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曾是国营糕点厂的一名工人,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制作各种各样美味的糕点和饼干。每个中秋节前的一两个月,都是母亲最忙的时候。依稀记得小时候,我跑去送饭给加班做月饼的母亲,看着一盘盘刚出炉的月饼被一个个用纸和浆糊包装好,过程中残留下的月饼皮,便落入了守在一旁的我的肚里。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吧!长大以后有机会吃过各种各样的月饼,不管是传统本土工艺制作的,还是经过无数改良热销的大品牌,总是觉得不对味,以后便不再想尝试,只专心吃母亲做的月饼,尤其爱吃其中的洗沙和叉烧。
后来,老厂破落了,职工们都下岗了,母亲为了供我上学,卖过菜、洗过碗、打过杂,每日奔波劳累,入不敷出。直到有一天,曾经老厂的一位阿姨,重新承包起了糕点车间,母亲和另一个阿姨才开始重操旧业,组成了三个人的小糕点坊。凭着纯正的手艺,以及她们对顾客的良心,对生活的苦心和对家人的爱心,赢回了大批的顾客,从此也算有了安定。而我,终于又可以吃到母亲做的月饼。
吃着吃着,我长大了,工作了,母亲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她退休后,这个三人组合中磨糖粉、煮豆沙、敲核桃的人没了,和面做饼干的人也少了,阿姨们心有余力不足,只好把原来慢工细活的老做法,换成了快捷简便的新做法。于是,洗沙月饼里的洗沙不再是以前费时自煮的豆沙,吃起来与市场上其他家的无异了;叉烧月饼里的叉烧肉缺了精心熬制的过程,少了让人回味无穷的五香味;核桃又要敲又要剥又要碾,干脆省略不用了。那些曾经深深烙在味蕾里的记忆,突然消失了。
到现在,阿姨们的儿女也长大了,慢慢的,有那么一天,我们将再也吃不到她们做的月饼。关于家乡的味道,中秋的念想,年少的故事,都停留在了那个时刻。再也没有任何的月饼,能够再让我,入口又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