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好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适应,孩子们进步都特别大。入园情绪都能稳定,个别在早上与家人分别时还有哭闹,但一般几分钟后就能稳定。全部幼儿每天都能开开心心活动,喜欢游戏。吃饭进步很大,愿意自己动手吃饭,大部分不用老师提醒能把饭吃完。不爱吃的能够少吃一点,希望家长在家里能和幼儿园要求的一样。
吃饭常规:饭前小便打香皂洗手。自己动手吃饭,不说话不看电视,专注吃饭,杜绝边吃边玩。做好小椅子,一手拿勺子一手扶着碗。一口饭一口菜,不挑食,不爱吃的可以少吃,循序渐进。家长要做好榜样!注重鼓励教育。
近期老师一直在培养孩子们的一日常规,孩子从熟悉、自由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有纪律的幼儿园环境中,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并为以后的学校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性格特别活泼的孩子可能还会焦虑。比如不爱的吃的饭,不爱喝的梨水,不爱吃的水果在幼儿园是必须吃的。时间到了要收玩具了或者户外活动结束了,有的孩子可能还想玩但是不能了。教育活动时不能和别的小朋友说话了等等规则,会对孩子的心情有影响。希望我们家园共育,多鼓励陪伴孩子,在家里也有和幼儿园一样的好习惯,共同帮助孩子一起度过这段时光。
( ¨̮ ) 倾听能力与专注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以听力发展为先的。声音是人类语言的启蒙教师,人在出生后就开始尝试着听母亲的话,虽然他还不会讲话,有科学家调查,人在清醒的时候,有80%的时间是在进行人际沟通,其中45%的时间用于倾听。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
咱们班的有些幼儿注意力极易分散,对老师的话不能做出很好的反应,总是要重复再重复,有的甚至叫好几遍名字都不答应。究其原因,是孩子们的倾听能力不够。要养成孩子们的倾听习惯,需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家园共育:首先父母要做孩子倾听的榜样,认真倾听孩子说话,不随意打断孩子,或在跟孩子交流时表现出敷衍、搪塞的态度,总之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都应以目光、手势、语言来传递听到的感受,让孩子觉得父母认真听了,在关注着他。家长说话应简明扼要,不要重复话语!!!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其次,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候,眼神!要有交流,让孩子通过与家长的眼神的对视,学会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第三,父母应多陪同幼儿观看更多有益的图书,提供给孩子更多的阅读机会,让孩子感受阅读的良好氛围,循序渐近的提高倾听能力。第四,开展亲子游戏活动,提高倾听能力。如拼图游戏,传话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复述小故事等,让孩子在不断的倾听训练中,提高倾听能力。
⸜( ⌓̈ )⸝ 尿裤子了怎么办
孩子初入园,频繁尿裤子的现象很普遍。咱们班目前孩子在幼儿园频繁尿裤子的原因通常是:孩子一上午喝水较多,加上吃水果。上厕所的次数也会多一些。
一部分孩子在家大小便基本都是家长在提醒,他们会依赖家长来做这个工作,自己无需去体验什么时候会有便意尿意。到了幼儿园,情况就不一样了。幼儿园会在一些固定的时间提醒孩子们去大小便,也会在家长的要求下,频繁提醒孩子小便。班里孩子基本都能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
但有的孩子在玩的时候,不肯及时去洗手间,等到憋不住了,才想起去解决尿尿的问题,但是往往来不及,于是就尿裤子了。特别是户外的时候,孩子玩的入迷,想起要小便时就已经快憋不住了。
裤子没扒好。
孩子穿的越来越厚了,衣服不好脱,不好扒等等,当孩子着急上厕所时,裤子可能就会湿了。
尿裤子了家长怎么做?
大部分家长,再发现孩子尿裤子后,会对孩子一通责备…或者会在家里反复对孩子强调这个问题。
这样会对孩子上述种种的做法对消除孩子尿裤子的现象没有任何好处,相反,还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不管因为何种原因导致孩子频繁尿裤子,都无需 过于 在意。孩子有他成长的步伐,很多事情急不得。家长一急就会带给孩子压力,孩子感受到压力,就会因为紧张而“退化”,导致家长越发的焦虑,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顺其自然,等待孩子自己成长,对孩子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当孩子出现尿裤子或尿床的行为时,家长不要责备孩子,因为孩子还小,难免会有控制不住的时候,不要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能够自己大小便而自己的孩子总是尿裤子就感到非常沮丧,每个孩子掌握自己大小便的能力不同,时间也有先后。责备的话语会加深孩子的紧张情绪,只会让孩子尿裤子或尿床的行为更频繁。相反,家长要帮孩子宽心,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小时候尿裤子的趣事,缓解孩子的紧张与自责。事实证明,孩子尿裤子后家长不责备比责备更能帮助孩子改善自己的行为。
1号孩子要睡午觉了,孩子要掌握基本的穿脱衣物、叠衣服的能力。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孩子,在家不能包办,现在家长们老师们费心指导孩子学会了,以后就能省心。
首先孩子的衣物从内到外一定要有名字,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衣物,今天有三个外套没有名字,孩子也不太认识自己的衣服。
今天周二记得给孩子剪指甲,谢谢
浪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谢谢大家阅读。有问题咱们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