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动笔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我抬腕看了看表:16:03分。
17:00下班,离下班还有57分钟,也就是还有一节自修课的时间;一节课,我能否完成一篇1500字的书评?
有点悬。虽然书看完了,但是看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笔记比较散乱,思维导图在手机里没有导出,有的读书笔记写在书页上的,有的写在笔记本里,有的写在“豆瓣读书笔记”中,还有的写在“锤子便签”里;而且,光有这么多素材也没有用,还得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资料整合成文,哎呀,想到这里,头上有点冒汗了。
不能走神了,抓紧时间写吧。“叮咚……”可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上跳出一个APP推送。为了能在工作和学习时做到专心致志,我将微信等社交软件通通设置为“消息不提醒”,可是,手机上的APP越装越多,时不时地就蹦出来一两条提醒……
这就是我现在的常态----日常工作之余挤出时间看书、写文。但是,对时间总是不能很好的应用;看书、写文章的速度太慢……曾经口号响亮地喊着要“斜杠”,如今践行起来还真不容易;为自己立了无数个flag,可是完成起来却总是力不从心。这不,现在手头这本13万字的书,我足足看了5天,书评写的还是磕磕绊绊。看看豆瓣书评榜上那些达人,有的优秀书评人甚至一天能提交好几篇书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速度!速度!速度!他们看书和写文章的速度肯定比我快多了!而我呢,却总是被时间和dead line追着赶着走。所幸,我正在读的这本书,正是以讲述如何提升日常工作、阅读以及整理资料的速度为主题---由后浪出版公司推出的《零秒工作:速度解决一切的麦肯锡工作术》。前文所述我的经历,你是否也是心有戚戚焉?那快跟我一起来读这本书吧。
02
《零秒工作:速度解决一切的麦肯锡工作术》是畅销书《零秒思考》的作者赤羽雄二的最新力作。赤羽雄二“曾经在麦肯锡工作14年,一个人同时负责7-10个项目;独立创业后,同时参与数家企业的经营改革,每年举办的演讲超过50次……作者能够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关键就在于他的工作哲学:‘思考的速度可以无限加快’和‘工作的速度可以无限提升。’”
怎样才能像作者一样,能够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并且让多项工作都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呢?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教会读者“如何完成庞大的工作量和高效率工作的秘诀,是作者“提升工作速度”的“干货分享”。
《零秒工作》的作者教我们“提升工作效率”,但却并不盲目求快。在他看来,要提高工作速度必须“有的放矢”,首当其冲,就是理清自己为什么“慢”的原因。《朱子语类》之《论知行》篇中讲到: “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零秒工作》的开篇,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工作效率如此低下”?
然后,他从日本社会与商务界人士工作的现状出发,梳理出了“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
找到原因后,作者反复强调了“提升工作速度的重要性”:“当速度得到提升的时候,其他的工作、业务也会随之井然有序地完成,最终,在某种程度上便能够在截止日期前的某个时间轻松地开始着手这项工作,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记得小时候常听到一句民谚:“早剃头早凉快”,说的就是凡事赶早不赶晚的必要性。无论对于尚且在读书的学生,还是职场上打拼的职员,任何事情都尽早完成,才会有更宽裕的时间来修补改正,心理上也不会有deadline的压迫感;在一种轻松的心态下工作,效果也会明显优于在巨大心理负担下的工作,这也就是作者所称的“良性循环”。
明确了速度的重要性后,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毫无保留地向读者详细阐述“提升工作速度的8个原则”以及各种改进方法,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切身体会到寻找工作中可改进的点、提高工作速度所带来的快乐。”
如我在阅读本书过程中绘制出的思维导图所示,作者涉及商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事无巨细”的经验介绍,除了一些易于推广的方法之外,甚至连自己保留文件时习惯使用的保存日期的方式、“个人常用词汇库”的扩充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为什么这么“婆婆妈妈”的介绍这么细微的经验?因为,作者经过亲身“实验”,发现使用这些方法能节省以分钟、甚至以秒计数的时间!而想想平时的自己,无论是工作还是看书,有多少次,甚至管不住自己摸向手机的那只手呢?
记得读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时,自己就对日本人及日本文化所表现出的“不可理喻”和“矛盾性格(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感到叹为观止;读完这本《零秒工作》,作者赤羽雄二对于“提升工作速度”的“蜜汁执着”,及其细致、耐心到简直有些不可理喻地挖掘提升工作速度方法的态度,屡次让我感到惊叹不已----作者几乎是在“手把手”地教读者怎样准备会议、怎样在会议中使用白板、怎样写邮件、怎样回复邮件、怎样为自己的词汇库增加高频使用词汇等一些看起来似乎“琐碎”的事情……
这份细致、耐心、不厌其烦,简直到了“不可理喻”(此处为褒义)的地步。而这,不正是在信息化洪流中浮躁焦虑、无所适从的我们,所需要保持的一份“初心”吗?这不正是一名合格的职场人面对工作时,所要经过的自我修养之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