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共读《干法》 #28天
今天一起阅读第六章两小节:《“扫地”改变人生》、《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
原文:
1
“扫地”改变人生
从京瓷创业到今天,半个世纪中,我充分利用新型陶瓷的特性,从各种产业用陶瓷零部件到各种半导体电子封装零部件,从太阳能发电系统到复印机、手机等,向广泛的事业领域持续地发起挑战。
而且,后来又投入跨行业的通信事业,涉足宾馆事业等。这并不是因为我具备各行各业的技术,而只是每天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半个世纪以来持续不断,如此而已。
每天,哪怕很少一点,也要在“创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十年的积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变化。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常用“扫地”作为例子。
比如,到昨天为止,打扫车间总是用扫帚从右到左扫。那么,今天从四周向中间扫扫试试会怎样呢?或者,光用扫帚打扫不干净,用拖把试试怎样? 用拖把效果不好,向上司建议,花点钱买台吸尘器如何?
买吸尘器要花成本,但从长期看,可以节省时间精力。再进一步,自己改良一下吸尘器,让它扫地又快又干净,如何?
就这样,扫地这么一件小事,只要开动脑筋,就可以想出许多又快又好的办法。这样天天钻研创新,积累一年,你就成了扫地专家,你的经验就会受到车间全体人员的好评。
这样的话,整幢大楼的清扫工作可能就会委托你负责。再后来,你就可以干脆成立清扫大楼的专业公司,并让它发展壮大。一切亦非不可能。
如果有另一个人,认为自己“不过是扫地而已”,懒于改进,天天都漫不经心,那么这样的人就绝不会进步,绝没有发展,一年之后还是老样子,仍然磨磨蹭蹭,还是扫地而已。
这样的事,不只限于扫地。对工作和人生也完全一样。 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积极去做,抱着问题意识,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良。能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精神的人,假以时日,两者之间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不满足于现状,总想做得更好,总想不断提升自己,有没有这种“想法”或许就是产生“成功”与“失败”之间差距的根源。
每天一点的钻研创新,日积月累,今天比昨天进一步,希望做得更好,这种“上进心”是工作和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进入真正的“创造”之门的秘诀。
2
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
京瓷以及任天堂、欧姆龙、村田制作所、罗姆等,京都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创业者原先都是各自领域的“外行”,或相当于“外行”的人物。
拿我来说,我大学的专业是有机化学。在临近毕业前才学了一点与新型陶瓷相关的无机化学,所以我绝非这个领域的内行、专家。
因家庭电视游戏机而一举成功的任天堂,原先也只是做花纸牌、扑克牌的公司。推进公司快速发展的第三代社长山内薄,过去从没做过游戏机的硬件和软件,可以说在这个领域他也完全是个“外行”。控制设备的大型制造企业欧姆龙也一样。
战后,创业者立石一真在美国第一次看到“微型开关”,立即产生一种直觉:“今后日本也一定需要这种控制系统的产品。”以前,立石从没做过弱电用的产品,所以他创业开始时也是“外行”。
电子零部件企业的大家村田制作所的创业者村田昭,原先在京都的东山,即瓷器“清水烧”的故乡做事。战时,军队要求他制造氧化钛电容器。他勇敢地向新事物挑战,这才有了今天的村田。
罗姆是一家颇具特色的电子零部件企业。创业者 佐藤研一郎原先的志向在音乐。学生时代,因掌握了高效制造碳模电阻的技术,便以此为基础开始创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也是属于“外行”的一位社长。
这样的共性并非偶然。那就是:外行可以“自由发想”。“外行”没有先人观念,不拘于既成的习惯、惯例,总能自由发想。这是向新事物挑战时最大的优点。
我认识到这一点,是在京瓷创业几年后的事情。当时,有一家陶瓷企业委托我们生产某种产品。这家企业创业比我们早,规模远远大于京瓷,是行业内日本屈指可数的大企业。“因为从欧美来的新型陶瓷订单大幅增加,自己来不及做,所以请京瓷帮忙。”
说是这么说,但经过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产品的生产制造,来学习京瓷的技术。我断然拒绝。这时候对方的社长才说了老实话。这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公司的研究所里,名牌大学陶瓷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不少。说这话有点失礼,听说稻盛先生是地方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出身,而且贵公司几乎没有博士。我们非常想知道,为什么贵公司能做的事,我们公司反而做不到。
听他这么讲我才意识到:“自由发想”这件事是“外行”干的,不是“专家”干的。
成就新事业的,是那些不被任何成见束缚、冒险心强烈的“外行”,而不是在该领域经验丰富、具备许多常识、积累了许多经验的专家。
从这位社长的话中,我获得了这一感想,并联想到各种事情。希望诸位读者,也要“自由发想”,抱着强烈愿望,去挑战新事物。
原文解构:
1、每天,哪怕很少一点,也要在“创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十年的积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变化。
2、扫地这么一件小事,只要开动脑筋,就可以想出许多又快又好的办法。这样天天钻研创新,积累一年,你就成了扫地专家。你的经验就会受到车间全体人员的好评。 这样的话,整幢大楼的清扫工作可能就会委托你负责。再后来,你就可以干脆成立清扫大楼的专业公司,并让它发展壮大。一切亦非不可能。
3、 每天一点的钻研创新,日积月累,今天比昨天进一步,希望做得更好,这种“上进心”是工作和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进入真正的“创造”之门的秘诀。
4、外行可以“自由发想”。“外行”没有先人观念,不拘于既成的习惯、惯例,总能自由发想。这是向新事物挑战时最大的优点。
5、成就新事业的,是那些不被任何成见束缚、冒险心强烈的“外行”,而不是在该领域经验丰富、具备许多常识、积累了许多经验的专家。
延伸思考:
1、事业、人生如何才会有巨大的突破改变?稻盛和夫强调有两点,一是持续创新,二是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每天要有一点钻研创新,今天比昨天进一步,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是经过十年的积累,结果就能孕育巨大的改变... 什么是持续创新呢?用另一位老师讲的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每天有所不同”。
2、 不能创新往往是因为认知的局限。 稻盛和夫认为,外行更有利于“自由发想”,不拘于既成习惯、惯例,结果是打破原来的模式,形成最强有力的创新。可见,要创新,需要认知突围,还需要远距联想能力,更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所以,年轻人更勇于创新、行外人更善于创新。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各行各业,都会出现“风水轮流转”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