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古镇去了不少,本地的周庄、同里古镇,云南的束河、和顺古镇,贵州的青岩、镇远古镇,每到一地都有一个古镇显眼包,或许有古镇的基础,更多的是后续开发,同质化、商业化、空心化严重,差异化、本土化、生活化不足,不去打卡觉的遗憾,去了失望而归,于是,目光瞄向了更下端的古村落。
作为最基层的生活栖居之地,村落随着时代的变迁起起伏伏,非因战争、地质灾害和大规模动迁,很多时候不会有多大的变动,依然保留着原有的生活环境、建筑风貌、民俗民风,尤其以山区、偏远地区为多,这里面有地理历史的局限和影响,也有文化传统的坚守和保护。典型的有皖南古村落、婺源古村落、福建土楼群等等,仍在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然而更多的村落正在消亡,据不完全统计,每天至少有一百个村落消失,包括不少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要知道,一户明清老宅的修缮,少则百万,多则千万、上亿,而且几乎没有现实的产出,寻常百姓家显然是不可能,即使是地方政府、社会机构也要好好掂量掂量,倘若非名人故居、非物质遗产,估计也不会轻易下手。村落只有活着才有生命力,死了就会被历史的尘埃淹没。
进诸葛八卦村出于偶然,因为大慈岩徒步顺道,只准备外围溜达溜达,没想到,走着走着就身处其中,直接省去了门票钱。诸葛八卦村原名高隆村,大多为诸葛亮后代,取先人“高卧隆中”之意,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村落。整个村的形制、传统等都与诸葛亮有关,设有总宗祠丞相祠堂和纪念诸葛亮的大公堂。
全村地势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形如锅底,居中核心名曰钟池,呈太极形状,阴为水,阳为陆,水中、陆上鱼眼处各有一井。由钟池向外建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直通村外八座高岗,小巷又派生出横向环连的弄堂,星罗棋布着千门万户,全村摆的就是九宫八卦阵。各家各户,面面相对,背背相依,巷道纵横,似通非通,易进难出,有如迷宫,要不是有北斗导航,还真要迷路。
八卦村属于典型的血缘村落,维系生产生活关系的是宗族,总宗祠处理宗族发展的大事,分宗祠协调各家族内部事务。但随着人口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又形成了两个中心,一个是宗族管理的“村上”,即居住区,解决日常生活需要;另一个是商会管理的“街上”,即商业区,解决交易和物质需求。正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才实现了八卦村的长久存续。
当时车子随车流至诸葛中学,因前方堵车拐入诸葛镇区,行至尽头有隔离桩,就地停车后步行入内,没走多远就现身在了“街上”,沿街清一色明清商铺,有饭馆面馆小吃店、药铺布庄日杂店,整个街上没有人什么人。到了街脚左拐出现一口池塘,名曰:上塘。塘水清澈涟漪,河边有人站在石板台阶上浣洗衣服,但河面上没有一丝漂浮物,四周驳岸石缝里长满了草,让这闭塞的池塘陡添了不少生机。
这样的池塘稀疏平常,大大小小有十几处,用于洗衣、洗菜以及清洗其他器物,也是消防灭火的重要水源。水塘和河道一样,过一段时期就会清理一次,塘底淤泥挖出肥田,再注入新水,但水塘里的水不能作为饮用。于是,塘边都挖有水井,专供饮用和食物的最后一道清洗。难怪钟池的水里面也有一口水井,古人的智慧有时确实让人叹服。
上塘环形街是“街上”的核心商圈,街外圈在陆地上,街内圈架在水面上的水阁楼,店铺大致有排门式、石库门式和水阁楼三类,可惜的是,周遭的商铺均已毁损,现时的明清建筑均是高仿。既有餐饮食品日杂村民日常所需,也有些老字号和手工作坊,还有诸葛家族传承百年的中医中药铺子,下塘路附近的大经堂、天一堂、寿春堂是其中的翘楚,村南侧有中药动植物园——百草园。
与上塘一堤之隔是下塘,往里即是“村上”居住区,走在弯弯曲曲背井小巷,脚踏青苔侵蚀石板小路,目光所及皆是明清古居,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斑驳沧桑的白墙黛瓦,青灰磨砖的雕花门楼,简洁朴实的披檐木门,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药香和浓浓的古韵,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恍惚,仿佛时间在这古村停滞了一般。
尽管八卦村的游人并不多,但商业化已然不可逆转,无论是村民还是外人,应该都是五味杂陈。而离它不远的建德新叶古村,几乎没有多少商业的氛围。新叶村现有明、清古建筑200余幢,因为地理环境偏僻、经济不甚发达、宗法观念根深蒂固,新叶人从不将祖屋拆毁,使得这些古建筑被完整保留了下来,被称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而整个村子的建筑风格,由里及外,可以一眼看出时代的变迁。
新叶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背玉华山而居,故得名玉华叶氏,是国内最大的叶氏聚居村。古村以五行九宫布局,北面的有序堂是总祠,是古村的结构中心,最早的住宅和分祠建在它的左右和后方,其间巷陌纵横交错,宽的近3米,窄的仅80厘米。古村南侧建有抟云塔(又称文风塔)、文昌阁和土地祠。自始祖叶坤至今,已传至第29辈,叶氏家族居此生活了七个多世纪。
古村保留下来的不仅有建筑,还有叶氏“耕可致富,读可容身”的祖训遗风。每年农历三月三都要举行祭祖典礼,远在他乡的叶家游子都要返乡参与,其地位和热闹程度远胜于“春节”。走进古村最大的祠堂崇仁堂,墙上张贴着当年度的收入分配情况,细至池塘里各户分得的几条鱼,还有祭祖典礼出钱出工的明细,均为毛笔书写,可见古村民风之淳朴、文化底蕴之深厚。
隔日又去了桐庐的深澳古村,位于富春江南岸天子岗北麓,原以为深澳是个现代名字,就如它所在的江南镇一样。经向当地人讨教源起,才知当地人将引入山泉水进村的暗渠称之为澳,澳深水洌,故而得名,还颇有些来历。深澳古村为申屠家族的血缘村落,村中有40多幢明清古建筑,穿插有近现代建筑,和八卦、新叶村无法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