孩子虽说动作有点慢,可是怪有灵性的。
故事的结尾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眼看着小树越长越高。
你骄傲地告诉每一个人:“那是我种的树。”
人人都想有颗树。
他们回到家中,每人种下一棵树。
可是孩子们哪有这个条件种树呀。忽然想起《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里的一个关于树的小课程。我们班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小课程?
那么第一步就是让每个孩子认领一棵树!不论是校园里、马路边、小区里、公园里,或是乡下的亲戚朋友家边,任何一种树、一棵树都可以让孩子们选择认领。确定认领之后,就不要轻易更换。认领之后,在一年的时间里首先要查阅关于这棵树的名称、种类、特性等等方面的资料。然后,在一年的时间里(秋冬春夏)要经常反复地观察它,记录它。(可以是照片、文字、手绘或者是三者结合,都行。)家长要准备一本专门的笔记本给孩子做记录用。(笔记本的第一页可以写上大大的“一棵树的故事”或其他有创意的名称。)我会不定期的收上来检查。
这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希望家长要多给予孩子支持和帮助。
有人说:“种下一棵树,就是种下生活的诗意,种下记忆的美丽。”我想,认领一棵树,也同样是在孩子的心田,种下“生活的诗意”和“美好的记忆”吧。
2017年11月15日 周三
晴
今天读的绘本是《不来梅的音乐家》。读完后,让孩子们说说感受。韩劲松首先举手说:“我很感动。”问他为什么感动,他说不出所以然。其他几个孩子也说和韩劲松的感受是一样的,可也说不出来原因。而我却一再追问,王翼阳一语点醒梦中人:“我就是觉得感动啊?”是啊,感动是内心的一种体验,干嘛偏要说出来呢?何况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语言积累还不足以充分表达内心的体验。说不出来又何妨。
我欣慰的是,他们并没有说好玩、搞笑之类的。故事后半部分四个动物好朋友一起合作共同驱赶五个强盗的环节确实好玩、搞笑,他们在听的时候不时哈哈大笑。可是他们体会最深的却是感动。我猜,他们也许是感动于四个动物朋友年老力衰却都被主人遗弃了吧,也许是感动于他们尽管年老被抛弃却仍然热爱生活吧,又或许他们感动的是四个朋友最后终于拥有了一个安定的家吧……
十几分钟的时间,能在孩子的心田种下感动的种子,足矣。
2017年11月17日 周五 阴
今天早读课学习小古文《读书》:“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跟孩子们讲什么是“飞禽”,什么是“走兽”,“饥知食”、“渴能饮”等句子是什么意思。最后一句,“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的意思孩子们应该能理解了。这句话对小小的他们有没有引起一点触动呢?
社团课上读了三个绘本故事。《我妈妈》、《我和你》和《朱家故事》。《朱家故事》,孩子们特别喜欢。(现在孩子们的读图能力增强不少。每一处细节都能被他们发现。而且知道前后联系对比阅读。)更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心地善良。故事开始时,朱家爸爸和两个儿子好吃懒做、对母亲颐指气使的样子让他们特别生气,后来爸爸和儿子们变好了,开始帮妈妈干活了,孩子们又特别开心。黄薇说:“家也变漂亮了。”是的,后面的画面干净清爽,没有前面画面中那么多的猪头的头像了。
这个故事也是对孩子们潜移默化的教育吧,主动分担家务是每个成员应尽的责任。各位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们,如果您的孩子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主动帮您干家务活的话,请千万别拒绝。您的家庭教育,千万别抵消孩子从绘本中受到的良好熏陶。
2017年11月20日 周一 晴(冷)
有了前面50首儿歌的诵读积累,加上掌握了拼音这个识字的拐杖,现在孩子们诵读《日有所诵》的能力强多了。早上居然能把11单元的五首儿歌都读完了。(照这样的速度,后面可以省出不少时间给《小古文100课》。)除了《郁金香》,其他四首儿歌意思都好理解。问孩子们郁金香是什么,有些孩子知道是一种花。再问什么是“红酒杯”和“黄酒杯”。从他们不知所云的回答中才知道,他们其实并不了解郁金香。于是调出郁金香的图片。或红或黄或彩色的像酒杯一样的郁金香图片,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儿歌中的“红酒杯”、“黄酒杯”、“彩色杯”,指的是一朵朵郁金香花。再问“”又喝酒,又喝水”指的是什么,他们也明白了指的是郁金香花朵里的花蜜和露水。语言的理解是要建立在对事物的认知基础上的。
上午第一节课唐捷诚同学读了绘本《爱上读书的妖怪》,读得非常好——流利,声音也响亮。随后我将39号书袋里的两本绘本刚读完,下课铃就响了,匆匆换书。居然能在十分钟之内就将书袋换好了。好多事,越到后来越顺手了。
2017年11月23日 周四 晴
中午选绘本时,一下子就被《田鼠阿佛》打动了。田鼠阿佛在其他小田鼠忙碌地收集过冬食物的时候,他什么也没做。当其他小田鼠责问他时,他说他在收集阳光、颜色和词语。漫长的冬天来了,当所有的粮食吃完以后,小田鼠收集的阳光、颜色和他自己写的诗帮大家度过了又冷又黑又枯寂的冬天。
疲累至极的我,手捧着这本绘本沉思了许久。是啊,生活不仅需要物质的食粮,更需要精神的食粮——阳光、色彩、诗和远方。对于我们这些中年人来说,只有拥有更多的精神方面的力量,才能够面对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吧。
下午读给孩子们听。开始时,教室里半天安静不下来。读着,读着,孩子们静下来了,专注地听着。我以为他们会有很多想说的话呢。一问,一个个又都只说两个字——感动。感动就感动吧。陈颢然却说:“我想知道阿佛是怎样收集阳光的。”一个充满理性的孩子,他大概无法理解故事中的诗意与想象吧。弄了半天,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孩子们大概还是云里雾里吧。有什么关系呢,喜欢听就好。至于故事里的内涵,就等着岁月来慢慢告诉他们吧。
2017年11月24日 周五
晴
今天读的绘本是日本佐野洋子的《绅士的雨伞》。一位绅士,很爱自己的雨伞,每次出门必带着这把雨伞,却从未使用过,舍不得用。一次在两个孩子的影响下,他终于打开了他珍爱的雨伞,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快乐。绅士的雨伞被雨淋湿了,依然很漂亮。有时,我们是不是也像这位绅士一样,太执着于某一件事物,而忘却了事物本身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物尽其用才是最和谐最愉悦的事情。
尽管读这本绘本时已下课了,孩子们依然听得很认真。好的绘本就是这样,能深深地吸引读者,不论大人还是孩子。
2017年11月27日 周一
晴
读绘本《天空在脚下》时,第一次让孩子们练习就书名提问。会提出问题,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先指名回答的几个孩子答非所问,说的基本上是书的内容。不知道他们是没听清我的要求,还是太急于表达自己看过的内容了。只见王念初一直举着手,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急切。于是请她提问,她说:“天空不是在我们的头顶上吗?为什么这个书名叫《天空在脚下》呢?”多好的问题!一语中的!于是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听我读)读故事的时间,总是那么美妙,我爱读,孩子们爱听。只可惜读故事的时间总是那么有限,还有那么多的学习任务在等着我们。而学习又并不总能和听故事一样轻松有趣。
2017年11月28日 周二 晴
周二是我值班,早上先走进教室组织先到的孩子读起《日有所诵》,然后到门厅值班。其他孩子陆陆续续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教室。我偶尔走到教室后门看看孩子们是不是在读。有的在认真读,有的在做小动作。做就给他做去吧,只要教室里有朗朗书声就好,就让集体的书声去熏染这些爱动的孩子去吧。
铃声响后,我走进教室,惊讶地发现孩子们已经在读《小古文100课》的最后几首了。那么《日有所诵》读完后,孩子们是怎么井然有序地接着读小古文的呢?平时都是我组织的呀?等孩子们读完后,我表扬他们:“你们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都能这么认真地读书,真好!”然后问是谁带着大家读小古文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宗天宇。表扬了宗天宇之后,告诉所有孩子,以后每天早上,谁先到教室谁就先带头读起来,后来的同学就跟着后面读,不要跑出教室,也不要等着老师了。孩子们都听话地点点头。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正好今天学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希望孩子们能用行动来理解这两句话。
练习用一年四季的一些词语说话。孩子们发言积极,说得也挺好的。我想这主要得益于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及听故事。(听爸爸妈妈读,听老师读。)阅读让孩子们的语言积累丰厚了,语感也增强了。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再艰难,我们也一定要做下去。
今天抽时间读的绘本是《你千万别上当啊》,一本很好玩设计也很独特的书。一只狐狸想算计大肥鹅,结果反被大肥鹅将计就计做成了一锅汤。简洁有规律的语言让孩子们一下子就体会到了。他们一边跟着我读着,一边哈哈笑着。也算是给孩子们放松一下吧。
范舒馨同学今天还没来。她妈妈早上特意来拿小书袋,说她特别想看绘本。真好,爱看书的孩子,生病时,书大概也能给她带来安慰吧。下午,她妈妈又来看作业,还询问考试的事。这样关注孩子学习的家长真难得!
2017年11月29日 周二 晴
美的相遇
早上匆忙往学校赶,心里一直惦记着,孩子们是不是信守昨天的诺言已经开始读书了呢?
早上风大,校园外面的整条街上飘飞着许许多多的银杏树叶。来不及驻足欣赏。推车上门厅,见教室里没有孩子在走动。欣喜地想,一定是已经开始读书了吧。把车子停好,赶到教室。迎面出来的几位家长高兴地说:“孩子们真好!一来就开始读书了!”好样的!一群信守承诺的孩子!(当然,我知道这离不开家长的督促与鼓励。)真好!这个习惯如果养成的话,自律能力和珍惜时间的观念,一定会深深扎根于孩子的心田。而这将有益于孩子的一生。呵呵,自私一点说,我也要轻松许多。早上不用那么狼吞虎咽般地吃饭了,也不用匆忙地奔跑了。
这两天,校园外面,满街满树的金黄色的银杏叶美极了!在我们这个小城的这个季节,大概就属我们这条小街最美了吧。秋风吹过,那翻飞的树叶不就是孩子们口头造句时说的“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吗?记得上次有个孩子说他认领的树就是这条街上的一棵银杏树。那他此时有没有注意到他的树有多美呢?
这身边的美丽,怎能让孩子错过。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带着孩子驻足欣赏了呢。我们不仅要引导孩子阅读纸质的书籍,更要引导孩子阅读大自然这本博大深厚的书,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习大自然和生活的知识。孩子的观察力,欣赏美的能力以及留心生活的习惯,也许就在您不经意的指点中。
学者傅国涌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与美相遇的过程。那么,就从一棵树,一片落叶开始吧……
2017年11月30日 周四 雨
“卖帽子”与“猴子学样”
今天除早读有三节课,没上新课。复习,迎接明天的期中考试。上午第一节课做《课堂练习》上的《语文园地四》。通过昨天的考试,孩子们答题速度和能力提高了不少。第二节课先复习认读前面学过的生字和拼音,再就明天考卷上一道较难的题型在黑板上出了好几道题让孩子们练习了一下。最后读绘本《卖帽子》。
很多绘本的语言都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让孩子们在规律性的重复中习得语言,积累语言。比如《卖帽子》中多次出现了卖冒人头上顶的四种不同颜色的帽子。在这些地方,我故意停顿,拖音,期待着孩子们的讲述。大多数孩子也会意,大声说着。读完后,问孩子们可还记得今年“六·一”,学校的文艺表演中有一个节目叫“猴子学样”。四小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马上兴奋地说:“是的!是的!跟这个故事很像!”我这一提示马上调动了孩子的联想和比较。有孩子说节目中卖帽子的人是一位老爷爷,有的说那节目中帽子是放在筐子里的,不是顶在头上的。王念初念的不是四小幼儿园,她说:“我以前也演过这个节目。”不知是哪一个孩子也说:“我也演过这个节目。我演的是其中的一只猴子”……最后,我告诉孩子们,真正好的故事可以流传很久很久,也能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本绘本就是美国的这位作家根据我们中国的“猴子学样”的故事改编的。(其实我也不能确定这位美国作者的故事构思是不是源于中国的这个故事。但我相信一定有联系的,因为各国的文学是相通的。)
2017年12月6日 周三 晴
今天读的绘本是《小塞尔采蓝莓》。刚读一两页,黄薇就说:“这个画面是黑白的!”呵,一下子就看出了这本绘本的绘画风格!故事中小塞尔和妈妈及小熊和熊妈妈两组画面先分述后交替,而后又分开,有趣而又充满了温情。孩子们听得极为认真。可是到最后几页时,放学的铃声一响,有些孩子们便坐不住了,急不可待地想收拾书包回家了。是啊,小塞尔跟着妈妈,小熊也跟着熊妈妈回家了,孩子们上了一上午的课,急于回家也可理解吧。不过能一直静静听的孩子,他(她)的耐性、定力和自律能力一定是极棒的。
阅读正悄然在孩子们身上发生变化。每次上新课组词时,孩子们的词汇量很丰富,往往会想到很多新颖生动的词语。那天外校老师来上《小兔运南瓜》时,孩子们想到的很多办法以及精彩的发言,难道不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给他们的启发吗?所以时间再紧,课本学习任务再重,也一定要把阅读坚持下去。
2017年12月7日 周四 晴
早读课读小古文《道边李苦》。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历史小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我家里有一套《世说新语》,告诉孩子们:“等你们认识许多字,背会很多小古文,会自己读古文后,我就把这套书借给你们看。”孩子们一脸欣喜。《道边李苦》讲的是七岁的王戎不摘路边苦李的故事。七岁的小王戎让孩子们感觉很亲切,尽管时空隔了1700多年。但是在理解为什么路边的李树上挂满果实就是说明李子苦上,孩子们一脸茫然。大概是孩子们缺少这样的生活实践吧。另外,我们一直对孩子强调不要乱摘花草。他们大概很难理解古人怎么随便摘路边的果子呢?呵呵,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大不一样。只好告诉孩子们,古时候路边的果树是自己生长的,不是哪个人栽的,所以是可以任意摘的。
今天读的绘本是《橱柜里的冒险》。这个故事有些长,但有趣又刺激。绘本首尾的文字相似而又意思相反。开头:“这是樱花幼儿园。樱花幼儿园里有两样可怕的东西。一个是壁橱,一个是鼠外婆。”结尾:“樱花幼儿园里有两样最让人快乐的东西。一个是壁橱,还有一个就是鼠外婆。”读后,引导孩子们感知这两段文字有趣的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算是为以后的习作练习做一点点素材上的积累与铺垫吧。
2017年12月11日 周一 晴
早读课,刚带孩子们读了《日有所诵》上的两首儿歌,学校就催着我赶紧把上午的课安排一下,马上去革命烈士陵园参加“瞻仰陵园,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因为朱老师也要去,只好请办公室的史老师代课。
回来后,史老师高兴地说:“第一节课让孩子们读书,第二节课描《写字》书,好得很!你们班孩子读书训练得真好。”呵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个月以来,孩子们认真读书这项习惯算是训练出来了。
下午在学校旁边的文具店自费为孩子们选购了一套美术本,并请店老板将每本本子用订书机订一下,以免脱页。
计划从明天开始指导孩子们学写日记了。上届学生也是在一年级的这个时候开始学习一句话日记的。但那时对日记本没有统一要求,收上来乱七八糟的。另外,只是单纯的写话孩子们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这次我想换一种形式——“一句话写绘日记”。每天的日记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呈现,也许更能吸引孩子,提高孩子们写日记的兴趣吧。孩子们已经读了不少绘本,对图画与文字的多种组合表达方式多少有些感性的体会,这种写绘的方式对他们来说一定很亲切。另外,用写绘的形式写日记,也许还能促进孩子们从创作的角度去读绘本吧。阅读与写绘相互促进。
在此,我想给家长们提几点建议。
一、刚开始千万别对孩子要求过高,无论是画画,还是写话。只要孩子敢想、敢写、敢画就行。先把他们的兴趣和习惯培养起来再说。
二、每天的亲子阅读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绘本的表达方式,如图画与文字的编排,色彩的运用等等。
三、当我送给孩子们的这本本子用完之后,请再买同样的美术本续写。请别忘了用订书机订一下,以免脱页。
四、请千万保存好孩子们的每一本日记本。记得上届学生毕业之际,我让他们把一到六年级的日记本全找出来,从每年的日记中选一两篇发给我,我给他们汇编成册。结果好多孩子找不到前几年的日记本了。而有些孩子却全都保存下来,码起来有好高一大摞。日记是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是永不变老的记忆,值得孩子珍藏一生。请一定先帮孩子好好珍藏。
2017年12月12日 周二 晴
今天早读课将《日有所诵》第16单元诵读完了。至此,本学期的《日有所诵》全部读完。剩下的时间就是复习巩固了。接下来晨诵的主要目标就放在《小古文100课》上了。
上午两节课主要学习课本上的《升国旗》一课。在识字、学词、读文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认识国旗,了解并练习升旗过程中应该怎样立正、行注目礼和敬队礼等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升”字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国、旗、中、立”字引入甲骨文帮助识记,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一些。写字教学,现在轻松许多,因为孩子们现在对笔画笔顺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写起来顺利很多。现在写字的最大问题是孩子们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的字明显比家庭作业本上写的字要工整漂亮很多。好多孩子在家里写的字又脏又潦草。希望家长们一定注意在家里也要让孩子们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整洁安静的学习环境。
下午一节课指导孩子们写日记。当我端着一摞美术本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欢欣雀跃。整节课孩子们认真极了,眼里都是满满的求知的渴望。先教他们写日记的格式,再指导写“年、星、期、今、我”这几个日记中几乎每天都要用到的字。至于天气,就让孩子们用图画代替。
然后指导他们怎样写绘。邓嘉晨举手说:“今天,爸爸带我去游乐场玩。”我问他:“这是今天发生的事情吗?”他摇摇头。说明他还没弄清日记是怎么回事。于是告诉孩子们,日记是要写当天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以及自己心里想到的真实的内容,不能写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王念初举手说她要写今天中午奶奶炒的青菜。我指导她先把话说完整。指导后她的话是“今天中午奶奶炒的青菜特别好吃。”接着问她画什么。她说:“我要画奶奶在厨房炒菜,我在旁边帮忙。”肯定她的同时,再让其他同学说说还可以怎么画。有孩子说还可以画“我”和奶奶在桌子边吃饭,桌子上放着一盘青菜。真不错!不过,这些画起来肯定有难度。但是,我们这不是完成美术作业,而是要训练孩子的创新思维,以及用文字语言和图画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即使画得不成样子也没关系,只要孩子敢想、敢说、敢画就好。
把美术本发下去后,指导他们写上班级姓名,然后按照黑板上我讲的格式写好日期、星期,画上天气符号(一个小太阳),再自由写绘。只见周舜枫创造性地将“日年月日星期天气”用带花边的方框装饰了一下,画面马上就不一样了,好看多了!王翼阳问我:“老师,我能不能就写今天我学到了新知识。”我说:“行啊!你是不是想说今天我学会了写日记呀?”他点点头。我说:“那你可以这样写,今天我学会了写日记。”他点点头,又问我:“可以画一个黑板,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吗?”“很好啊!有创意!”听到我的夸奖,他高兴地动起笔来。看,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还真是不可估量呢!
期待着批阅明天的第一次日记作业。
2017年12月14日 周四 阴
早读课读小古文《孔融让梨》。有孩子说听过这个故事,有孩子说没听过。在我讲解过意思后过了好久,王念初若有所思地说:“不是说孔融还有个弟弟吗?”大概是她听过的故事中编者进行了改变吧。能够把当前的阅读与以往的阅读进行联系和比较,真好。
今天的日记本中有三个孩子没有完成就交上来了。不知是孩子们的新鲜劲儿、兴奋劲儿没有了,还是家长嫌这项作业麻烦,耽误时间,不让孩子写,还是家长和孩子确实都忘记了。反正,我不管,把这三个孩子一一找来,让他们把这项作业给补上了。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刚开始时真的很难。所以请家长们一定要帮助孩子。我这里说的“帮助”不是说帮孩子画和写。不是的,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写和画。丑点,差点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动手了。孩子的能力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提高。我所说的家长的“帮助”是指提醒、督促、鼓励和在孩子确实不知怎么写绘时给出好的建议等等。
我现在渐渐明白,想象力、思考力、创新能力,以及拥有一颗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心灵,远比单纯地学习语文知识重要!通过这两天的写绘日记,我看到了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在悄悄生长。你不觉得吗?
2017年12月15日 周五 雨
今天又有很多的巧合。
早读课学习的小古文《守株待兔》中的“兔”字,恰好是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比尾巴》一课中的一个生字。特意将“守株待兔”板书出来,让孩子们在这个成语中感知、认识“兔”字。在学习《比尾巴》时,孩子们一下子就想到早上认识的“兔”字。
《比尾巴》中有生字“公”,孩子们用这个字组了好几个词语。有个孩子组的词是“外公”。我问:“外公是什么人?”好几个孩子都知道外公是妈妈的爸爸。杨俊皓调皮地说:“外公也是舅舅的爸爸。”从不一样的角度思考,非常好!给予他肯定。
下午读绘本《外公》。一看封面,孩子们马上想到上午学的“公”字。呵呵,这就是大量阅读的好处之一,可以为孩子们创造反复认字、学词的机会和情境。
一边读,一边和孩子们讨论绘本的内容和绘画的特色。当读到外公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时,有孩子问:“外公也有小的时候吗?”“是啊,当然了。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幼儿到长大再到变老的过程。”“老师也是的。”不知道谁补充道。
读到后面,外公生病了,不能再出门时,气氛凝重了,孩子们一改愉悦的神色,都静静地看着听着。读到最后一页,外公不见了,只剩一张空空的沙发椅子和蜷缩在自己椅子上的小孙女。有孩子不禁轻轻地问:“外公到哪儿去了?”有孩子马上接答:“死了。”我说:“用去世更好些。死是对去世的老人的不尊重。”孩子们“哦”了一声,点点头。“那外公到底去哪儿呢?”陈颢然一脸认真地追问。这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比较沉重的话题。实在不愿对这些孩子们说人死后会被火化或埋葬之类的话。“你们可以猜一猜。是到天堂里去了呢?还是像小天使一样飞到上帝那儿去了?”孩子们一个个哈哈笑起来。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还做着扇翅膀的动作。
最后一页,小孙女推着一辆婴儿车,奔向春天的上坡。我轻轻地说:“一个新的生命的轮回又开始了。”不知道孩子们可能听懂、读懂。这大概要用漫长的一生才能读懂吧……
2017年12月19日 周二 晴
《狐假虎威》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孩子们都说听过这个故事。将题目板书在黑板上,我写一个字孩子们读一个字。“威”字有孩子知道是“威风”的意思。问“假”是什么意思,一个都不知道。告诉他们是“借”的意思,联系听过的故事孩子们一下明白了“狐假虎威”的意思就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退百兽。题目的意思弄清之后,接着带孩子们读这篇小古文。这篇小古文篇幅较长,有好几句比较长的句子。尽管一句句讲解,估计好多孩子还是听得云里雾里。先读熟再说吧。
今天终于将《擦亮路牌的人》读完了。这是一篇国际大奖短篇小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绘本。文字很多,画面并不精彩。而孩子们却听得极为认真。不知道他们可能听懂故事的深刻含义。读完后问孩子们是什么改变了这个擦路牌的人。王念初说是音乐和书改变了他。概括得多么凝练。是的,是音乐和书让这个擦路牌的普普通通的工人成为一个有学问、有修养、有思想的受到许多人尊敬的不平凡的人,是音乐和书,让他的生活和思想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尽管表面看起来他仍然是一个擦路牌的人。
有了音乐和书,生活不再苟且。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爱上音乐,爱上阅读。
2017年12月26日 周二 晴
月光男孩
今天读的第一本绘本是《月光男孩》。
天上的月亮俯瞰大地,发现池塘里还有一个月亮。他找来月光男孩,要他下去一趟,把另外那个月亮带回天上。月光男孩带着他装星星的篮子,朝下跑去,他穿过云层,遇见了一架大飞机、一大群鸟、一只风筝、一只蝙蝠、一些五月金龟子、蜻蜓、飞行的种子、一个摘苹果的小女孩儿……他飘过窗户、杂货店、街道、码头,“扑通”一声,掉进了港湾里,水中有好多鱼和别的生物。在水底,月光男孩儿发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一位女士丢失的镜子。月光男孩儿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他以为这就是自己要找的“另一个月亮”。于是用篮子装着这面镜子沿着来时的路回到天上,把这个“另一个月亮”交给了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也觉得“另一个月亮”最漂亮、英俊而友善,是真正聪明的人,因为他的看法总和自己那么一致。
这是一本设计精美、充满幻想、理趣而又不乏幽默的图画书。
观察封面之后,接着看前环衬页。画面中,高高的月亮挂在天上,地面上,一位女孩儿手扶一辆自行车抬头看天,湖面上,一只小船上的一个男孩儿也仰头看着天。陈浩然说:“他们抬头望着月亮,月亮也望着他们。”多么有诗意和哲思的话呀!
再让他们将前环衬和后环衬对比着进行观察。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前后环衬的画面内容是一样的,只是方向换了一下。
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不是横着设计而要竖着呢?龙俊朵和黄薇马上举手说:“因为月亮挂在高高的天上。”她们一下子就找到了竖排画面的视觉特点。不过因为还没开始读故事,所以她们还没有发现更有趣的理由。于是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听我读故事。故事读完以后,好多孩子都举手想回答这个问题。王翼阳说,因为月光男孩儿从高高的天上落到水里去中间经过了很长的路,竖着画就可以看出他从天上到水里的路很长。其他孩子也帮忙补充说,月光男孩儿回到天上的路也很长。
这本书就这样引导孩子关注了一下作者的设计。
下午读的绘本是《奥莉薇》。刚出示封面,黄薇就一边举手一边大声说:“这个薇也是我名字里的薇。”呵呵,一脸的自豪。这本书画面简洁清爽,也非常有趣。故事中的奥莉薇不就是一个个孩子的影子吗?尤其是家里有小弟弟小妹妹的孩子,一定会感觉更亲切吧。书中有一个片段,奥莉薇晚上睡觉前要妈妈给她讲故事时讨价还价的画面,一定也在我们班孩子身边发生过吧。好的故事,一定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一定是能够讲到孩子心里去的故事。
2018年1月12日 周五 晴
这些天孩子们忙于做试卷,我更是不得闲,不是上课带着孩子们做题,就是埋头批改试卷。中午甚至都要将试卷带回家改。今天中午放学时急着回家做饭,忘了带试卷,下午有张试卷居然都改不完。一刻不得停歇。感觉这些天我和孩子们都成了应试的机器了。
下午的社团课终于有机会给孩子们读书了。最近新买了一本童书叫《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因为在傅国涌的一本书中看到过关于它的介绍,说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启蒙教育书,很新鲜,于是就下单了。作者通过一个叫菜虫的孩子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尽力浅显易懂地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经济学方面的常识。比如,钱从哪里来,干净的钱与肮脏的钱,交易的产生等等。书故事性不强(类似于生活记录),编排也不美观。但书中所讲的一些事例却真实地发生于孩子们的生活中,有些话题也应该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于是就决定读给他们听。
今天一节课读了24页,四小节,分别是“我要买车车,就是要买车车”、“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玩具都走”、“钱从哪里来”、“工作是什么”。从这些章节的名称大家应该能猜得出来大致内容。书中先从菜虫同学小时候喜欢车车,一天他看到一辆奔驰的模型哭闹着非要买不可,然后爸爸跟他讲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玩具都买回家,接着讲钱是怎么来的(爸爸妈妈用工作换来的),工作又是什么呢?紧接着作者又通过菜虫同学的生活经历介绍了工作的不同形式。不知道孩子们听懂了多少?但至少应该知道不应该在超市里哭闹着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吧。另外他们也应该知道爸爸妈妈身上的钱不是用不完的,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是为了挣钱养家等等。
这本书的写作角度非常新颖,儿童经济学启蒙这类的童书目前还很少。我们的孩子也确实需要这方面的启蒙,尤其是要什么有什么被宠爱着的独生子女。这本书如果再精心设计,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达的话,孩子们会更易于接受。
不管怎样我会把这本书读完的,毕竟经济是生存之本。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的人,是面向未来的人。
b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