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让我心里挺难受的。
一个7岁的男孩因为学习成绩差,经常会被妈妈训斥,在训斥过程中,妈妈就会说一些难听、伤人的话。
为了获得妈妈的尊重,他甚至向妈妈打保证:我会努力的,妈妈不要再叫我“二百五”了。
原来,男孩的妈妈本身就是学霸,在她眼里,孩子也是跟她一样优秀。在帮孩子辅导作业时,还没等孩子思考完,妈妈就开始急得不行,恨不得孩子前一秒看完题目,后一秒就能蹦出答案。
看着眼前这个“笨孩子”,妈妈开始情绪失控,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二百五、猪脑子、笨蛋……这些看似随意的词语,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将孩子扎得遍体鳞伤。
德国抒情诗人和散文家海涅说过: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
一个经常得到肯定语言的孩子,他是自信、乐观的;一个经常接收否定语言的孩子,他是自卑、敏感的。这样的孩子成为了一个讨好者,或者是紧闭心门的冷漠者,而独独找不到自己了。
01、 父母言语的否定,让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
“我给他穿鞋也就几秒钟,可他偏偏非要自己穿,那天我急了就说他‘你怎么这么慢,就知道给我添麻烦’结果他还大哭大闹,反倒变成我的错了。”朋友越说越激动,而我却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
原来,她家孩子现在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来做:穿衣服、穿鞋子、吃饭、打扫卫生。而我朋友又是个急性子,不管做什么事都力求速度,她的口头禅就是:快、快、快。
孩子自己动手要花几分钟,她替孩子做却只要几秒钟,这样的时间差距让她难以忍受,一旦孩子不接受她的帮助,她就会给孩子贴上“不讲道理”的标签。但真的是孩子不讲道理吗?更可能不讲道理的那个人是她。这些在朋友看来浪费时间的事情,却是孩子学习的最好素材。
我们会因为孩子吃饭吃得乱七八糟,就夺下他手中的勺子,直接喂给他;我们会因为孩子穿衣服太慢,就夺过他手中的衣服,直接帮他穿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件事:孩子是通过“做”来了解世界的。而我们这么粗鲁地帮孩子做好了一切后,孩子还能学到什么呢?
父母可以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肯让孩子自己完成?答案或许出乎意料,我们不是担心他们能力不够,而是害怕孩子给我们添麻烦。
当我朋友埋怨孩子:你怎么这么慢,就知道给我添麻烦。孩子内心接收到的信息是,原来在妈妈眼里,我是一个没用的人,我只会给别人添麻烦。
孩子的哭闹,只是在做最后的努力:我想自己来做,我不是一个没用的人。
02、父母言语的否定,让孩子失去自信。
《少年说》中,女孩吐槽自己的妈妈,时时刻刻都在用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样样都好,而自己的努力她却看不到。
女儿的这番话,赢得了底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孩子心中,“别人家孩子”真是一个可怕的存在。
那妈妈听完这番话会有什么反应呢?
原来,在妈妈看来,自己的女儿就要打击才行,不打击她就飘了,打击她也是为她好。
在求学过程中,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估计是: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父母们把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不管孩子多么优秀,你就是不能把你的优秀表现出来。
而孩子的想法却很简单:我这次进步了,你可以过来夸夸我,肯定下我的努力。
03、想要孩子自信、乐观,父母可以这样做:
第一、顺应孩子发展规律,提供学习机会,及时给予鼓励。
学会翻身、学会爬、学会迈步、学会跑……孩子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的。
拔苗助长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也知道这背后的危害,但另外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是:孩子发展到某个阶段时,就会想要自己动手去发展这项技能,父母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孩子需要的工具,面对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发自内心的肯定他。
如果害怕孩子自己做会弄得乱七八糟,没关系,父母可以在事后邀请孩子一起收拾残局。
第二、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毫不吝啬的夸奖他。
《正面管教》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
是呀,谁规定想要孩子变得更好,就必须得先让他承受这糟糕的一切。想想我们自己被打击的经历,有让你得到激励而变得更好吗?恐怕更多人是被打击得失去信心,然后陷入无尽的自卑中。
就像我小时候被父母言语伤害后,我的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你是个没用的人,你一直在给父母丢脸,你怎么这么笨。我渐渐变得胆小、敏感,哪怕别人说的不是我,我也会自动对号入座,认为别人就是在说我。
在孩子努力完成一件事情后,父母可以走过去抱抱他,告诉他:我们看到你为完成这件事所付出的努力,如此艰难的过程你也没有轻易放弃,我们很为你高兴。
第三、父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失控的时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父母在感觉自己快要爆发时,赶紧先离开那个环境。可以做个深呼吸,然后走到阳台看看外面,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都是下意识的,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说了难听的话。我们可以在心里默数三下,想想究竟要跟孩子说什么。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曾经的我们也因为他人的恶语相向而陷入自我怀疑,那又何必让孩子再去经历一次我们经历过的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