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小小的写作套路丛书。全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方面展开,共讲了20个原则来助力你的写作。如果尝试过写作,你会发现书里的每个原则都值得你仔细检视,进而对照自身的写作习惯作出调整。对我来说,这就是本书值得细细品味的主要原因。
原则1 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先写总结,开门见山。尤其在写说明文时,不宜与读者玩“我有个秘密”的把戏。
原则2 分解事物。把主题分解成二到四个主要部分,然后运用引导句。思考围绕三个关键观点或概念构建你的文章。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引言、正文、结语。其中正文部分要展开来写,可再分成三个段落。这就是经典的“五段”写作法。
原则3 使用转折词。转折词被称作语言的交通灯,它们有四大作用:对比、举例、接续和总结。使用转折词提示写作的方向。表示说明的词语包括首先、其次、比如和譬如;因此提示总结;然而提示对比;而且提示递进。
原则4 回顾六大基本写作结构。使用六大基本写作结构,使观点的顺序安排得当。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排列观点陈述的顺序并对其进行强调。在顺序方面,观点要有逻辑性地展开,这通常指最重要的观点要最先被人看到。在强调方面,最重要的观点要得到最详尽的阐述。最常用的六种结构为:范畴结构、评价结构、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线性结构、因果结构。
所有结构对观点的强调或侧重都很重要,某个观点或主题你写得越多,就会被认为越重要。顺序也很重要。顺序重要的几种结构包括: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线性结构的因果结构。在时间结构中,先讨论最早发生的事件,然后按照时间推进;在比较结构中,先谈最重要的观点;在线性结构中,按照顺序从第一项开始,以最后一项结束;在因果结构中,通常先确定并讨论原因,然后才是结果。
原则5 整合相似事物。先结束一个主题的讨论,再接着讨论其他主题。当我们写作时,我们描述的观点应该组合起来,最好是先完成一个主题的讨论,再接着讨论其他主题。
原则6 支撑所说内容。好作品与普通作品的最大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当人们读完一篇文章后,能长时间记住的往往是其中的事例和细节。选择准确、描述性词汇会使文章更有力。有时,为了准确和具体,你必须使用比平常更多的词语。砍掉多余词语固然重要,但是充分论证所说的内容更重要。
打草稿时有一项十分有价值的技巧,就是在写完之后立刻加上“例如”来强调你想表达的观点,以支撑自己的陈述。在写作用语上,不要只说“是什么”,还要说“为什么”。提及“为什么既为写作提供了支撑,又暗示了作者的写作原由。
原则7 让你的例证个性化。增加个性化的例子,使文章更难忘。个性化的例子通常与代词“我”的使用紧密相连。不要害怕使用这个代词,它会迫使作者以个性化和准确化的方式与所述话题相关联。读者乐意通过个人经历来了解某一情境如何,并与作者发生联系。
写作应该精雕细琢,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最重要的写作原则是让观点得到充分的论证,细节则使文章跟可信、更难忘。
原则8 保持简洁。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你的观点。本原则表达的观点是,在日常写作中,作者应该使用较简单的词语。这并不是指在写作中完全不存在使用更精准词汇的情况,而是指作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思考,针对特定读者什么样的词汇才恰当。
原则9 砍断长句。通过拆分长句,使文章更清晰。保持文章内容清晰的方法之一,就是限制长句的使用。然而,使用短句的关键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短,长短句相结合从而创造起伏变化的风格,也是写作艺术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
原则10 删除不必要的词。砍掉冗余语句、过多的限定和不必要的自指。偶尔使用限定词会使读者觉得你理性,但过于频繁地使用限定词会弱化文章含义,显得你在写作时很犹豫,徒增文章篇幅却没有增加内容。不必要的自指即“我相信”、“ 我感觉”、“ 在我看来”……说明文写作通常不必提醒读者你所写的内容是你的观点。
原则11 使用主动语态。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因为主动语态更以行为为导向,更直接、简练,减少了必需词汇量。写作课的学生一般都要求避免使用被动语态。然而,时刻避免被动语态也不行,有时被动语态甚至是必要的,比如在作者必须决定暴露或隐藏施动者身份的情况下。
原则12 多用动词,少用名词。不要把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化。词语名词化在写作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动词和形容词转化成名词的过程。名词化在写作中会弱化文章内容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因为它会使句子更长,使读者提取句子含义时更费力。因此,“成本的减少”最好写作“减少成本”,“5年计划的制定”最好写作“制定5年计划”,“数据的可靠性”最好写作“依靠数据”,“测量的精确性”最好写作“精确的测量”,“个体的创造性”最好写作“创新的个体”。
原则13 使用平行句式。写作中的平行,是指一句话中相似的部分应当使用相同的方式表达,从而使句子表达更加清晰有力。在罗列一连串事物时,使用平行结构要严格遵照原则,即要么每项前面的词都重复,要么只重复第一项前面的词。因此,对第二项串联事物的处理,决定了其后所有串联项的形式。
原则14 利用句式变化。不一定所有的句子都要按照“主谓宾”的句序,你可以变换句子的长度和开头,以避免文章的枯燥无趣。关于变换句子开头的方法,本书介绍了10种:用主题开头、用短语开头、用从句开头、用冠词开头、用动词开头、用副词开头、用形容词开头、用动名词开头、用不定式开头、用关联词开头。
原则15 选择恰当的语气。语气是件难以描述的事,有人将它定义为作者的态度。在大多数写作中运用积极和个人化的语气比较合适。控制写作语气的一个方法是选择积极词语,避开消极词语。尽可能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积极词语,因为读者本能性地更愿意接受。此外,大多数写作更倾向于非正式语气(添加人称代词),因为正式语气就像正装,使作者和读者保持了距离。
原则16 保持文章性别中立。避免使用阳性泛指指示两种性别。阳性泛指即在涉及两种性别的情形时,仅使用代词“他”。向两种性别致意时要敏感,因为任何读者群都可能有50%的女性。避免使用阳性泛指不仅可避免性别敏感问题,也是公平公正的。
原则17 利用排版和设计。在文字周围增加更多空间,以增强可读性。提高文章可读性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增加文档的页边空白。同样,用空白行把段落隔开,避免一大块文字紧贴页面边缘可以使文章读起来更轻松。
原则18 运用可读性工具 突出关键词和短语。写作是一门平衡艺术。作者力图保留最能定义文章的较大因素,同时寻找小装饰来增强其外观和可读性。在写作的舞台上,这种装饰可能包括粗体、斜体、破折号、项目编号、列举和阴影。
原则19 使用标题或提要。结构通常对于篇幅较长的学术性写作十分重要,时间和金钱对于商业写作而言至关重要,标题和提要都有助于高效传递这些信息。提要与标题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长度和作用。标题通常只有几个词语,提要则有一或两行。标题用来区分章节内容,提要用来概述或转述下文。
原则20 回顾和修改文章。直到你的文章改到无可修改,否则不能说已经完成了。说到写作,“完成”这个词真的应该加引号,因为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真正完成。即使已出版的书也可以修订和再编。一本书出版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以后,作者也一定会思考修改之事。
以上就是本书给出的套路,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1、6、7。并非之前不懂这三个原则,相反,在小学时我已经熟稔了这三点。但是直到今天,无论是对小学生还是成年人的写作,我觉得对这三点的强调仍不为过。当时我和几位同学即将去参加区里的作文比赛(记得是看图写话),最讨厌的数学老师竟然要负责给我们赛前指导。大约是看我平时数学课表现太差,老师以我为例详细讲解了作文三步法:你要说什么(主题)、你如何让人相信(举例)、你如何让人在信的基础上留下印象(独特的例子)。
感谢《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让我想起了刘老师,虽然他只是一位数学老师,但是在写作上对我的启发很大。毫无疑问,写作需要迁想妙得——天赋、积累、套路、创造缺一不可。