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样的人岂不仍然太多了?没有自己的信念,他们称这为思想自由。没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称这为行动自由。没有自己的女人,他们称这为爱情自由。 ”这是周国平老师对“这样的人”解读,“在今天,这样的人岂不仍然太多了?保守僵化的观念,他们称这为传统。坚持极端的立场,他们称这为原则。根本不懂得爱情却走入婚姻,他们称这是家庭责任。 ”两段看似对仗的话,是两个极端,是两种虚无的社会形态的描写。而在这两种极端中,皆因没有信仰。而谈到信仰,我们会理所当然的想到“教”,而我所谓的信仰,是自己始终坚持的行为准则与底线。
身边很多同学觉得我脾气不好,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说过我的同龄朋友并不多,喜欢独来独往,我的脾气确实不好,因为这是大部分人的观点,很多时候,这些“大部分”能够左右一群人的想法,而也就是从别人的言语中认识一个人,有时候觉得:难道说坚持自己的底线是一种错吗?更何况我的底线是没有逾越过法律和道德。
有些朋友认为我是一个自律的人,与其说是自律,不如说就是一个比较拎得清的人,我清楚我该做什么,在长辈面前,“沉默说是”是最好的修养;在老师面前,“点头微笑”是最好的回答;在朋友面前,聆听注视是最好的陪伴
说一件小事吧,我有一个阿姨,是做高级定制的,我曾经在她的会所中实习了一个暑假,说是实习,却是无偿,但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初出茅庐,长着一张无污染的脸,会所中的人似乎是把我当成一个跑腿的小妹一般,就如同台剧中的便利贴女孩,帮她们招待,买咖啡,影音。说实话,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年轻气盛,喜欢抱怨。和朋友抱怨时,朋友给了我几个评价:你就是奴性太重。
奴性,什么是奴性?被人无条件的驱使,而且不敢反抗……虽说,抱怨归抱怨,抱怨过后,回归清醒,想想自己的底线:别人怎么对我是别人的事,而我怎么对别人却是我的事,别人的所作所为,我无法干涉,那么只一句:你们开心就好。
而在我“奴性”的背后是我的底线,我很庆幸有这样一段便利贴的经历,我没有所谓周老师谈论的自由,也没有其他人的谈论的传统僵化,只有一种简单的信仰与底线。而底线背后,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