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和儿子聊天了,几乎从六年级开始,我和儿子的谈话从未用过“聊”这个字。直到今天和侄女探讨“她的考研之旅”时一股懊悔的滋味直涌心头!侄女告诉我她上初中时,班里一个同学放弃了去某名校的机会,最终去了普通的学校。当街道的邻居都在感慨的时候,孩子母亲的回答却很从容:"我们娃身体不太好,我不想让她太累,压力太大,虽然名校很好,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但我认为孩子成绩不一定最好,只要他健康成长就好…..."
当侄女讲到此时我几乎不敢想象这是一个农村妇女在7年前对她孩子的教育想法,回忆起近乎一年的时间,我都以各种“母爱泛滥”的方式充实着孩子的每一天,甚至是周末!我更以为孩子助力,为他的未来助力的高大上理念攻击他原有的思想境地!
侄女貌似猜出了我矛盾的心思,即可给我传过来一篇有关“芬兰教育”的文章,其中最值得我反思的部分便是:他们国家小学与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授孩子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孩子成长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积极思考、有道德操守的社会成员。文章中有一个鲜活的例子:芬兰从幼儿园开始,就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的时候,每个孩子有固定的量,每个孩子只吃自己盘里的食物,不添饭,也不能剩饭。十个月大的孩子,也是坐在专门的小餐椅上,围着围兜,自己吃饭。刚开始时,孩子很难把食物喂进自己嘴里,弄得围兜上都是汤汤水水的,老师也不动手帮忙,也不在旁边提醒,老师们的理论是,孩子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 我们不能干扰他,外在的干扰会影响孩子自己模仿、思考与做事的能力。十个月大的孩子,会模仿同班的大孩子吃饭的动作,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最终自己完全掌握。孩子回到家里, 家长也用同样的方式训练。在芬兰,孩子上幼儿园后,家长就不再喂孩子吃饭了。
我在和儿子分享这个例子的时候几乎是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以至于快要吓到他!我抱歉于从儿子幼儿园时期的大包大揽,小学的无微不至,到目前还特别上瘾的为孩子规划着美好的未来,我很庆幸和侄女的这次深谈,我相信我亲爱的儿子能够在两个月后顺利考入适合自己的学校,然而我清醒的认为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让小升初成为我做母亲的起点,让中学的美好时光成为儿子炫丽的跑道,相信你最终能够成为最正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