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言“人间有味是清欢”今有幸聆听到特级教师王文丽的专题报告,再次对不讲究物质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深有共鸣。
现代儿童阅读如何在外围重视的环境下,去伪求真,王老师给出了精辟的观点。
第一点:支持而非支配。这一点是思想理念在前。一线教师很容易对于儿童阅读的态度变成一种掌控支配,需要警惕这种思想。
第二点:给儿童上阅读课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用导读课和共读课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走上阅读的道路。我们老师的作用是创造适合的环境,而非在阅读中得到什么。功利化的阅读只会带给学生厌恶读书,适得其反。
第三点:儿童阅读的经验和策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
第四点:对儿童阅读的评价不在于一时而在于一世。阅读的成效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就能看到的。我们需要做到能耐心浸润,让学生在教师、家庭的陪伴下实现终身热爱阅读。
第一、 让读书回归到原本的样子。
王老师引用名人警句把观点呈现出来。她批评有的老师把推荐书单变成必读书目,把读书这件原本是私人的自由快乐体验变成了考试。老师的职责应该是唤醒、激发学生渴望阅读的愿望。把功利性放下,为了读书而读书,因为有了大量的积累恰恰会帮助到学科分数的提升。“爱一旦发了芽,就算雨水都不下,也阻止不了它开花。”回想自己带的班级,语文成绩好的全都是爱好阅读的,甚至有那种不给他读书是惩罚的孩子。他们思维敏捷,表达清晰,知识面广。而这些都得益于大量的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课上切记不要给学生沉重的学习任务,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把重点放在阅读的兴趣培养上。名字激趣、外貌激趣、故事激趣、动画片激趣、创作背景激趣、阅读记录单激趣等等,总之就是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即使是在高年级段,同样重视思辨力的培养,不给学生阅读任务,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慢慢走进书本。
第二、 书单,你得自己造。
用两种办法获取。一是采撷他人成熟经验“别人的尺子”现在有不少的教辅材料,阅读指导资料等,会介绍一些书本,有导读有分享,可以给我们引导、参考。第二种办法是有自己的思考,综合各方资源,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思考适合的书单。王老师鼓励我们也要阅读,哪怕一个月共读一本书,十年就有120本,有这样的积淀你自然会胸有成竹。王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史,她会寻找与儿童生活最贴近的图书,比方说分类阅读“生命教育”“认识自我”“战争与和平”“影视作品”“经典童话”等。校园故事系列王老师尤为喜爱。比方说《本爱安娜》未满十岁的男孩子爱上了转学来的女孩,学生跟老师平等交流那些敏感的话题,童书作品里表达出了真挚、自然的情感,传递了很正的价值观。《我是白痴》《35公斤的希望》王老师自己也读,和孩子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收获。始于阅读,终于生活,从他人的生活中去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和学生们一起读起来吧!找到跟学生沟通的密码,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第三、 师生共读的基本策略。
如何引领需要策略,老师拿策略教,但不是刻意去教授学生学会阅读的策略。常用的策略有猜想;抓重点,因人而异多元化;比较,根据内容、插图、作者或者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自己或他人的阅读经验进行比较;连结,书中人物,一本书与另一本书,书和生活的连结;表演,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矛盾冲突等加以表演,体会感情,深化理解;统整,要根据书本的特点来,用一段话概括,用表格来梳理故事等。
第四、 阅读,让人生的答卷更完美。
放眼未来,读过的书终将融进你的骨子里“腹有诗书气自华”拥有不一样的气质,拥有不一样的情调,拥有不一样的智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王老师的讲座不仅给到了阅读指导的理念,也例举了大量的实例,真是令人受益匪浅啊!好读书、读好书,阅读是一辈子的事儿,愿我们都能与孩子们一样,拥有阅读兴趣,拥有阅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