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云彩聚了,散了,地上的梨花开了,落了。额上的眉头蹙了,解了,心上的霜雪凝了,化了——它们都可以重头来过,只有她,是再也,再也回不来了。
是的,她回不来了。任你播洒千番眼泪万种柔情,甚至发疯般的无理取闹,她就是这么无情这么残酷,那么无情那么残酷地,在你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世界里消失了。
只剩下回味。可能是五彩缤纷的,可能是黑白分明的,也可能是模糊不清的,最不济的,就只剩下回味这两个方块字本身了。
强烈建议有时间可以去尝试做个核磁共振,让机器帮助探测你的脑沟深度,然后你看看报告,便有了自知——知道自己大概还有多长时间可以有能力回味逝去的时光。
《美国往事》这部电影是80后,三十出头,还年轻,像早上的太阳。它由瑟吉欧·莱昂执导,罗伯特·德尼罗等人主演,相当经典,豆瓣高分片里很容易找到,时长4个多小时,看之前要做好思想和身体双重准备。号称美国黑帮史诗片,片子的影评多的都可以出本书了。我在此无意通片评述,好歹有自知之明,知道再把这样一部经典电影评出花儿来有多艰难。其实也根本没那本事,能有门外的奶牛猫一样的才思文笔,把一部影片——不论是经典还是小众,动画还是文艺——用语言摹成了一幅画似的,简直美不胜收,不服不行。拿走不谢。
我只有一点往事可以回味而已,再搭配着上面的照片,真能让人回味无穷了。看看这幅照片,再回味电影中那个场景,那一种沉静得令人惊艳的美,把我那平日里裹着坚硬的壳的小心脏,给瞬间融化了。
这就是这部《美国往事》在我心里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相信也是很多人的。冰清玉洁的美丽少女黛博拉,伴着留声机在仓库的一段独舞,仙子般美轮美奂,她明知道少年面条在窗孔中偷窥,却不当场揭露,娉婷转身后那含着轻蔑不屑的眼神、半冷半暖的嘴角,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以伦比地生动迷人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作为一个坐在屏幕前准备看黑帮风云的无知青年来说,抵抗力为坐标负值下限,说实话,我真有点儿想反贞子之道而行之,连手带脚爬进屏幕里面去,代替那个少年。
我爱之深慕之切,甚至还将这个场景刻意移植进了我的一部剧本里,一个相当中国式的场景,一个在舞蹈教室练习独舞的女中学生,配着京剧《梨花颂》的童声翩翩起舞,也有暗恋者在后窗悄悄窥视,也有那种少女迷人的表情……整个的复制过程,给了我空虚寂寞冷的心理一个火热的熨帖。更可喜的是,我的这部剧本的第一个读者便因此非常中肯地给了我两个字的评语:幼稚!
影片之后的部分我根本不想提及了,尤其是与黛博拉有关的情节,请大家理解,那些往事太沉重了,令人唏嘘不堪。看电影,我很难做到上帝视角,不想再看多一遍,甚至不想看到黛博拉长大的样子。
但美国的往事终归不是我的往事,既然谈到情结,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并不是美国往事让我产生了情结,而是我的往事的情结让我对美国往事美轮美奂的场景更加另眼相看。哎,心理学怎么这么绕?
其实也只是几个场景而已,像黛博拉的照片一样,只有影像,没有4个多小时的故事。但考虑到我要运气几个时辰才能激发内力将老化脑沟打深,以及收拾揭露自己的真实经历的极度不安心情,就别再难为自己了吧。就算说了也没人爱听。
天儿不早了,就先写到这儿吧!愿大家安啦!彩蛋,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