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脉络
整篇文章围绕“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的区别展开说明。
开篇即提出二者概念上的区别。“团体格局”中,人们先在意识上建构起国家这一个架子,再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把架子中的血肉填充完整。而“差序格局”中,“人与人只是在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受到伙伴的需要。”
正因为二者概念的不同导致道德观念的不同。
“团体格局”中因为无形,所以有形。即用有形的“裁判者、公正的维持者、全能的保护神”构架起神与信徒的有形关系,来维持无形的团体。道德观念体现为:公道与爱护。而“差序格局”中,由于社会由“己”推出,所以所有的道德观念存在于不同身份的人的联系之间。亲属之间的孝悌,朋友之间的忠信。最后用“仁”概括,继而详细阐述儒家中的“仁”,以此作为“差序格局”中道德观念的代表。
心得体会
我们时常会思考中西社会之间的差异。这篇文章则从社会格局方面引起的道德观念的不同,向我们作出了具体阐述。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做事奉行共同的准则,“众人拧成一股绳”“众人拾柴火焰高”办事效率自然奇高。而在乡土中国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己为主。所以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强调忠义礼智信;所以即便是在家天下的社会中,君王仍然先会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所以会出现“包庇”“各扫门前雪”“兄弟之间明算账”等一系列词语...
我认为“重庆公交车事件”可以很好阐述这种没有团体意识而引发的恶果。女乘客因为自“己”错过了一个站而对司机破口大骂,有失道德;而司机因为自“己”一时冲动,有失职责;乘客们更因为事不关“己”,所以高高挂起,最终导致车毁人亡;事发后,某些新闻媒体为了博得大众眼球,而获取自“己”的利益,没有了解到真实情况就乱加报道,网民们又跟风成瘾,逞一“己”之快,导致他人无辜受到言语辱骂,精神受到损伤。
所以要想提升国民素质,我认为可以从“团体意识”入手。有了“不分差序的爱”,则有了共同的意识,可以携手走好复兴路,共同完成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