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千古文帝
第三节 伴随着宇文护专权的太学时光
宇文觉在他的叔叔宇文护的辅佐下篡夺了西魏政权,建号“周”,因地在北方,故称“北周”。
杨坚此时也终于年满九岁,离开了智仙大师的照顾,被父亲杨忠送入太学读书。
所谓太学,就是北周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凡是官僚子弟以及勋贵宗室和全国拔尖的青年一代,都可入太学读书。
年幼的杨坚在太学开始接触世事,慢慢开始关注时局。杨坚不同于他的父亲隋国公杨忠,他更加心机深沉、老成持重。在学习的同时广交朋友,比如说刘舫和郑译。而独孤信为了拉拢杨忠父子,把自己的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
此时,在北周朝廷内部,新的剧变正在酝酿。这一情形也让老辣的杨忠心惊,因此杨忠屡次告诫逐渐成为太学生领袖的儿子杨坚要“言行俱谨,不可大意。”
因为,北周闵帝宇文觉开始逐渐不满皇叔宇文护专权擅政。因此,宇文觉经常与左右密谋诛杀宇文护以达到亲裁大政的目的。
宇文护此时就任大冢宰之职(汉家制度称为“丞相”),手握军政大权。太傅赵贵(三公之一)以及一部分元老重臣不满宇文护专权,因此挑了个夜晚前去拜访杨忠的老上司兼伯乐:当朝太保独孤信。
太保独孤信府邸。
门房来报说太傅赵贵来访,独孤信同样位列三公,因此于情于理也都得接见。何况,二人平常关系也不坏。因此,独孤信就让家仆把赵贵引到二堂待见。
独孤信一身官袍、头戴乌纱、脚穿官靴、腰挎仪剑风采依旧,但是也怀着满腹疑问来到二堂,接见赵贵。
“独孤将军,下官有礼。”赵贵见独孤信来,起身拱手施礼,非常郑重。独孤信还礼,“赵大人请坐,不知太傅深夜前来造访,有何要事?”独孤信心中大疑,不由问了一句。要知道,此时已经三更天了。
“兹事体大,”赵贵拿起茶盏,刮着茶盖,道,“将军,请屏退左右。下官才言。”独孤信听到“屏退左右”四字,立刻下令一切闲杂人等不得接近二堂,违者,立斩!此时也没睡意了,他知道赵贵恐怕将出“惊人之语”了。
果然,赵贵站了起来,深施一礼。开口用一种冷静得很的语气说起了他的来意:“下官之所以夤夜造访府上,是希望将军能够助我,杀宇文护,让皇上亲政!”独孤信震惊到了极点,虽然自己的旧部遍布长安内外,但是,现在自己是太保没有兵权。当年西魏恭帝拓拔宝炬最后几年自己和宇文泰争夺控制皇帝,就已经让宇文泰有足够的警惕。何况宇文护对自己比他哥宇文泰还了解。
如今,宇文护自任大冢宰,兵权相权一把抓。可以说一手遮天,他的实力很强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撼动的。
想到这里,独孤信沉默了。他知道这个事情风险太大,玩脱了是要灭门的。因此什么话也没说,就让赵贵继续讲。
“今上有雄心,但是受制太深。下官深为不满。我意在请独孤将军动用您在军中的老关系,把他们都发动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对抗傀儡的御林军,杀宇文护,卫护皇帝。不知道您的意思呢?”赵贵一气呵成,很有深意地看着独孤信。
“你说的事情风险太大。我现在必须仔细思量,说实在的宇文护我也不满!皇帝的爹还是我的老对手,他算老几?!可是眼下宇文护还是动不得的,时机未到,我劝你不可轻动。否则祸及至尊反而麻烦。”独孤信言罢,也就传令送客了。
可是独孤信虽然出言阻止赵贵,但是并没有告发。
于是赵贵当夜离开太保府,又怀着同样的目的想去拜访其他大臣寻求政变支持。可是他不知道,独孤信不告,但是别人会告。何况宇文护耳目众多,总会知道的。
长安·大冢宰府。
“你说什么?!赵贵密谋杀我!”宇文护看着底下禀报的官员,怒不可遏。甚至有些歇斯底里,“我要是现在不动手,反而为害!传令,杀赵贵,这个人必须死。至于独孤信,他的势力还是不可小觑,罢官!以后慢慢收拾。”
底下的相关官僚立刻派遣杀手,连夜杀死了当朝太傅赵贵。次日,宇文护在皇帝前奏闻此事,威逼宇文觉下诏将独孤信罢官。
不久,沈居在家的杨忠就收到了独孤信被罢官的消息,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杨忠知道自己可是和独孤信是姻亲啊。因此必须把宇文护给稳住。
可是就在此时,独孤信被杀。宇文护更加专权,甚至失去了耐心。因此派了个亲随入宫,鸩杀皇帝宇文觉。
如今,皇室变动,群臣惊惧。杨忠(此时是八柱国之一、还是大司空,并封隋国公)看到这一情况,深知不妙。而宇文护呢?决定立宇文毓为新的皇帝(他是宇文泰的庶长子,也是宇文觉的弟弟。当年北周篡魏的时候,宇文护把宇文泰追尊为皇帝。也就是北周文帝)。同时,宇文护为了打压以及渐渐露出锋芒的杨坚,就把他外派地方去了。
宇文毓同样不满皇叔专权,也被杀死。之后,宇文护就立宇文邕为皇帝,这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四子。
天和三年杨忠去世,杨坚承袭柱国、大司空、隋国公的爵位开始独自面对朝廷变局。
第四节 宇文护之死与北周武帝的猜忌
杨坚相貌英伟、少年老成。和一般的年轻贵族不同,杨坚极有野心,而且懂得忍耐。大冢宰宇文护对他很猜忌,因此把他明升暗降,做了很多措施以防止变故。
这里先不提杨坚如何在自己的隋国公府担惊受怕,单说宇文邕和宇文护的对抗。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不急的人,他吸取了他到了两个皇帝老哥的教训。鉴于宇文护的权势极大不可撼动,因此以“隐忍”的策略对待。
因此,宇文邕下诏不准群臣言讲宇文护过失和对他不敬之语。同时,每次宇文护进宫或者上朝,宇文邕都是以皇帝之尊的身份起身迎送。他对宇文护谦恭至极,表面上把朝政全交给宇文护而实际上暗自收集党羽亲信密谋。
整整十二年,宇文邕对宇文护毕恭毕敬。为了让宇文护解除对自己的警惕,甚至通过外交手段从北齐手里换回了宇文护的母亲(这里稍微提一下北齐篡东魏:高欢是东魏权臣,他死后其子高澄继续专权,在即将篡位但是还没成功的时候被家奴杀死。高澄的弟弟高洋继续专权,废掉了东魏静帝元善见。自立为帝,国号“齐”)。
果然,事母至孝的宇文护渐渐放松了对宇文邕的警惕之心。建德元年,宇文护从同州回长安。这个时候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宇文邕下诏宣大冢宰宇文护入宫来见。
叔侄见面,叙君臣之礼毕。于是分宾主做下,宫女献茶。茶罢,宇文护看着皇帝,道:“皇帝召臣有何要事?”宇文邕强作镇定,一字一句沉稳地说:“皇叔,”此时,宇文邕“面带焦急”地说,“朕之所以召皇叔入宫,是因为太后年纪越来越大了。但是年纪大也就算了还越来越爱喝酒!”宇文护看着焦急的皇帝,知道不是什么大事。所以开口问道:“酒不可多喝,皇帝为何不劝谏?”
不料宇文邕从龙椅上站起来,走到宇文护握前拿起他叔叔的手,说道,“太后好酒,朕劝谏多次。然而毫无益处。因此想皇叔雄才大略,必可助朕。朕请皇叔与朕同去朝觐太后,劝谏一番,如何?”
宇文护以为是什么事,敢情是劝叱奴太后少喝点酒罢了。所以也就答应下来,君臣二人一起前往皇太后寝宫。
可是走在路上,宇文护反而犯难。他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但是再看看“天真”的皇帝,也就放下了戒备心。于是他问:“皇帝,劝酒不难。但是臣怎么和太后说?”宇文邕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酒诰》,说只要宇文护把这篇文章当着皇太后面念一遍就行。
毫无戒心的宇文护果真当着叱奴太后面念起《酒诰》,没念几句宇文邕就用玉铤在宇文护脑上猛击!
气氛十分紧张,宇文护跌倒后挣扎着爬起来,想逃出去。宇文邕当然不会让他逃出太后寝宫,于是命令宦官何泉用刀把宇文护砍死。何泉手脚慌乱未能击中要害,于是卫国公宇文直拔出佩剑杀死了宇文护。
政变结束了,宇文邕彻底控制了朝政。他把宇文护的兄弟、亲信以及子侄党羽全部诛杀一个没留。同时为了加强皇权和宗室地位,下诏把齐国公宇文宪、卫国公宇文直、赵国公宇文招、越国公宇文盛、滕国公宇文逌一律晋升为王爵。
之后又发下第二道上谕,追尊大哥宇文觉为孝闵皇帝(北周闵帝)、二哥宇文毓为孝明皇帝(北周明帝)。同时再发第三道上谕,削弱了大冢宰的职权,六府不必总听命于天官大冢宰。
第三道上谕:改士兵为“侍官”,允许汉族参军。于是北周军的主体结构就变了,军队也正式国家化(直属于皇帝)。
面对这一变动,杨坚非常高兴。因为宇文护活着的时候一直在打压、排挤他,现在宇文护死了自己也就进入了可以建功立业的时代了。可是,英明的宇文邕对于隋国公杨坚十分猜忌。
一天,齐王宇文宪终于忍无可忍,于是进宫觐见宇文邕。他说:“陛下,普六茹坚(杨坚父杨忠曾被赐姓,因此这么叫)相貌英伟,臣每次见他,都觉得自己不行。臣恐他终非人下,宜早图之。”宇文邕闻言一惊,遂请大术士来和为杨坚看相。
来和的道行极高,名动天下。杨坚自己在恐惧中就请他为自己算过命,那时候来和说:“隋国公人中龙凤,久后必荣登九五。愿到时勿忘今日。”
可是宇文邕不知道这个,所以就还是让来和看相。来和的政治立场站在杨坚这里,又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于是谎称:“杨坚貌平常,可为良将,战必摧锋。”
内史王轨同样劝谏宇文邕早杀杨坚,但是宇文邕信了来和,也就拉倒了。于是派遣杨坚带兵伐陈,使得杨坚免了杀身之祸!
宇文邕还是不放心,又把另一个术士赵昭请来当面为杨坚看相。赵昭与杨坚私交不错,于是佯装看相,对宇文邕说:“臣启陛下,隋国公无富贵。可为大将。”
从此,杨坚投身军旅开始积累政治资本。而宇文邕则雄心万丈,策划着干掉东边的北齐!且看接下来杨坚又该向何处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