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说自己是全职妈妈,但她们并没有把自己的付出当成工作,也没有想到这些工作是有价值的,需要兑现,所以大部分的全职妈妈只是全时妈妈。
没工作当全职妈妈这说法本身就是悖论。
既然是全职,就是有付出,有价值。应该是有人按时兑现价值,工作量可以讨论,加班要双倍或三倍工资。作为劳动者,国家有权利权益保护。该发工资不发的时候,你可以去法院提告。日常生活有保障,有基本积蓄,正常开销不需要伸手讨钱,花钱不需要申报,也不用别人批准,你更不会觉得拿了工资,是老板在养你。
很多全时妈妈混淆了家用和自己劳动收入之间的关系,把自己手里的钱,浅水溪流的消耗在家中的日常。完全不能够像在职场工作一样,拥有自己的积蓄。要知道,你去当保姆,无论买菜还是买东西,主人家是要另外给钱的,如果买东西这个事情不是原来谈好的工作内容,还需要另外加工钱。
所以那些拿着两三千生活在18线城市的妈妈们,拿着三五千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妈妈们,拿着八九千上万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妈妈们,你不要以为这是你工作的酬劳,这仅仅是家用而已,参照城市生活水平,很可能你还要往里贴补才够用。有的妈妈说我没贴啊,那可以思考下结婚以后生娃以后,你的生活水平有没有下降呢?你用在提升自己维护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有没有在减少呢?
母亲在全时无休地家中劳作时,背负着“被人养”的评判。这种“被养”本身就是在贬低付出的价值。做了保姆的工作却得不到保姆的待遇,做了家教的工作,却得不到家教的尊重。这是为什么呢?退出职场的同时自我价值空间也在客观贬损,这些贬损并没有补偿机制的,这种贬损很容易会在心理上把人拖向更深的无力感,你不得不在心理上更多依赖他人,也会更多克制自已的愿望表达,在意见不一致时,更容易妥协。
当一个人时间被家务工作全时占用,想要在此之外去寻求成长,会自我耗竭,有严重焦虑,会有愧疚,我不赚钱还要花钱;会有自责,我怎么做不好(其实你是在超时高强工作)。会有负罪感,我什么都没做好......
任何的工作都是有价值的,任何的工作价值都需要不断提升。即使为家工作也是要工作量合理,价值得到认可,同时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的,任何职业不成长就是被淘汰。京津翼的住家保姆都喊出月薪2.5万了,你的能力在市场上匹配这个价值吗?你的另一半认可你的价值吗?这份认可,他有时间和金钱兑现了吗?如果都没有,你需要重新审视关系。
还有很多的超人妈妈,除了在家里全年无休超时工作以外,还努力的在时间的夹缝中自我成长,外出工作。然而这一切,往往会有一个人以养着你的名义来审批你的行动,为什么呢?这一个月我已经听到三位妈妈因为手里可处置的资金连一万块都没有,在老公不批准不支持的情况下,无法参与自己想参与的学习。而相对应的另一半,却可以不经审批,为自己的成长大额投资。
特别提醒一下,希望每一位妈妈都系统的学习一下婚姻法,特别是24条,你不要以为他供的房子,未来一定就属于你。
另外需要思考,在个人的增值空间上,你们对等吗?无论亲子还是亲密关系,自我的成长是良好关系发展的前题。任何要求一方牺牲自我的关系,除了孩子刚出生与你共生状态的那个一年半载,都是隐性的剥削。
人需要有自我,特别是做为母亲父亲。没有本体一切体验皆是虚空。一个感受不到爱的人无法付出爱,一个自我没价值的人无法哺育出有价值的孩子。一个管理不了自己情绪的人无法让孩子管理好情绪。不要以家为借口放弃自我,记得,你是家的一个部分,你好了,家的一部分就好了,其他的人也会更好。为了家,不是你把自己放逐的理由。
切莫抱着熬过这一段就会好了的想法,世事流变新的事情总会发生,如果不平等存在,那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不会消失。任何职业都应该赋能个体,在家中付出的过程你应该是有被滋养的,你应该是获得充分支持的,问问自己的内心,如果缺乏,你当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