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云霞(小小说)文/耿德亮
列车,从遥远的戈壁滩行程三天三夜,傍晚,在郑州站逗留几分钟,又缓缓驶向前方……我的座位靠右侧车窗,红日渐渐西垂,一缕金晖透窗照在旅客的脸上,给寒冷的冬天送来一絲暖意。我望着银装素裹的山川河流,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的村庄、树林,一股思乡的心绪油然而生。坐在我对面的一名旅客,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瞧!云霞,多么美丽的云霞!""啊!这雲霞真的很美!"我似乎不由自主。望着西方燃烧的红霞,我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1966年后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不断深入,文革运动不仅仅是大专院校、中学,已经波及到农村、厂矿各个单位。就连小学都停了课,小学生成立了“红小兵”组织,提出“儿童也要闹革命”。我就读在红枫中学,学生绝大部分是农村的,当时,农村文革中发生的事情都比较清楚。学校批斗对象是校长、老师,厂矿单位批斗对象是领导(走资派),在农村批斗对象是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和那些说破坏话、污蔑大好形势的人和事。嫖娼搞破鞋的,小偷小摸的、说了对现实不满过头话的……都成了批斗的对象。当时,把人们弄的人心惶惶,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引来横祸。有一个人,从外地买了一个毛主席瓷像,坐车往家拿,他怕拿不好碎了,找了一根绳,拴在毛主席像的脖子上,又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到站一下车,被红卫兵看到,这下可不得了了,真是个反革命,竟敢吊毛主席,马上戴高帽子游街。还有一个卖西红柿的小贩,别人卖三分钱一斤,他卖四分钱一斤,这也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也被红卫兵批斗了一顿。记得当地有一个治安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别人找机会收拾他。一天,他去一家人家不知干什么,人家说他搞破鞋,把他抓起来,打了大半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被人光着上身,用铁丝捆在十字街的电杆上,又一顿暴打,听说有一个人,拿着扁担,一扁担打下去,扁担马上成了两截。公社有个革委会副主任,看到情景,他想,这样下去,会把人打死的,马上给县里公检法(当时公安、法院、检察院三个单位合为一体叫公检法)打电话,来人把他抓走,才保了他的一条命。后来,破了案,说是一个反革命集团的阶级报复,几个主犯都被抓走分别判刑。我家住在菊城县烽火台公社,沈湾孜大队,晚上开会,批斗四类分子。开会批斗在上半夜,有时打上一顿,第二天该出工的出工,该干活的干活,毫不影响生产劳动。开批斗会,让人们发言,揭发、批判,有的社员,没文化,想发言也不知道说点啥。有个老贫农王三坎,队长让他发言,他站起来说:“让俺发言,也不会说甚,骂上几句行吧……”后来,骂娘日祖宗的骂了半天,最后还来上一句,俺发言完了,逗的人们哄堂大笑。那时,四类分子是戴着帽子限制人身自由的。除正常的出工劳动外,还经常组织他们义务打扫大街,掏公共厕所。后来,又让人们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吃饭前向毛主席宣誓,不论谁家,吃饭前,全家人都站在毛主席像前,先向毛主席宣誓:“毛主席呀,我们永远忠于您……”。有一位农村老太太,年纪比较大,耳朵也背一点,向毛主席宣誓时,她也不知道宣誓的是什么词,什么意思,听着人们说的谐音,她念叨:“毛主席呀,我们永远种玉米……”,闹出了笑话。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林彪事件发生后,全国又搞批林批孔运动,批判林彪、孔老二,这也演绎出不少有趣的笑话。说道菊城县的农村,生产队开批林批孔会,让社员们发言,社员对运动中的名词术语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只能从谐音去理解。有一位社员发言:“林彪那孙,毛主席号召一夫一妻制,他娶老婆娶一群(叶群)”。本来是批判林彪效仿孔老二,他说“林彪,你还笑话老二,孔老二还不如你,娶那么多媳妇。”。又一个人发言:“林彪,你说金不如锡(今不如昔),纯粹胡说八道,金子多少钱一斤?锡多少钱一斤”?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一位社员发言:“毛主席对你那么好,油榨糕想吃多少吃多少,能一摞一摞的吃烧饼,你还反对他老人家……。我,1973年春,考入红枫中学高中部,开始学生上课很正规,老师教学认真,学生努力学,校园内书声朗朗。不久,学校的风气变了。开始了开门办学,上午上课,下午劳动,到生产队帮社员插秧栽水稻,秋季到棉田摘棉花。学校也搞批林批孔,因我在初中演过戏,学校宣传队让我入队演节目。宣传队里,有男生女生十几个,由一名姓许的老师带队,晚上,到各大队演出。当时,我长的很瘦,饰演林彪,另外两个同学演孔老二与安东尼奧尼,唱的是天津快板。当时,能进宣传队的学生,在班里是很光荣的,有个名叫云霞的女同学,为此,很喜欢我。云霞,文静淑雅,她家庭条件较好,上学,骑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我离家远,中午,她经常带白面油馍给我吃。有时,她中午不回家,我就骑她的自行车回家吃饭。两年的学习生活,结下深深的友谊。记得,毕业时,我花三元钱给她买一双袜子。毕业回乡后,云霞,曾到我家去过几次,她父亲是公社干部,虽然,我俩相互爱慕,终因家庭条件不允许,未能结秦晋之缘。后来,恢复高考制度,她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大学毕业,分配在陕西省交通部门工作。1976年,我奔朋友去了新疆某建设兵团。1986年春,我去西安办事,有过一次邂逅,她已成为人妇人母了。"喂!各位旅客!有到宿州车站下车的旅客,准备下车了,前面到达宿州车站……!"。我如梦初醒,嘴里情不自禁喃喃自语:"呵!云霞!火红的云霞……!"我的话语引得几名旅客,相对惊讶,掩口而笑。
(此小说首创)于2021.9.11.午时,于山东莱西。
【作者简介】
耿德亮,字,窥皓,别号,山野居士。作家,网络诗人。男,1953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1975年春高中毕业。在省报,市报发表杂文《顽症刍议》《秋生遇鬼记》(民间故事)《母亲的脚步》诗歌《贺礼》<小说>《友谊,人生的瑰宝》<散文>。在知乎网发表长篇小说《菊城风云》、中篇小说《飘逝的烽烟》。并在中央、省、市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人物通讯、故事、小说、散文、杂文、评论文章、新诗及古风诗、散文诗2000余篇(首),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