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永远也无法忘记,在高三课间如痴如醉的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光。
那时候学业压力巨大,分分秒秒都要用来备考,每个人一刻也不敢松懈,似乎空气里都带着压抑的气息。每每下课铃响起,疲惫的大脑立刻就想要离开枯燥的题目,寻找片刻的轻松。
于是我的课桌中常备《平凡的世界》,三本淡黄色封面的书本整齐的坐落在我的桌洞里。一有空闲的课间,我总是会随便拿出一本,随便翻开一页,然后就把老师、试卷、成绩抛到九霄云外,整个人瞬间落入了那个平凡却也不平凡的年代。我跟随一群平凡却也不平凡的人,经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我被主人公所激励,我为人生的艰辛而感叹。
直到上课铃声忽然想起,我像是被猛然拉回现实一样,恋恋不舍的合上书本,才开始新一节课的课程。
2
《平凡的世界》总是年年畅销,甚至被评为青年最喜爱的作品。
我想,它确实鼓励了无数像我一样的青年,它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人生。青年人永远无法历经那个波折起伏的年代,但是任何一代青年的困惑和烦恼,都是共通的。路遥是为青年人写了一部有关人生的文学经典。
现在我上了大学,我仍然捧起来它,就舍不得放下。
只是我现在更能明白书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复杂情感。
在《平凡的世界》里,最主要的主人公是孙家老二孙少平,孙少平从一个高中生,到成为独立历经风雨的成年人,人生给他过渡的时间很少。少到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自己是怎么就坐在黄原城招工的地方,成为一个城市里飘荡的揽工小伙。他负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学着去适应这个庞大的人生。
我虽然有着四年的大学生活,比起孙少平幸运多了,可是我好像也是那个初到黄原城的孙少平一样,站在庞大的人生面前不知所措。
我经历高考之后,成为了一名崭新的大学生。大学生活比起高中轻松许多也自由许多,可是我却比起高中迷茫了。或许是因为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或许是因为需要独自考虑未来道路,又或许是因为孤独了。
青年的人生是全新的、无限可能的,但也是迷茫的。迷茫,永远是青春的代名词。
这些让我在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恰巧书架近在咫尺,于是我终于又翻开了这本书。
3
一切都没有变,还是那样明亮的灯光下,还是一模一样的书本。只有我,徒劳的增长了几岁。
孙少平还是那样勇敢和坚定,他抛下家乡故土,只为了自己的梦想来到了黄原城。陌生的黄原城,没有这个农村小伙子的容身之所,他只得来到东关大桥头来卖力气。
路遥写道:
“严酷的现实立刻便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也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
他靠在砖墙边自己的烂铺盖卷上,久久的闭着眼睛。他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可是他并没有放弃。
我清楚的知道,他还会继续当一阵子的揽工汉,他还会成为一个煤矿工人。他的人生不会有打脸式的逆袭,他始终都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甚至人生还要带给他更多的磨难。让他吃尽了苦头,尝尽了心酸。
但是在这个瞬间,在无数个以后的瞬间,我都深深为着孙少平的勇气和坚定所感动。
或许只有他给妹妹兰香的信中才能解释这一切:“如果能深刻的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生带来崇高感。”
人生就好像庞大的、未知的机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它带给你的是苦难还是欢乐。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苦难,而失去生活的勇气。
我想我犹豫、我胆小,我每一刻都在为我人生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将要到来的苦难而胆战心惊。但我永远感谢路遥,感谢他带来了这样的作品。
让我在人生中,终于开始学着独立前进,学着勇敢一点。
4
越长大我就越明白,每一个人都是平凡人。你再不想承认,你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一个普通人。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幻想着以后要去清华还是北大,但是到了时候你才发现,一个普通一本院校就是我的归宿。就好像以前幻想着年薪百万坐享豪宅,但长大才知道,原来月薪过万就是最大目标。
但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应该精彩的活着,应该奋力的去追赶精彩的人生。虽然我们总是看到有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人从小就有这我们一辈子都不会拥有的财产。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的生活,就像作者所写:
“是的,煤矿和这里虽有天壤之别,但都是生活,生活就是如此,难道自己吃苦,就妒嫉别人的幸福?不,他在黄原揽工时,就不止一次思考过类似的问题。结论依然应该是:幸福,或者说生存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无数艰难困苦之中,又何尝不包含人生的幸福?他为妹妹们的生活高兴,也为他自己的生活而感到骄傲。”
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