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位同事,她大学毕业没两年,就被提升为科长。后来,随着公司业务量的扩大,人员不断地增多,她的科室内有三位员工先后被公司提升为科长,分散到其它部门主管工作。
但是,她始终再也没有晋升。
当时,我还挺纳闷,能够培养出三位科长的领导,为什么她就不能再前进一步呢!
现在看到《自我驱动心理学》,才发现,一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才使得人无法再前进一步。
通过辛勤的工作,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理想,或者达到自己人生原设想高度的职业人,很少。
当然,这其中涉及到机遇与能力。
机遇是一种不可控的因素。而能力,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那些能力发挥稳定的人,会成为经理、总监、总经理或者职业经理人。
而有一大部分人,则会停留在职业成长中的某一个点;当然,并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是,还有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境况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
而《自我驱动心理学》就是帮助人们认识与解决,在追求生活与职业成功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也是啥佛附属机构的成员。长期关注职场人士的心理问题,并为美国众多著名企业提供高端员工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上千位成功人士战胜了职业倦怠。《纽约时报》《财富》《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人物》等报刊都曾经介绍过他的著作。
《自我驱动心理学》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职场上存在的最大心理问题是什么?
书中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职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精疲力竭症。
它的发生是由许多细小的事情,堆积在一起,不断发酵造成的。
比如: 一般来讲,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是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向上迈,当你迈上离你最近那个台阶时,暂时可以称为成功。
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来自周围同事与领导对你更高的期望;此时雄心勃勃的你,却陷入焦虑中,怕你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怕你的真正的“能力不足”缺点会暴露,不敢再有大的作为,因为承受不起失败的后果。
这样就会产生两种心理问题:
前者为安可焦虑症,成功完成一项工作后,期望值被提升,产生焦虑与疲惫。
后者则是浮士德交易,不参与到事件中,向别人隐瞒自己真实的能力。
而最终的直接结果,便是如我的同事一般,蹉跎在现有的职位上。
第二部分: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
书的后半部分,便是主要讨论怎样去解决你目前的困境。
简单概述,要学习女性思维,建立维护自己的关系网,不把金钱与名利等同于成功;成功本身也存着快乐与痛苦;拥抱挑战、创新与改变;能够进行真实的自我评介,并能够恰当表达与宣泄自己的情绪。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现有的工作涨薪无望,或升职没有机会,大家都会选择跳槽。
这种行动策略没有错,问题是,心理存在的问题,必须面对与想办法解决;否则,原来的困境,还会再一次出现。
而要想完全解决问题,则必须去拥抱挑战、创新与改变。这就需要一些技巧。
将创新和改变融入生活的技巧:
1:搞清楚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是害怕让对你有期望的人失望,还是怕领导重新对你进行评判,或者害怕暴露自己的真实能力,还是本身就害怕与别人的竞争呢?其实,只有你试着去分析自己,研究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另一面。
2:放弃改头换面的念头,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
书中提到“童年经历的卑微和无助将塑造我们的人格,影响我们一生。”现下的境况,是由自己一系列的选择而决定的;那么,不要一味的批判自己,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自己,可能就会理解自己,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进行心理多元化的训练。
想办法让自己面对更多的挑战与改变,并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内心变得坚强,不害怕失败,能承担压力,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任。
这些方法与技巧,可能并不适合于所有的人。
但是,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中,每一个人总会找到自己困境的影子,发现自己拼命工作与厌烦工作背后的真正问题,并由此找到出路。
事实上,当职业发展停滞时,我们一方面会安心地混日子,一方面也会羡慕那些迈向更高一层台阶的人。只是,心理存在的那些问题,让我们总是在原地打转儿。
精疲力竭症,就像远涉山水间时鞋子里的小石子,它很小,一直不去解决它,注定你要委屈的一路走下去。
只有,把它从鞋子里倒出去,才能开心地去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