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看见了一丝曙光
投资失败,骗子骚扰,项目难产,经费告急,刚刚诞生不久的光达化工犹如一叶扁舟飘荡在没有尽头的茫茫大海之中。
我则心存“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侥幸,带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买来各种精细化工产品配方有关的书籍、化学药品,充分挖掘调动这些年里自己大脑里储存的各种信息,在办公室里搭起了实验台,利用及其简易的试验条件,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地实验开来。
实验研究的产品大多是啤酒厂和毛纺厂用的洗瓶剂、消毒剂、贴标胶、洗毛剂、缩尼剂等等。实验过程中,一旦感觉某些结果不错,就马上做成一定量的试验样品,到处联系,发送样品,祈求对方试用一下。发出的试验产品,也不知道对方收到没有,还是试用与否。无论如何,我一直盼望着,某一天,某一个厂家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
然而,我的希望等来的总是失望,寄出去的东西总是石沉大海,新产品推广迟迟打不开局面。这时候,还有家里外面一帮人在看着我,我的感觉只有焦头烂额,寝食难安,别无其他了。
尽管如此,我依然信心十足。虽然产品开发一筹莫展,我还是四面出击。我去沈阳进东北,经北京到内蒙。到毛纺厂里找采购人员,拜访技术负责人。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述我们的新产品性能如何优异、使用如何方便、服务如何周到。我去的一些工厂里的一些技术人员,看着我这个做技术的人的执着,又有些憨厚的劲儿,大概产生了一些恻隐之心,随后便转化成了一点信任。总之,有些“慧眼识珠”的上帝安排试用了我的新产品。
一次,我刚刚在北京清河门毛纺厂同几个部门的负责人重复完我的那些台词,从这家工厂里出来时,看到旁边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的有关人员,正在炎炎的烈日下,不厌其烦地宣传招生信息,拼命网罗生员。我走过去浏览了一眼他们的宣传材料,其中有北大高材生放弃铁饭碗,下海办学云云。当时,我的心里好像有了一点点平衡,心里莫名其妙地,生拉硬扯地想象:北大高材生下海,不也是如此挣扎吗?
过了些年,新东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像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即将如日中天,让人刮目相看。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又赶紧找了一个理由说,北大就是北大,北大高材生就是北大高材生,北大人卖猪肉都能卖出个名堂来,我们凡夫俗子何以可比?
有一次我出差回来,到家里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上午八九点钟了,我没有去单位,索性决定休息半天,解除连日以来的疲惫。然而,我的心理压力山大,根本平静不下来。我一个人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走来走去。我在盘算月底的开支,琢磨如何改变产品配方,焦急地等待产品试用情况,心里不停地祷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个人的这种心里活动,甚至不由自主地在嘴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来,又在空旷的房间里不停地回响。
正在我忐忑不安,心里如十五个水桶提水七上八下的时候,忽然,家里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我走过去拿起电话,听见里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她是北京第二毛纺织厂(当时在北京昌平县)的王总工程师,人很和蔼,属于纯粹技术型知识分子,我们已经认识几年了。她在电话里通知我,我提供给她们厂子的洗毛剂产品试用通过了。
在工厂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研制的新产品终于得到了首都一家大型企业的肯定,得到这个喜讯,高兴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当时,我一个人在家里跳了起来,手舞足蹈地高喊:成功了!成功了!
这大概是1996年春天的事情。后来,还相继开发了啤酒厂用的洗瓶剂、链条润滑剂、杀菌剂。
这年7月份,工厂迁入从朝阳县柳城镇拉拉屯村租来的、仅有三亩地的新厂区。同月,白红、齐春峰入职。可谓之产品、场地、人员三驾马车齐备了。
尽管工厂有了自己开发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都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市场上有许多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利润微薄。我们的工厂此时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我查了一下公司大事记里面的记载:
1995年亏损2.2万元。
1996年亏损1.96万元。
1997年亏损0.17万元。
1997年3月25日,企业变更注册,注册资本5万元,注册地址双塔区光明街四段5-29号,企业性质,集体所有制,隶属于朝阳市工商联,主营化学助剂制造,兼营油漆辅助材料、黏合剂制造。
1997年3月,再给朝阳啤酒厂送完洗瓶剂之后,我到车间里了解使用情况时,偶然了解到啤酒是在低温状态下发酵生产的,发酵过程需要大量的载冷剂,我请车间负责人带我来到制冷车间,从储罐里放出一瓶冷却剂来,那是像浓浓的红茶一样浑浊的液体。
我问这位负责人:“为什么是这种颜色?”
“锈蚀的结果。”他不以为然地告诉我。
我又看了看车间里的各种金属设备,也都锈蚀得锈迹斑斑。这些现象让正在寻求新产品开发的我直觉地感到这个产品很有研究价值。
我将这瓶冷却剂样品带回厂里,详细测定了各种理化质标。为了弄清其中的确切成分,我又联系凌塔酒厂,找到化验室杜主任,得知他们化验室里有色谱仪器,用于分析白酒成分。就非常客气地请求杜主任帮我做一个成分检测,当时特别担心这位还不熟悉的主任拒绝我。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同意帮助我,而且,后来,我多次找他帮忙检测样品,我们成了朋友。
成分检测结果出来以后,结合已经做完的理化指标,我便发现这款产品作为载冷剂存在许多缺点,有巨大的改进空间。紧接着我又联系了几个啤酒厂,看看这些啤酒厂用的冷却剂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用其他种类的。了解的结果是国内的啤酒厂大‘都用这类冷却剂。于是,我便专心致志地开始了专业载冷剂产品的研发工作。
开发载冷剂(当时啤酒厂都称之为冷却水)有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之后,我将我们的这种新产品命名为“啤酒专用载冷剂”。
开发过程中,又进一步了解到化工、医药等行业也大量使用载冷剂,而且这些行业用的载冷剂代用品——乙二醇、氯化钙等——也同样存在诸如载冷能力差、腐蚀金属等问题。
这时候,虽然我们研制的专业载冷剂还没有最后定型,更没有批量推广。但是,朦胧中,想到光达未来,我却从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