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白话文]
司马懿派遣侍中、高阳人许允及尚书陈泰去游说曹爽,告诉他应该尽早归降认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诉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而已,并指着洛水发了誓。陈泰是陈群之子。
当初,曹爽认为桓范是家乡人,又是长辈,所以在九卿之中对桓范特别加以礼遇,但关系并不太亲近。司马懿起兵时,以太后的名义召桓范,想要让他担任中领军(禁军统领)。桓范打算接受任命,但他的儿子劝阻他说:“皇帝的车驾在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于是桓范就离城出去。
桓范于是出城。到了平昌门,城门已闭。守门将领司蕃,是桓范过去提拔的官吏,桓范举着手中版牍晃一下谎称说:“皇帝有诏书召我,赶紧开门!”司蕃要求看一眼诏书,桓范呵斥说:“你难道不是我过去手下的官吏吗?怎敢如此对我?”司蕃只好打开城门。桓范出城以后,回过头来对司蕃说:“太傅图谋叛逆,你还是跟我走吧!”司蕃步行追赶不及,只好在道旁躲避。
司马懿得知后对蒋济说:“曹爽的智囊去了!”蒋济说:“桓范是很有智谋的,但曹爽就象劣马贪恋马房的草料一样,因顾恋他的家室而不能作长远打算,所以一定不会采纳桓范的计谋。”
桓范到了皇帝所在,劝说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然后征发四方军队勤王。曹爽仍犹豫不决,桓范就对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只能如此办理,真不知你读书是干什么用的!在今天的形势下,象你们这样门第的人想要求得贫贱平安的日子还可能吗?而且普通百姓有一人被劫作人质,人们尚且希望他能存活,何况你们与天子在一起,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两人都不说话。
桓范又对曹羲说:“你的中领军在城南还有一支部队,洛阳屯垦部队,也在城外,只要下令征调,立刻可以集结。今天前往许昌,中途不过只住一夜。许昌的军械库,足以装备部队。我们唯一需要担心的是粮食问题,但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
曹爽兄弟还是默然不语,从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曹爽然后把刀扔在地上说:“不当官没有关系,我仍然可以当一个富家翁!”桓范放声大哭说:“曹真一代英雄,生你们兄弟,一群蠢猪!想不到我今天要陪着你们一起被灭族!”
于是曹爽向魏帝曹芳通报了司马懿上奏的事,请曹芳下诏书免除自己的官职,然后陪同曹芳,返回洛阳皇宫。曹爽兄弟回家以后,曹爽兄弟回家,司马懿征发洛阳官兵将他们家宅包围,府宅的四角搭起了高楼,派人在楼上监视曹爽兄弟的举动。曹爽带着弹弓到后花园走动,楼上士卒就高声大喊:“前大将军向东南行!”弄得曹爽愁闷不已,不知如何是好。
正月十日,有关部门奏告私自挑选宫中美女,献给曹爽,可能有奸谋。”于是逮捕了张当,交付廷尉审讯。张当交待说:“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计划三月中旬发动政变。”
于是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都逮捕入狱,上书皇帝,弹劾他们“大逆不道”,并与张当一起都被诛灭三族。
[点评]
司马懿在京城发动政变后,曹爽此时有两种选择,一是挟天子以令天下,与司马懿硬拼到底;一是归降认罪,但希望保住性命和富贵。
桓范不愧为“智囊”,把曹爽的底牌分析得清清楚楚:要军队,马上可以集结;要武器,许昌有军械库;要粮草,他是大司农,有权调动;最关键的王牌是,“天子”在手上,谁是“正统”,谁是“叛逆”,人们拥护谁,岂不是一目了然?
另外,高平陵位于洛阳和许昌之间,要是想去许昌,沿途一路平原没有关卡,路还特别近,司马懿无法阻挡。到了许昌,可以把当地军队变为禁军,然后以皇帝诏书名义,号召各地军队勤王剿灭“叛贼”司马懿,到时鹿死谁手还真不好预料。
哪怕是陷入僵持,那也是对曹爽有利,因为司马懿已经71岁,在古代已经是高寿中的高寿,肯定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就像司马懿耗死诸葛亮一样,到那时,司马懿的儿子们的威望与经验远不如他们老爸,曹爽的胜算会更大。
也就是说,曹爽只要有点斗志,历史的结局很可能就重写了!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当然最担心的就是曹爽和他硬拼,怎么办?
他派出了强大的说客团队,有朝中重臣,有曹爽的心腹。其中,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资治通鉴》没有写,这个人就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的蒋济。《魏晋世语》记载:“(蒋)济随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济书与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爽遂诛灭。济病其言之失信,发病卒。”蒋济在得到司马懿会留住曹爽性命的承诺后,也写信劝降曹爽。在司马懿诛杀曹爽三族后,蒋济知到自己被骗,气郁而死。这是后话。
司马懿这还不算,他祭出了大招:对着洛水发誓,只交出权力,不仅保证曹爽的人身安全,而且可保留爵位及财产。
今天的人可能会笑:“发誓”算什么“大招”?
我们读《资治通鉴》,可以看到,那个时代最敬畏的是神明,有时不好直言劝谏皇上,只好借天地异象来说事;人们普遍敬重誓言,所谓的“桃园三结义”,本质上不也是宣誓吗?连举手盟誓都算数,何况指着山川大河发誓赌咒呢!
司马懿这个“洛水发誓”之所以被古代人所看重,有两件事可以证明:一是司马懿让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来告诉此事为真;二是好事者专门统计了晋朝15位皇帝中,有9位都属于非正常死亡,另外,还有2个皇帝智力低下,能得到善终的少之又少,以此证明司马懿当年的洛水赌咒“应验”了。
司马懿此前应该是曹家的有功之臣,他攒了40年的赫赫威名及顶级信誉,曹爽一想,他说话应该算数的,如果自己反抗,未必是名将司马懿的对手,不掌权力,还保留爵位与财产,“我仍然可以当一个富家翁!”于是向司马懿认罪投降。曹爽在关键时刻怂了,这一怂,葬送了曹魏的江山。
司马懿的“洛水发誓”,随着他的诛灭曹爽三族,成为历史上的“惊天一骗”,曹爽又上当了!近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司马懿的坚忍阴毒,远非汉末同时儒家迂缓无能之士所能比。”
贪图享乐的人,就吃不了苦,更没有意志力,总想着不费力气的好事,所以就会上当受骗。对曹爽而言,反抗才有生机,投降就是必死!桓范已经告诉他们兄弟:“象你们这样门第的人想要求得贫贱平安的日子还可能吗?”他意志力为零,宁愿等死,关键时刻,他不去行动,而是心存侥幸,自己欺骗自己。
说到桓范也是满无奈的,对于一个优秀的人才而言,选择一个明主太重要了。昏庸的主子不接受你的建议也罢,但还关乎你自己的身家性命,这是多么的可悲!
但历史也不可思议,桓范被诛灭三族,却有一个儿子逃了出去,然后隐姓埋名,使得桓家血脉得以延续。桓范的有一个玄孙叫做桓温,位极人臣,差一点就干掉司马家族的皇帝宝座,桓温的儿子桓玄最终完成了篡位。桓玄虽然很快被人推翻,但东晋不久就灭亡了。桓氏家族实现了对司马家族的复仇,也有点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不管怎样,司马懿通过这次政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控制了曹魏朝政,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