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是魔鬼,它会让你坠入地狱,万劫不复。
真正厉害的人,能掌控住这个魔鬼,避免堕入漩涡。
1
情绪易感者,容易情绪化
你我身边都有这样的人。
TA在大部分时候很淡定,处事不惊,但突然恼羞成怒,像豪猪一样肆意乱撞。
TA也可以因为场合需要跟任何人聊得来,但又突然把自己封闭起来,谁都不理。
TA的情绪来得快,猛烈,却又毫无征兆,而且常连累到身边的人被压抑所笼罩。
很多时候,你觉得是不是自己活的太糙了,因为在自己看来丝毫不算什么的事情,到TA那里就得“伤春悲秋”,自尊心掉一地。又或者,TA总能从别人的观点或评价中解读出对自己的不满。
这样的人,是很明显的情绪易感者。
与情绪易感者为友,并非都是灾难。
虽然他们情绪波动大,易喜易怒,难以揣测,但他们身上有别人没有的发光点,比如他们共情能力强,可以很敏锐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并给予回应;有一颗善良的心,喜欢小动物,喜欢花花草草;他们多有独特的气质,如绘画天赋,或独特的审美眼光。你虽然羡慕,但真的是,人家娘胎里带出来的,你羡慕不得。
这样一颗灵魂,吸引着你靠近,与之产生交集,甚至成为闺蜜、兄弟、爱人。
可是,很多时候你会想,如果TA不那么情绪化就好了,一旦情绪上来了,真的让人特别头疼。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情绪易感朋友,或者自己本身就是特别情绪化的人,下面展开的内容对你很有帮助。
2
过于情绪化的人,要么情绪化反应,要么情绪化回避
情绪易感的人当情绪上来时,往往会失去理性,出现过激的行为,要么过激回应,要么干脆回避。
一个朋友前些日子被公司炒了鱿鱼。起因是公司要集体外出团建,因为天气太冷,她不想去,于是找老板请假。老板给驳回了,要求必须全体到位。
到团建地点后,各种项目很紧凑地进行,大家又累又冷,但谁都不公开发表牢骚。她受不了了,便找借口逃脱了几个活动。晚上聚餐时,老板点名批评了她。
第二天,一早,她自己买票飞回了家。
等过完周末、周一上班后,她有点后悔自己的冲动了,本想找老板请罪,结果被通知解雇了。
不假思索、我行我素、不考虑后果、简单直接表达情绪,是典型的情绪化反应。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男子因冲动杀害女友、某学生因不随意当街揍骂父母、夫妻吵架最终导致大打出手……人在情绪化状态下,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在让自己爽的狠准行为下是压根不会考虑后果的。
即便是情绪化反应的惯犯,总是时候告诫自己一定不要再这样,坚决要控制住自己,可等到情绪涌上心头,依旧不管不顾。
这种行为的典型事后反应是:后悔和内疚。太对不起对方了,太不应该那么冲动了。
如果说情绪化反应容易伤人,那情绪化回避就容易憋出内伤。
不直面、不处理、尽量压抑、假装安好,是情绪化回避的典型表现。这种行为对关系也没什么好处,一方面当事人一直憋一直憋,终究会让自己心身疲惫,就像是在身体内养了一个瘤,一点点养大,最终把自己吞噬;另一方面,关系中的对方会因此内疚、不知所措,甚至找个理由赶紧逃离。
很多情绪化回避的人会因为憋得难受而选择糟糕的行为回避办法,比如暴饮暴食、过度运动、过度购物,让自己获得短暂的解脱。不过生活还要继续,此刻的欢愉终究是要用以后的不堪作为代价的。
当然也有人会根据现况在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不管怎么选择,这两种损人不利已的情绪解决办法只会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
情绪化的人,从小到大都缺乏情绪掌控力
所以,你可能会问,情绪化的人,从小到大都这样吗?
是的。
尽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卡鲁恩·霍尔善于辩证看问题,对情绪易感人的另类天赋给予高评价,可她也是毫不留情地指出这类人的弊端:从小到大缺乏情绪掌控能力。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是霍尔唯一一本被引进国内的著作,这本书为情绪易感人而写。她认为情绪易感是这类人的先天独特性,这个特征被掌控好了,就是天赋;不被利用好,就会成为性格的缺陷。
一个人之所以会缺乏情绪掌控力,是由其生物机理、生活经验及所处环境共同造就的。这意味着,一些人生来就对情绪易感,他们天生不太适合从事与人交际的工作,不善于处理人事。但更多人的情绪掌控能力低是因为生活经历所致。
或许你从小情感细腻,可父母忙于柴米油盐,对你的敏感情绪忽略太多,在你哇哇哭求关注时,要么对你情绪化反应,反应过激;要么对你忽视不理。
这让你觉得自己的感受是坏的、不好的,你的潜意识中便会对自己的感受加以排斥,管它具体是什么,一概不接纳,不去理。
你可能会学习父母对你的“反应过激”,并在生活中运用日渐熟练,让自己成为情绪化反应的惯犯;
又或者,你可能会学习父母对你的“忽视不理”,并在生活中运用熟练,让自己成为情绪化回避的惯犯。
这样长大的你,无法准备辨别情绪,更别提情绪掌控能力了。
4
情绪化,是因为自己缺乏情绪辨认能力
情绪有很多种,有喜悦、快乐、高兴、悲伤、抑郁、难过、愤怒,等等。不同的情绪会引起不一样的身体感觉,也需要不同的解决办法。
比如难过时,我们需要安慰;愤怒时,我们需要解决问题;快乐时,我们需要分享……可是我们中的很多人之所以过度情绪化,关键是不能准确辨认情绪。
比如,跟恋人吵架分手时,我们常常就把难过等同于愤怒。如果我们能够觉察出自己是因难过而不舒服,就会去解释、挽留;但如果我们自以为自己的不舒服是愤怒,就容易大动肝火,激烈应对,甚至分手。
所以,无法准确辨认情绪,就无法把握对引起自己情绪的起源,自然没办法正确管理情绪、疏通能量。
虽然我们生来就可以体验不同的情绪,但是对情绪的命名和辨认,是需要后天学习的。我们的父母会教我们穿衣、吃饭、写字、礼貌,但却很少能意识到连情绪命名、识别、解决都是需要教的。
当还是小宝宝的你哭了,父母想要马上解决的就是:停止哭。于是为了实现这点,他们会喂奶来抚慰你,会用玩具转移你注意力,会用好吃好玩的诱惑你听话,甚至用恐吓吓唬你闭嘴。
霍尔在书中展示了擅长情绪管理的父母是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
当孩子做苦相而且尖叫时,父母应该说:
你生气了吗?是因为玩具丢了吗。我明白了,你现在难过,是因为你丢了自己的玩具。现在我们来看看玩具去哪里了?
这个回应中,父母先猜测孩子的情绪,并带孩子确认是什么情绪,进而带孩子一起寻找导致情绪发生的原因,最后行动起来解决问题,疏解情绪。
5 如何学会辨认情绪,掌控情绪
悲伤的是,我们都没有这么完美的父母;幸运的是,现在开始学习辨认情绪,提高情绪控制能力,一点都不晚。
在生活中,每当有情绪体验时,按照下面的步骤慢慢提高自己的情绪辩证能力。
分析自己当下的身体知觉
当正在经历情绪时,关注自己身体的感觉,遵循身体指示觉察情绪。不同的情绪会引发不同的身体感觉,比如腹部能感受恐惧,肩、背和脸能感受到愤怒,胸、喉能感受悲伤,头疼往往因为焦虑,等等。
辨别身体给你的指示
如果觉得从身体知觉去推断是哪种情绪,太难。那就反过来从自己明了的情绪开始,分析身体的指示。
比如看悲剧电影时,特别难过,眼泪哗哗流,这时你可以肯定自己是因为悲伤,那就确认这时自己的身体知觉是怎样的。
分析情绪发生时的行为冲动
你的行为可以提醒你在经历怎样的情绪。如果你很愤怒,那你会想攻击他人,但这种攻击又会加重你的愤怒;同样,如果你很羞愧,你会回避他人,可这种行为只能加重你的羞愧。
所以,通过自己情绪状态下的行为来思考自己经历着怎样的情绪,进而改变行为。
将情绪与事件联系,找对根源
事件是情绪产生的最终根源。情绪ABC理论表示,情绪产生的路径是:事件——思想——情绪。也就是说,你对事件的主观解释决定了你的情绪体验。
当你亲历某种情绪时,试着回想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并尝试对情绪客观解释,可以提高你的理性。
比如,你在吃某种食物,突然想到了这是你前任最喜欢的食物,于是你感受到一阵心塞,很难过。你以为你想到前任这点让你难过,引起了你的情绪。
但事实上,你吃这种食物——因食物想到前任,并解读出自己投入的感情——难过。所以,引起情绪的事件是:食物。
想要让自己情绪烟消云散,不吃这种食物就好了。
6 情绪化,是因为掉入自我评判的怪圈
情绪易感人从小就会对他人的评价过于在意,如果这些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没有小心呵护他们过分敏感的情绪,没有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用相对恶劣的语言对其不经意评价,那么情绪易感的人特别容易将这些评价消化进自己的潜意识里,逐渐成长成自己最不喜欢的这些人,像他们那样评价自己。
这些糟糕的自我评价随着年龄在思维中逐渐壮大,在无意识思维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成分,使情绪易感的个体在任何时候都自发进行评判性思考。
自我评判,是糟糕的、打击性的、不友好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善于自我评判的人,往往也喜欢评判他人,评判任何事。因为他的思维中,批判性占有很大成分。即便对于无伤大雅的生活小事,他也倾向于评判,比如
“这束花比那束花更好看”
“这件衣服太丑了吧”
“我不想周末去看电影,太无聊了。还不如在家睡觉。”
如果对话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这种评判一定会出发对方的情绪。更惨的是,对方的情绪会加重你的情绪,进而进一步验证自己是“情绪化的人”这样的负性标签。
自我评判,更多时候会触发个体自身的负面情绪,因为自我评判,给自己贴的都是负性标签。如果事情不如意,即便不是自己的错,他也很容易进行内归因,如:
“看吧,我就是不受老板待见的员工”
“像我这样的人,这么敏感多疑,谁都受不了。”
这除了加重自己的情绪枷锁,对成长没有半点好处。
孤独、孤僻、无法沟通、不受待见,真的可能成为自我评判者的形象。
越情绪化,越容易自我评判;越是自我评判,越容易评判他人,越会导致情绪化。
这样下去,真的太惨。
7 如何跳出自我评判,提高情绪掌控力
把思维中评判成分养大不是一朝一夕的,想要改变也没那么容易。霍尔在《真正厉害的人,都能掌控情绪》中重点分析了这点,并给予了消灭自我评判的对策。
辨认评判,远离它
因为自我评判是长在无意识上的,所以要把这块长进肉从身体减小,首先要觉察。意识到,才可以处理。
当自己在消极情绪里打转时,反思下自己是否在进行自我评判或评判他人,告诉自己“这句话是评判”,然后停止它,并继续自己手头的事情。
禁止自己使用评判性语言
学习把评判作为自己的目的。比如想去看电影,那别说“唱歌还不如看电影呢。”这种表达只是在比较两者哪一个好,但并没表达出自己的真实目的。
直接换成“与唱歌相比,我更想去看电影”。
不为与人比较,只为超越自己
当一个人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是不容易情绪化的。但情绪易感的人,尤其喜欢与人比较,从比较中验证自己给自己或他人贴的标签。
他们在为人处世上之所以敏感、情绪化,其实是害怕自己不够好,不足以合群、被爱、被重视。放弃跟别人比较的想法,简单做自己,才可以让自己不再受情绪的折磨。
不打嘴战,远离评判的声音
我们可以关注自己的嘴,却无法封住别人的嘴。他人的一言半语、闲言碎语尤其会加重情绪易感者的情绪化。当他人对你评价时,关注自己的嘴巴,压制住争辩的冲动,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能有效避免自己情绪爆炸。
要提高情绪掌控能力,其实是要改变自己与他人的相处模式、自己与自己的相处模式。当你把情绪掌控到位了,你就会跳出原来的狭窄世界,看到的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都会更加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