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上的处女作,是这篇《精进》一书的读书笔记。正是这本书,让我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
2017年有两本书对我的认知水平影响很大,一本是《刻意练习》,一本便是《精进》。
这是认知水平提升的实例。我了解自己天赋不足,想用努力去弥补。16年辞职创业选择经营一家超市。而在17年意识到这种努力,只是一种能吃苦的精神,通过对工作时间的无限投入(从早晨到深夜加上全年无休)来扩大自己的报酬。于个人成长而言,并没有体会到非凡的意义。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不单单要靠努力,还要通过专注,刻意练习、提升技能,在一些必要的方面去”精进“,去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不单是创业,在企业做一名管理者,或是成为一名斜杠青年,都能达到自我实现,走上人生巅峰。
之前在有道上写过九宫格日记,笔记,总结等,如流水账一般,后期回顾时味同嚼蜡,几年来无一点长进。而将自己的文章发表出来,正是作者采铜提出的知识操练的方式之一:写作式操练。通过输出的方式倒逼自己深度学习的同时,也望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各位良师益友的反馈,在反馈中进步。
行动之时,必须要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刻意做出相应的改变。
本书作者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维度分章节展开。以我现有的水平,分别阐述对每一维度的理解。
一、时间之尺:
李笑来说过,时间管理是个伪命题,我们能管理的是自己。我们时常会感到时间不够用,可依然在让时间无意义地流逝。把握时间之尺,首先要问自己,五年后想成为什么样子。在这个前提下,检视当下做的事是否值得,不会让五年后的自己后悔。书中引用的美学家朱光潜的一段话,可做为自己的时间观的一条准则:“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反过来,我们把事业看得太重,也是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用这段话来检视所做的事,便要倾向于选择长半衰期的事件。在这里,要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坚持下去,它便是你生活中的价值所在。
二、比好更好的选择:
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我们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把上述时间观拿过来,可以权衡当下的选择,为了更好生活的选择。选择长半衰期,便是考虑当下做的事是“即时行乐”还是“长远考虑”的。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就要读书,思考,健身,注重生活。刷手机、打游戏则只满足了当下的快感。所以,选择放松自己的弦时,先把长远的事情考虑到位。
这一章节,作者介绍了几种思维框架,供我们在做为难的选择(如工作爱好不一致)时所采用的几种思路,让我们在不同的选择之间选择一个中间项,做为两个选择之间的连接点。当面临类似的情况时,不防翻翻书,采取这些方式尝试一下。
三、即刻行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一章节的主题,就是打败拖延症。像我之前就有意向在简书上写文章,可知道自己的文笔太烂,便迟迟下不了笔。但不管文笔粗糙与否,提起笔来也一样能扯出800字作文。再利用下一章节提到的,找人反馈,在过程中进行修正,比想一次性写好却迟迟不下笔强百倍。我们一般都会有”过度准备“的惯性,开始一件事之前,要把一切干扰项处理掉,甚至是伏案工作前还得先泡一杯热茶。这里还包含另一点,分分钟能处理的小事,请即刻处理掉。这些小事一直拖着不做,也会成为大脑的负担。
这一章节,作者介绍了像Photoshop一样处理多线程工作。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以及华集中处理同质性工作。这种工作的思维方式,值得借鉴。
四、高段位学习者:
只有最后能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我们要学会向自己提问,调用大脑里的知识体系。这里,就要养成深度挖掘的习惯。面对学习对象,我已具备哪些相关知识;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过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通过简单探索就可以了解;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探索的问题。
通过深度挖掘所做的知识积累,把这个体系搭建好。在每一个领域上的知识,都能组织成一个系统。在学习中调用这个系统中的知识,学到的知识再次填充这个系统。这就是“适应性知识系统”,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而这个学习的过程最有效的方式是做中学。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知识和关联,而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及其关联。求知的三个层级分别为信息、知识和技能。修炼成技能的方法有三种,当前我采用的便是其中一种--写作式操练。另两种是游戏式操练和设计式操练。这些方式都注重调用和提取,有利于我们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这一章节还有更多可以汲取的营养,于我而言非常实用,在学习与精进的过程中,操练起来。
五、修炼思维:
人的思维模式有惯性,所以我们要修炼。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首先要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写作中不再写流水账,并在写作过程中反复推敲,精简,提炼。交谈及汇报中,个人认为《金字塔原理》一书中的方法论可行,从塔底精炼到塔尖,并用”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一句话表达论点。同时要跳出自己的思维来观察自己的思维,思维的惯性,其实就是潜意识。观察它,调整到自己满意的意识。
其次对于信息的获取,分三类:读书要通过豆瓣评论或是找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的著作,而不要采取泛读;流行信息不用过分关注;新闻类要多注重事实和信息,少看主观性的评论。
再就是将接收的信息与内容进行视觉化和形象化。作者图解《盗梦空间》就是很好的例子。搭建知识框架,就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最后是严密地思考。作者建议采用矩阵、清单等工具。
六、努力是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本章的内容令我的认知升级,书中讲到的努力,便于我初期理解的努力不一样。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本章讲到一种“T”型人才,我们需要先集中精力,高标准要求自己在一个领域中培养出非凡的才能。再向其它领域延伸时,就会容易很多了。而在这努力的过程中,要不断设计出自己的挑战难度。意志力只是一个神话,深入下去,培养出真正的兴趣时,被动便会成为主动,自己就愿意坚持下去。
七、创造成功:
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最后这章节是要我们主动思考、创造成功,不要被动学习或是复制成功。
豆瓣里很多网友评论该本书为鸡汤,而我觉得作者是从大量文献中按自己的知识框架提取了精华。每一个阶段对事物的理解都不一样,并且书中还包含很多方法论,有再读一遍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