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列宁到姑妈家玩,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姑妈闻声而来,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他们,列宁也只好跟着说不是我,从众心理让他跟着说了一样的话,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承认,但是他知道是自己打碎的。后来他写信告诉姑妈真相,姑妈回信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做个诚实的孩子不一定是个好孩子,有时候不必要的诚实还会让人觉得你傻,所以,人们一面提倡诚实,一面又在说谎,只要不伤及自身利益,一些不足挂齿的谎言似乎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六个说谎的大学生》是一本悬疑小说,按照悬疑小说的逻辑来说,埋下伏笔,剧情反转,人物的设定都比较巧妙。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在六个说谎的人中找到幕后凶手,最后真相大白。
在我读这本书时,一直带着谁是幕后凶手的念头,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几千名大学生同时在一家公司面试,最后剩下6名,公司称在一个月后6个人组成小组讨论,选出最终留下来的人。公司一开始暗示6个大学生都有可能同时留下来,接下来的6个人怀着以后能一起共事的期待,不仅认真分析公司会给出的难题,还私下一起聚会。
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因为共同的目标成为并肩作战的朋友。公司在最后几天改变主意,告知他们,只能留下一个人。前一秒还是朋友,后一秒,大家都形同陌路。
令人意外的是最后的面试,面试官说,你们几个在会议室里讨论投票,谁得的票多就留下来。天,这不荒唐吗?面试官不去测试应聘者的能力,却把决定权留给几个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应聘者。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家开始投票时,发现一个装有每个人秘密的大信封,里面有6封信,写着每个人的名字。里面写了他们每个人的秘密,对于当时的他们,都是相当大的难以启齿的过往。
秘密一个接着一个被揭露,弄得人心惶惶,大家在混乱中失去公正的判断,私事代表着一个人的人品,似乎这样一件事就已经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至少在当时的他们眼里是这样的,他们没办法冷静,争论,辩驳。最后时间到了,只有一个人留了下来。
谁留下来对我来说都没有多大意义,我关心的点是到底是谁在面试上暴露出每个人的缺点?直到8年之后,随着波多野的去世,嶌调查事情的真相时,才知道幕后真凶是九贺,可他的动机却是公司应聘机制选不出优秀的人才,所以才想着把每个人不为人知的阴暗面当着大家揭露出来,似乎坦露的真相才能甄选人才。
在此,他并没有隐瞒自己生活上的过错,他犯过的错成为他内心的一道坎,他或许也在自我怀疑,一个在女朋友打胎后为了躲避现实提出分手的男人,不负责任的表现让他怀疑自己怎能胜任那份工作。只能说年少的他,并没有分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波多野留下的保密文档里,有一段关于月亮背面的故事。月亮常常只对地球显露它的表面,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背面,同表面相比,月亮背面的地形起伏更大,陨石坑多得扎眼,说白了就是比较丑。就跟人与人相处一样,人前肯定是尽量展现好的一面,人后是啥样只有自己清楚。
难道就因为在人前没有表现出真实的自我,有一些不堪的过往,或者做错了一件事,就被判定为坏人?
其实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已经开始为每个人辩解,表面看起来是他们的过错,而实际上又是另外的原因。他们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无非是在面试上表现得优秀一些,得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说谎,是人性的表达,有善意的,有恶意的,并不能以说谎来评判一个人是好是坏。
诚实,亦或是说谎,都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不过是在一些事情上利大于弊的选择。人是多面性的,所以面对人性的表达,我们不必太执着对与错,要怀着超然的心,随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