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438,子张第十九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学习笔记】
今天是丙申年甲午月丁卯日,五月初十,2016年6月14日星期二。
一,一个偏科生的修养之路。
1,子张是七十二贤之一,但也是偏科生。
2,什么叫偏科生呢?要求进步,但是习染已深,虽然努力,仍然有所偏颇,不能达到中和境界,从结果角度看就是"能登堂,不能入室"。
3,为什么说子张是偏科生呢?
曾子、子游直斥他不仁,可见一斑。关于这一点,这二章逐渐讲解,此处省略。
二,子张说:"怎么能叫做读书人呢?有四点做到就算是读书人了。看见危险时肯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利益更考虑是否符合大义;祭祀时能考虑严肃恭敬;居丧时考虑悲痛哀伤。"
1,这四条,都是孔子平时的教导之言。
见危授命见《宪问》篇;见得思义见《季氏》篇;祭思敬、丧思哀之义,见《八佾》篇。
2,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意味就变了。"见危授命"、"见得思义",孔子说出来的意味和子张说出来的意味,味道全变了。
会有这种事吗?不仅会有,还是普遍现象。
以烹饪为例,同样的食材、且流程和份量一样,厨师不同,烹调出来的味道就不同了。
下面,跟随王夫之先生的讲解,分段对比孔子和子张的"见危授命"和"见得思义"。
3,孔子说"见危授命",是子路问成人,也就是问怎样的人算得上是完人呢?孔子告诉他说,具有臧仲武那样的智慧,孟公绰那样的清心寡欲,卞庄子那样的勇敢,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接着,孔子又说道:"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将标准降了一格,说只要这三条达到就算是完人了,这三条做到就是忠信之人,只要忠信就行,虽然才智礼乐欠缺点儿,只要大本不亏少,就可以称为完人了。
孔子说"见危授命",是他认为"今之成人"不同于杀身成仁的仁人而杀身,孔子的语境中,是有比较的意思。与子张的不同点,孔子不是主张见危而生其激烈的情绪。
4,"见得思义",是君子有九思之一的。
哪九思呢?"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见得思义,孔子是说,这是作为一名君子已经做足功夫,静存动察,聪明忠敬之体已全,则已精一不杂,对于选择道义之作为,出于自然的学养;当他面对利益时,加以自觉的主动的警省,根据内心所喻之义加以比对,看看这个好处该拿不该拿,这样一番审察下来,更加细密了。绝不是说,尚未面对利益时,思诚的功夫都没到家,等到利益摆在面前了,这才琢磨着执义以为德。
子张口气太大了,"其可已矣",好像是说,天下有那可以取得的利益,我不去拿就是德了。
这是子张与孔子的不同点。
二,偏科生怎么学?
1,孔子在陈国时说,回去吧回去吧,我的家乡有"狂简"的小子们,斐然成章,我得回去裁处指导他们。"不知所以裁之",修剪就成了。
2,偏科生就不是"裁之"的问题,要脱胎换骨才行。
3,子张拜入孔子之门时,年纪大了,习气已深,不容易革除。好在他天资高,还能以孔子为法则,所以没有陷于邪。
4,条件好的,顺利的,要做到成己达人,为社会做贡献,为世人树榜样,不是庸碌一生,这是成功。
5,条件差的,逆境的,要做到自我更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向良师益友学习,不要沉沦,这也是成功。
子张的成就,越往后越大,终入于七十二贤之列。人生不能掉头活,无论如何,要保持向上的生活态度。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著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