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狄更斯《双城记》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的这八个字被胡适借来告诫自己和当时的青年人。在那前路被如拥白絮的冷雾所遮蔽的岁月里,他们嘶吼着“民主”与“科学”,生生撞开了一条血路,开辟了一个睿智开化的时代。
世纪后的现在,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摩肩接踵地向前拼命赶路。处在市井中,听不见“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躲到郊外,也鲜闻“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我们听不见花开的声音,只听见与时间赛跑的汽车疾驰时的轰鸣声;听见灯红酒绿浸染半边天时酒吧的喧闹与街边传来的阵阵呕吐声;听见从春分到冬至人们不停息的抱怨声……鸣叫着生存——这也算是另类的“鸣而生”吧。
如今的炎黄子孙似乎总是很浮躁,很慌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于抱怨“生不逢时”,习惯于比较、挑战,习惯于拼命发展和进步?闭关锁国的年代里,国民依旧过着小农户个体经济的悠然生活,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无法自拔。当列强用炮火轰击开了紧闭的国门,也轰垮了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切。感受到差距的人们深谙“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不愿再重复屈辱的历史,于是,不断地逆袭,不断地超越,不断地创造出一个个仅属于中国的奇迹,也不断地,一步步走向更加虚浮。
冒进的岁月里,人们忘了在公共场合时应当保持安静;人们忘了扶起老人时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善心;人们忘了曾经天空澄澈时的美丽;人们忘了最初轻嗅花香时的舒心……人们,当真只是忘了吗?
白岩松说:“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人们,是缺失了沉静的心啊!
在这肤浅化速度越来越快的世界里,我们总是不愿坚持、不愿坚定、不愿坚守,总是盲目地找寻着各种资源,行尸走肉般地被社会的流行风尚挟卷着前进。“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坐拥着岁月积淀下来的各种时代资产;“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没有思索,没有未来,甚至没有自己。
最好的时代是人人都能把握好自己,能还给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未来的时代。
这是人人“鸣而生”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也可以成为一个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